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effuB 特肥吧 wrote:想學習,請舉例。謝謝(恕刪) 5G必要專利申請數華為居冠但獲准率低內文提及華為的5G標準必要專利申請量全球最多,但有超過一半的專利申請被篩走,最終剩下的真正必要專利數量僅排第四。巴龍5000一年前華為提及巴龍5000的5G Sub-6G頻段網速達4.6Gbps,mmWave更可達6.5Gbps,是全球最快的5G基帶。用巴龍5000的到5G 轉 Wi-Fi 路由器5G CPE PRO展示的時候,卻只得3.2Gbps,但再一年前的高通X50公開測試,網速已達4.29Gbps,晚點的聯發科M70亦達4.19Gbps,當時我已經質疑華為資料的可信性,尤其是支援mmWave的聲稱,結果5G CEP PRO正式推出時,官方網速僅2.5/2.33Gbps,而且不支援mmWave。之後以新製程製作、內建巴龍5000的麒麟990更慢,僅2.3Gbps,此網速其實比4G的Cat.22的2.5Gbps、Cat.24的3Gbps更慢,而更糟的是,連鄰廠的入門級5G SoC都足夠將巴龍5000比下去。詳細參數可按此看參數麒麟990:大半年前美國禁令、使ARM暫停對華為授權新矽智財IP,已經有很多人質疑華為無法使用ARM Cortex A77/G77架構大,但當時的大陸媒體聲稱華為取得的是永久授權,非但麒麟990可上A77、而且華為的實驗室還有與ARM共同研制、從未發佈過的下世代架構,一直到九月發佈麒麟990、華為官方証實不採用Cortex A77/G77架構為止。當時華為的理據是為了功耗,不過呢、ARM官方早己宣明A77架構,在同一功耗下比A76提升20% IPC效能,G77亦比G76提升30%能源效益、同時減小40%頻寬需求。另外呢,早在麒麟960使用的A73架構,ARM已表明須配合10nm製程,但當時台積電的10nm進展趕不上華為的時程,結果還是硬上16nm。後來ARM和華為共同開記者會,會上華為都承認是法律問題、使麒麟990用不到A77架構。所以華為麒麟990不用A77架構是為了功耗之說根本講不通。另外高通和聯發科都暗諷過華為巴龍5000功耗高近一倍,但性能反而慢一倍以上的發佈會。暫時沒空,其他多國專家說華為並不領先、甚至是落後的話、海思K3V2造假之類的詳情,我有機會才再打了。
peterpan200206 wrote:5G必要專利申請數華(恕刪) 台灣媒體這幾年一直洗腦華為很差 即將崩潰是沒錯 ~可惜2019年華為營收照樣增長18% , 達到1220億美元哩 !唉 ... 這些媒體報導真是反指標呀 ....
fredcoco wrote:台灣媒體這幾年一直洗(恕刪) 手機只能在中國成長全世界都嚇跌,5g基建中國補貼多少才賣得出去?你的數字灌多少水現在還不清楚,如果真的如此票亮任正非就不會有今年要求生存這種發言
fredcoco wrote:台灣媒體這幾年一直洗(恕刪) 華為仍有增長的原因是:1. 原先已給了諾基亞和愛立信的中國電訊商設備訂單轉給了華為,但已引起歐盟不滿。2. 手機在外國賣不動,就大推狼性文化,在中國硬銷愛國主義擴市佔,可惜中國的手機市場早己飽和,結果要壓縮小米、步步高、聯想系手機的市場份額,前兩者亦因應此事結盟。3. 大陸政府加強各種型式的補助,包括免稅、指令性、無抵押、免堂償的貸款、土地、水電補貼,補助電訊商購買華為的設備等等。p.s. 如果到今年年中、華為仍無法取得ARM新架構授權的話,相信到下半年,華為就會被迫退出高階手機市場,除非愛國主義壓倒一切。
peterpan200206 wrote:手機在外國賣不動,就大推狼性文化,在中國硬銷愛國主義擴市佔,可惜中國的手機市場早己飽和,結果要壓縮小米、步步高、聯想系手機的市場份額,前兩者亦因應此事結盟。(恕刪) 因為中國人消費習慣變啦 ! 你看看連低價手機都已經在其國內已經漸漸沒有市場了 ....根據IDC公布報告 , 2019年Q3中國手機市場是由華為 VIVO oppo 蘋果這四家瓜分了85.1%的市占 , 其他多家小廠加起來佔比僅15%而已 ~~汽車也是一樣 , 高價品牌銷售持續雙位數成長 , 賣一輛相當四五輛低階車 ....而相反低價國產車自然就乏人問津囉 !所以這年頭要賺錢 , 還是要抓對中國人消費脈動才行呀 !
peterpan200206 wrote:華為仍有增長的原因是(恕刪) 你這些說法已經聽好幾年了啦 !去年台灣媒體還一天到晚宣傳華為藥丸咧 ~ 結果咧 ?事實上單單中國一年就有四億多支手機市場規模 , 這兩年推廣5G預計會像前幾年推4G時一樣上衝到5億支 !你太小看中國市場有多驚人了 ~
fredcoco wrote:因為中國人消費習慣變(恕刪) 大陸傳媒最為人垢病的部份就是搬龍門,就算同一篇報道,都可以引用多個不同的標準、硬湊到自己贏為止,去年大陸媒體就試過用POLAR代碼的專利申請比率,與其他廠家的己通過的5G必要專利申請比例來比較,然後就自己得出中國主導5G技術的結論自欺欺人。陸媒對「高端手機」的定義亦有同樣問題,我親眼見證着大陸的統計方法、由¥4000以上, 下調去¥3000以上,然後就得出中國高端手機打敗外國品牌的結論。但當你以個別型號來審視、就不是那回事了。10月国内手机销量:苹果11和华为Mate30并列冠军 小米份额下滑要記住、這還是中國的廠家對分銷商施壓,強迫售貨員不得銷售非中華酷聯的手機、否則賣一部罰¥500,企業高層要脅員工用iPhone會即時解雇、用華為就有補助(諷剌的是很多企業高層、包括華為自己、甚至習近平夫人都是用iPhone)、網軍到處罵人不用華為就是賣國賊的結果。(但又不見得大陸廠家因此放棄高通SoC轉單聯發科,相反動作的就不小)至於大陸汽車市場的問題嘛,早年有五毛硬銷深圳時,就已經反駁過。約前年日本經濟新聞的資料,中國大陸銷量最好的,是¥6-8萬左右的小引擎容積超低價國產SUV,然後就是¥20萬左右的中外(通常是德國)合資、有車尾箱的長型轎車。這價位就算買南韓Hyundai的豪華子品牌GENESIS入門款都不太可能吧?我不否定大陸有不少買得起高檔的個體戶,但依人均收入的狀況,養得起車的都不會是多數吧?更何況是高檔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