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為什麼二戰時美國在歐亞戰場能同時打贏德日兩國?

Charm_intg wrote:
兩線作戰通常是兵家大
美國在 70 年前的這項投資使它獲得第一島鏈控制權(恕刪)

打敗日本時何以要第一島鏈控制權
整個東亞只有日本是敵是戰敗國
其他含中南半島國家全友邦
軍事學是一種經驗學或是哲學、理學的範疇,簡單說是一種大道理。他跟數學與物理學完全不一樣,是不會有"定理"這種東西存在的。

兩線或是多線作戰要避免是一種使用上必須遵守卻也不一定或是你遵守不了的問題,因為你不想兩線的同時就代表敵人一定會想給你搞個兩線而且最好是以上。

要是敵人同時好幾股打過來你能找人吹逼逼然後抗議對方犯規?乾五摳寧。

歷史上很多多線作戰還是贏的案例(但也不用懷疑被打趴的更多),例如滿族太祖野豬皮打的薩爾滸戰役。明軍擺明了就是要好幾路一起上讓你好幾線一起扛,但結局大家都知道。

曹操根黑山軍的戰役也是如此,一來好幾路曹操用時間差與機動一路一路打掉。

土共五次被圍爐也是如此,利用內線作戰的優勢集中打一路或是利用戰場內線機動分批打好幾路。第四次圍剿時更活潑直接跑出家門打機動戰。

唐末李克用杵在太原四處都有人想扁他,他就一下跑太行山的東邊一下跑太行山的西邊,有時生意更好東西南北一起來,但估計沙陀黑鴨軍實在太生猛怎麼弄都不會死。

二戰時老美家大業大,你兵力集中一點我跟你打我一定皮很癢。別說分歐亞就算是歐洲與亞洲他也是分好幾處打,德國南面與西面老美與英國佬包了,而老毛子包了北面(應該說東北方向)與東面。

德國人分兵?等著被分屍吧。

不過多線作戰我們是看故事的人,真要去做那真的比死還難過這種事基本都是被逼的。誰吃飽了撐著要去玩多線作戰。
waffe
Charm_intg wrote:
兩線作戰通常是兵家大(恕刪)


討論二戰美國的強大, 卻不討論一戰時美國的無恥和賤格, 往往是美粉們的特點.

想知道美國為甚麼在二戰時擁有這樣的實力, 一定要認識一下美國一戰時期到底做過甚麼. 那就知道美國為甚麼強大了. 歐洲打仗? 好啊! 狗咬狗骨, 又不關我事. 現在要收買技術! 當世界工廠! 買不到就抄! 抄不到?抄一半也好! 總之要有! 再培養自己的底子! 再發展以我們為中心的經濟系統! 總有一天要把大英帝國從霸主位上拉下來!

好像在甚麼地方聽過對吧?

大家取笑對岸落後無能山寨吹牛, 當年某個國家其實也受過同一待遇...
壹:希特勒大罵日本豬隊友的情況恐與事實不符。因為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德國與美國在實質上已經處於戰爭狀態,此時的希特勒對日本發動偷襲應當是欣慰的。

二:歐洲戰場上的弄死德國的是蘇聯人。

三:亞洲戰場,“中日十五年戰爭”消耗了日本太多的軍力。

從兵力上來看。1941年,日本陸軍在中國的駐軍數量是138萬,占比65%。而同時期的本土與南方地區的兵力依次是56.5萬,15.5萬。到了1943年美國反攻時,日本在中國的駐軍依然是128萬,占比44%。到了1945年,全國總動員時期,中國戰場上的駐軍人數增加到198萬人,同期與美國作戰的南方戰場是164萬。

從軍費上來看。1941年到1945年,日本投入到中國與南方戰場的軍費比例依次為36%,11%;32%,29%;44%,34%;64%,28%;54%,10%。

從以上兩個方面可知,雖不敢說是中國打敗了日本。但也絕不是美國打贏了日本。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