• 11

航母只有30秒反應!這飛彈試射成功…名嘴:老共害怕嗎?

bluefeather17 wrote:
信口开河典型,三倍音速,三十秒大约30km,熊三弹道是高高低吧,不可能在最后才发现

雄三是貼海飛行,地球曲面看到雄三時就差不多只約剩30km距離,
陣列式近迫武器發射很難應付同時有雄二雄三的攻擊。
cougar2015 wrote:
雄三是貼海飛行,地球(恕刪)

全世界的超音速導彈都是最後關頭才壓低高度低空進襲。包含俄羅斯和大陸貨。
至於這最後壓低的距離是多遠。。。沒有任何公開資料。
cougar2015 wrote:
你会笑不出来,YJ-...(恕刪)


呵呵,YJ18是全程超低空。亚超结合。不需要高高低弹道。
alanchentw wrote:
全世界的超音速导弹都...(恕刪)

呵呵,俄罗斯俱乐部,共匪YJ18是全程低空。
要考虑开战时的大环境
台湾是防守
指管通各系统应该是被干扰压制的
如何了解几百公里外的目标动态
到时候和美军的数据链不知道是否还会有效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黑夜有雨 wrote:
呵呵,YJ18是全程(恕刪)

音速=340.29 m / s X 0.8=272.232 m/s
500,000/272.232=1836 秒約30分鐘
美軍已經離開到主動雷達無法做用的距離,如果有空中預警機直勤更是在數百公里外就被發現,至於發射反艦飛彈的平台,除非是用機動車輛或潛艦發射,在水面上發射很難不被發覺,基本上不用想活著回去,而且中國反艦飛彈的電子水準能抵抗美國的電子干擾技術?
bluefeather17 wrote:
要考虑开战时的大环境...(恕刪)

五毛。。。。打過來就知道有沒有用。。整天意淫有個屁用。
stever2018 wrote:
音速=340.29 m(恕刪)

愛。回。家 wrote:
美軍已經離開到主動雷達無法做用的距離,如果有空中預警機直勤更是在數百公里外就被發現,至於發射反艦飛彈的平台,除非是用機動車輛或潛艦發射,在水面上發射很難不被發覺,基本上不用想活著回去,而且中國反艦飛彈的電子水準能抵抗美國的電子干擾技術?


对空几百公里正常,对海一是有波浪杂波干扰,二是地球曲率的问题。对海面贴海小目标几百公里是很难的。按你逻辑共匪也一堆的预警机,那鱼叉雄风就无用了?
反舰导弹的主动雷达接近目标区才会开启,雄三也是如此,飞行段导弹只接收中继制导或者依靠自身导航,是沉默飞行的。而且一般主动雷达锁定后会记忆目标定位已防干扰。所以舰艇反导一般多用硬杀伤,而不是电子软杀伤。
黑夜有雨 wrote:
呵呵,俄罗斯俱乐部,(恕刪)


呵呵太早了。
YJ18末端採用固態衝壓式引擎(Ramjet)加速到號稱3 mach。要啟動Ramjet則本身必須先加速到音速。
因此他本身也必須拉高後,從高處往下俯衝換取速度加到 1 mach。

假設他全程都不拉高好了。若如此就有明顯bug:
1. 打擊距離號稱540km,以0.8 mach低空彈道計算,要飛 [540/(0.8*1235)] *60 = 32分鐘。目標軍艦以時速15節計算,已經跑出約8海里 = 14公里,以20節計算,已經跑出約22公里 。然後他又堅持不肯拉高以雷達索敵,假設低空高度為50m,他雷達就能看見附近25公里的目標。若以號稱的15米高度,則雷達就只能看見附近13公里的目標。基本來講,就是脫靶。
2. 明顯全程都靠衛星導航,除了最末端20浬(?)靠雷達。缺點和雄3 一樣,干擾衛星就可以干擾YJ。

可信的是,他在最末端(20海里?)一樣要拉高,啟動雷達尋標頭,導引模式由衛星導航轉換為雷達。確實沒有全程高高低彈道那麼醒目,但也沒到大陸百度那種神話的低低低彈道。實際效果,類似於台灣用匿蹤小船在山東號附近20海里處發射雄三突襲一樣。
中共潛射攻船飛彈發展與運用研析-
以鷹擊18飛彈為例

二、攻擊方式
潛射鷹擊18飛彈長約8.22公尺;戰頭部
重約300公斤,攻擊距離已可達290浬20;在
動力設計上研判參考俄國俱樂部飛彈,以「
固體火箭助推器」、「渦輪噴射發動機」及
「固態衝壓式引擎」三種動力混合運用,藉
由不同階段提供動力的方式改變,使其成為
一「超音/次音速」速率混合之飛彈21。由飛
彈發射到命中目標,可區分為下列幾個階段
(飛行方式,如圖五):
(一)發射(爬升)階段
在魚雷管內的飛彈彈體安裝在所謂的莢
囊內,透過魚雷管系統中的高壓氣體推出魚
雷管,飛彈靠莢囊的浮力傾斜上浮,到達水
面後,飛彈點火推出莢囊22;而裝備在垂直
發射系統內之飛彈通常在潛艦確認水深適合
發射後,將飛彈發射筒內進行充水,待筒內
壓力與海水衡壓後,開啟發射筒蓋,此時便
可藉由系統之高壓氣體推出23。飛彈發射後
先由固體火箭助推器將其推升至約100公尺
之彈道高度,彈翼打開後脫離助推器並降至
巡航高度,此階段飛行距離約1浬24。
(二)巡航階段
飛彈發射後到距目標前20浬之間,使用
渦輪噴射發動機以提供0.8馬赫(時速約980
公里)的巡航速率。飛彈於此階段藉由高度
計向海面發射脈衝信號,以保持在海平面上
10-15公尺的高度25。
(三)攻擊階段
飛彈到達目標前20浬時進入攻擊階段。
此時飛彈將再次爬升並開啟雷達搜索及追蹤
目標,於鎖定目標後,飛彈將再次降低高度
至3-5公尺,並將前段彈體和中段彈體分離(
如圖六)26。飛彈則改由固態衝壓式引擎提供
3馬赫(時速約3,675公里)的速率對目標實施
攻擊27,此種速度不但縮短近迫武器的反應
時間,因速度而增加的動能也增加防禦的難
度。
與單一航速的飛彈相比,「超音/次音
速」混合航速之飛彈具有攻擊距離加大、體
積較小及較不易反制等特點;鷹擊18飛彈另
具備「適應海象的掠海飛行」能力28,使其
在巡航及攻擊階段時能隨海象調整飛行高度
。這些特性使一般水面艦艇使用搜索雷達發
現此一飛彈的距離縮減到18浬內29,對飛彈
反制的時間亦隨之縮短。

在進入攻擊階段後,鷹擊18須再次爬升
至約80公尺32的雷達搜索高度,並開啟雷達
搜索目標。飛彈在巡航階段中並沒有中繼導
引模式,因此由發射到進入攻擊階段的目標
距離誤差,預判將超過15浬33,
二次爬升雖
會暴露飛彈自身的位置,但對鷹擊18而言仍
屬必要之動作。當鷹擊18搜索到目標後,將
再次降低高度,並同時採取雷達、紅外線或
光學等複合方式進行搜索及歸向34;運用不
同的導引方式,除了使飛彈能更準確的攻擊
目標外,亦兼具有不易同時遭受電子反制的
優點
alanchentw wrote:
呵呵太早了。YJ18...(恕刪)

拉起并不高的。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