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國軍巡防艦噸位4500是科學縝密論證的結果

港口不夠深可以擴港
港口不夠也可以去挖去蓋
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台灣不以藍海海軍為建軍目標
難道當中越菲要搶南沙跟太平島的時候
台灣要說送你啦這樣嗎
以後台灣漁民要出海去送死
stever2018 wrote:
但是台灣海軍不遠航,...(恕刪)
stever2018 wrote:
但是台灣海軍不遠航,...(恕刪)

108年國防部表示,整體防衛構想仍維持「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指導,發展「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
這表示台灣海空軍總體戰力無法抵擋中國海空軍攻勢,一旦戰事爆發必定要保存陸海空軍部分戰力,也就是說陸海空軍被消耗一定程度之後,就要躲起來,等解放軍渡海登陸時再遂行反登陸作戰...
萬一海軍失去空軍的保護,又失去路基防空傘,此時海軍主力艦要能自保,才能支援反登陸。
軍事投資很燒錢,台灣就是缺錢,在位者需要做出決策,以最少成本或最好策略來達到防衛台灣之目的。
davedu01 wrote:
國軍巡防艦為什麼不造6000...(恕刪)


影片內容並沒說明為何要4500噸 跟這影片無關吧!



跟這個預算書內容有關,有參考到以色列 Sa'ar 5 , 6 型不到1.2千噸船身 裝 3面固定面AESA相位雷達,後方一面3D旋轉AESA雷達 ,軍方一定有評估後4500噸要求四面AESA相位雷達不會有太大困難, 以現在半導體製程進步又是台灣強項縮小減輕雷達重量跟體積一定可以。 那些新聞只是腦補情節4500會裝不下,中科院也否認相位雷達研製方面有問題。 是這些輸出問題被擔誤到展延乙年。

fque wrote:
港口不夠深可以擴港港...(恕刪)
太平島像中國一樣填海造陸,是可行方案,但是守得住中國的攻擊?從太平島就近支援漁民,總比從台灣快,但是中國因素無法輕視,如果美軍在太平島駐軍或租借太平島,就不用擔心菲律賓搞鬼
萊七逃 wrote:
影片內容並沒說明為何要4500噸 跟這影片無關吧!...(恕刪)


新一代巡防艦
4500噸震海計畫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與迅能計畫多功能人員運輸艦採用相同的艦體設計
台灣海軍想要以一個艦體設計去省錢,
並滿足多重不同又互相衝突的任務需求

迅能計畫多功能人員運輸艦的重要設計需求之一是進行南海東沙島及太平島運補任務
南海東沙島及太平島周邊處處暗礁與珊瑚礁,艦體吃水不能太深,
計畫決策一開始就為了遷就 "次要" 的迅能計畫多功能人員運輸艦需求,
所以導致 "主要" 的飛彈巡防艦艦體設計工作一直本末倒置,
產生出現在畫地自限,削足適履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設計

現代作戰艦艇的設計優先考慮是要充分滿足
艦艇上所有各種裝備的重量、空間與電力等需求,
以確保各種雷達、聲納、戰系、艦炮、飛彈武器裝備的正常運作,有效執行作戰任務
進一步,現代作戰艦艇的設計還提供足夠的餘裕以便未來進行升級
艦艇是載台,各種雷達、聲納、戰系、艦炮、飛彈武器裝備才是重點

如同組裝 PC 電腦,優先考慮是 CPU 、記憶體、顯示卡與硬碟等
再來挑能夠相配的主機板、電源供應器與機殼

台灣海軍計畫決策的思考仍然落後停留在當年武進計畫的心態模式
設計計畫決策中,先考慮是 "船"
再來考慮如何把各種裝備安裝上船,塞好塞滿
完全是海軍的本位主義作風

不去先跟中科院了解各種雷達戰系裝備的重量、空間與電力等需求,
就閉門造 "船" ,先設計出滿載 4500 噸巡防艦設計,
再拿這個滿載 4500 噸巡防艦設計,要中科院去塞各種裝備
標準的先射箭再畫靶,另一個先後本末倒置
結果中科院回應塞不下,要求艦艇載台 6000 噸
台灣海軍現在傻眼了
不上不下,左右為難

davedu01 wrote:
國軍巡防艦噸位4500是科學縝密論證的結果...(恕刪)
OSR7613 wrote:
新一代巡防艦4500...(恕刪)


中科院聲明稿沒說4500噸塞不下? 不要把朱明說當中科院說,中科院預算先凍結原因都在圖表裡。
OSR7613 wrote:
台灣海軍想要以一個艦體設計去省錢,窮
並滿足多重不同又互相衝突的任務需求疊

迅能計畫多功能人員運輸艦的重要設計需求之一是進行南海東沙島及太平島運補任務
南海東沙島及太平島周邊處處暗礁與珊瑚礁,艦體吃水不能太深,
計畫決策一開始就為了遷就 "次要" 的迅能計畫多功能人員運輸艦需求,
所以導致 "主要" 的飛彈巡防艦艦體設計工作一直本末倒置,
產生出現在畫地自限,削足適履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設計...(恕刪)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所謂快速運輸艦就是要能以18-20節高巡航速度運補人員與物資,還能應付在台海的海象,驅逐艦巡防艦艦體設計正好可以達到要求,以往都是因為AP航速太慢,整個船隊都在等AP或是中字號,需要在海峽中耗上20小時,以後若能18節速度開到金門馬祖,航程只需要6小時就到了。

支援南海就是要能追得上巡防艦高速奔馳南海,同時到達這個設想,海軍是設想周到的。
南海一般是深海只有靠近島嶼時會有淺灘,接近淺灘也有一定的航線,根本不是問題,而太平島馬頭本來就可以停巡防艦。

巡防艦最大只能4500頓,就是為了省錢,台灣軍費不足,也不是秘密,就只有這麼點錢,只能養這種噸位。
澳洲跟台灣人口算最接近的海洋國家
人家有準航母...
要支援太平島基本上沒有海上航空兵力是辦不到的
難道要靠台灣本島陸基航空兵力油箱掛好掛滿再空中加油去1500公里以外跟人家拼?
台灣海軍建軍應該有兩個方針
一個是針對台海
一個是針對遠洋武力投射
不能滿腦袋只想到台海

針對台海的部分用小噸位可以
但針對遠洋武力投射要另外規劃

台灣整體建軍還在用大陸軍思想
沒有以海洋立國去思考
這就是最基本的腦袋不清楚

4500噸是最無意義的噸位
遠洋需要至少6000噸以上
近海只需要2000噸
4500噸不上不下跟成功級一樣
stever2018 wrote:
太平島像中國一樣填海...(恕刪)
fque wrote:
4500噸是最無意義的噸位
遠洋需要至少6000噸以上
近海只需要2000噸
4500噸不上不下跟成功級一樣...(恕刪)


二戰時期的遠洋驅逐艦就是1500-2500頓,6000噸以上算輕巡洋艦。所謂的的遠洋指的是航程與艦體耐波設計。

這裡應該沒有不上不下這回事!

美軍派里級也就是成功級就是遠洋作戰設計!
没钱没设计能力(台湾已知最大能自产非军辅类作战舰只也就是佩里级还是很多年前的),4500算是继承以前生产佩里的稳妥做法,就是不明白明知道4500吨不足以支持四面大盾情况下就应该果断先搞单面或双面盾培养能力,有能力再去搞四面,而不是还想抱着四面盾的念头。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