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古今中外歷史上,最誇張的以寡擊眾,以少勝多的戰事,是哪個戰爭啊?

大家對以寡擊眾,抱有太多幻想了,
而事實或歷史皆證明,勝利從來都只有以強擊弱、以眾擊寡。
如果只有比人數多,武器多就能贏,那戰爭就太好打了。

像溫泉關戰役,斯巴達依靠地利及戰陣配合,實現以強擊弱,
如果在開闊地上對陣,斯巴達能贏?
楊威利也是通過調動敵軍整體而分散,
再用相對最強的手段,打擊對方弱點,從而累積勝勢,贏得勝利。

簡單的說-
你人多卻施展不開(溫泉關),
你人多我火力強(英國印度)(西班牙印加),
你人多我洗腦強(國民黨共產黨)
你炮多卻打不爆我的防守(823炮戰),
你火力強我山多(阿富汗),
局部以強擊弱,漸次瓦解敵方人多勢大。
唐朝極盛時期,唐玄宗進攻西南六紹(六個部落),20萬大軍全軍覆沒,輸得太慘,輸到史書不敢寫敵人有多少 ,少數民族六個部落想必人不多。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完顏阿骨打以2,500人起兵大破遼軍撗掃北宋,努爾哈赤以女真以一萬多人大破明朝數十萬大軍

其他的可自行找找,會發現「以寡擊眾」在中國歷史上很多,只是,中國歷史在寫對外戰爭時通常不會強調敵人有多少,只會寫敵人很殘暴 ,真的查起來,乖乖不得了
王莽新朝末年,劉玄稱帝(更始帝) 更始元年。


劉秀(後來的東漢光武帝)率綠林軍1萬以少勝多於昆陽滅王莽軍42萬,殺其主帥王尋,史稱昆陽之戰。
國共內戰。算不算。
溫泉關之役,主要目的是拖延波斯人,以讓希臘聯軍有時間集結/部署兵力,
參戰不只斯巴達300壯士,還有其他趕來的援軍.


---
陳慶之的確有才能,但主因是當時北魏朝廷動亂.

出逃南梁的北魏皇叔在北魏素有人望,因此南粱為了讓北魏更動亂,遂以精銳
部隊護送皇叔回北魏,一路上沒遇上強力抵抗.

但陳慶之到了北魏卻昏了頭,忘了南粱是想隔山觀虎鬥禍亂北魏,反而留下參
與北魏政爭...結果面對不再留手的北魏反抗勢力,南梁精銳一觸即潰.


----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其實是吹噓.

北遼是以遼人(契丹)為主體,下轄許多部族,契丹人到了後期日漸衰弱,軍中大量
徵用各部族兵力.

金雖然歸附於北遼,但在當時已是北方大族,據說還點開了冶鐵技能,完顏阿骨打絕對
不只以2500人起兵,另外還招攬各部族,且聯合北宋一同對北遼開戰.


滿人的崛起也一樣,主要是明朝本身政權及軍制的敗壞.

早期是明軍逐步棄守遼東,讓女真能夠蠶食遼東領土,掠奪漢民增加人口及戰力.

到中後期,滿人比祖先金人要落後許多,且人口較少,因此暴得富貴後,很快開始惜命
,主要是掠捕更北方仍以漁獵為生的更原始滿人為兵,及以蒙古/漢軍八旗為主力.

入關後,滿人旋即開始內鬨爭權,後續爭戰主要依靠大量歸順的漢軍為主力.


------------------------
>>唐玄宗進攻西南六紹(六個部落),20萬大軍全軍覆沒

是否真有"20萬大軍"保留疑問.

基本上,玄宗時2度征討南詔,前期都是打勝仗,直逼南詔都城,而最終失敗原因,皆為
"水土不服"+糧草不繼.

後來蒙古攻大理,雖然征服大理,但人員及馬匹一樣因水土不服,死傷慘重.

俄羅斯有冬將軍,雲南/越南等地區,在古代也有濕熱瘴癘將軍.


-----------
劉秀在昆陽之戰時有援軍,並非僅以1萬對抗敵方40多萬.

主要是,王莽方的主攻目標並不是針對劉秀,而且軍隊輕敵.

王莽以自家人,大司空王邑擔任主帥,大司徒王尋為大將,昆陽之戰時王邑勒令各部
駐守待命,只讓王尋率本部軍隊出擊.

反而遭劉秀方以多打少,撒退時刮起風雨,河川氾濫導致大崩潰,大司徒王尋陣亡,隨後
劉秀軍急襲兵力弱化的王邑本陣,大破之,王邑敗逃...

王莽方絕大部份的軍隊,還沒來得及參戰.
JW75 wrote:
....淝水之役....


補一個:赤壁之戰……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肥水之戰、以色列打阿拉伯聯軍,
以史為鑑並向歷史學習,
曹操主動燒烏巢、周瑜主動燒曹操船艦、東晉主動渡肥水攻擊、以色列主動打阿拉伯聯軍,
少打多需要掌握主動性,
值得台灣參考
萬教 wrote:
補一個:赤壁之戰……(恕刪)


不是 張飛的長坂當陽橋嗎?
當陽橋頭一聲吼,喝斷橋樑水倒流
一個人大叫一聲, 嚇死夏侯傑.....然後曹軍退兵
JW75 wrote:
至於中國歷史上最扯的以寡擊眾戰爭應該是吧,淝水之役8萬晉軍擊潰80萬秦軍

這場戰役應該不能稱為戰
接觸則有,戰就未必
他就是一場前鋒接觸戰
結果誤以為陷入包圍
連打都沒大打一場
就直接崩潰了

當時的東晉原則上就是個苟活一命的短命鬼
謝安也被史書給神話了
這種腐敗的政府,出不了甚麼好東西的
他也就帶個幾萬兵往前抵抗睡覺
結果就真被他撿到槍了
80萬軍未戰即潰
這戰役是歷史上最扯,最荒唐的一場戰役
天衣神水 wrote:
唐朝極盛時期,唐玄宗(恕刪)

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時
就對外發動戰爭
最著名的南征百越
第一次就是慘敗收場

當時派出20萬正規軍
對付當時在在酋邦制度的百越
以當時的糧食跟醫療條件來看
百越聯軍的人數應該不足三萬人甚至更少
結果大部分軍人不是死在戰場
絕大部分都在行軍撤退中死於瘟疫, 瘧疾
嚴苛的地形
也讓這群打敗六國的精銳
被這票呼呼嘿嘿不間斷的偷襲,伏擊
打到鼻青臉腫
後勤補給的困難度
更讓大秦士兵飽受飢餓病痛折磨
這情況直到秦始皇花大筆預算開通南嶺
問題才解決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