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好文分享] 台灣「新一代飛彈巡防艦」項目的結構性問題

stever2018 wrote:
雷達看晶片,晶片看台...(恕刪)


沒有技術背景的人寫這種文章就是這樣,因為全球科技一直在成長,拿過去的東西來看,眼光永遠都是短淺人家一大步。

真的看懂海軍和中科院在搞什麼飛機的人確實不多。
La_dante wrote:
「後牆不倒」

pop3的科普文再三強調大型軍備研制工作的「後牆不倒」原則,也就是關鍵裝備的技術發展必須成熟到一定程度,各項指標(尺寸、重量、功耗、冷卻等,並滿足各種裝艦的性能要求與指標)明確固化之後,才談得上圍繞著關鍵裝備設計整艘船艦。
...(恕刪)


這片文章談的東西,我早就談過了! 還談的比他要完整,提到聲納的重要性,這小子還沒提聲納,這件事中科院也是有答案,就是改成AESA雷達,就是這次國防展展示出來的東西。350公里也夠遠了,問題在軟體的研發時程,大概搞完才開始造艦。
台灣至少不會像對岸造052C時船服役,雷達沒搞完,弄完還會過熱,想要弄水冷,可是船已經造了,不可能再加上300-500噸的水冷設備,只好弄氣冷,結果鬧這種且開且關的笑話,丟不丟臉。還敢說後牆不倒,真是馬不知臉長的畜生。

這個標題,結構性問題? 也是標的莫名其妙!
Charlie2020 wrote:

這片文章談的東西...(恕刪)


先是8月底有新聞講“因相列雷達研發的問題,神盾艦2025年下水生變” 。

開始中科院還有針對此新聞發文說“這是機密不能公開,計畫有按進度進行,國防自主無借助國外力量”等等。

然後9月份就被自己人打臉,軍方出來證實了新巡防艦研發進度出現問題,原訂在109年度要編列的預算被大砍到不足原預算案的2%,然後軍方還有講要是中科院進度延宕太多他們有備案會改採與國外知名大廠合作。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70194

海軍新一代神盾艦2025年下水生變 因相列雷達研發無法突破瓶頸

朱明 2019年08月27日 18:00:00

代號「震海計劃」的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將於今年底啓動招標建造,海軍規劃在7月30日前要辦理中科院「迅聯」新一代作戰系統的海上測評,據瞭解,因中科院研發的相列雷達一直未符合海軍的要求,過了期程管制點仍無法進行相關的整合測試;為符合海軍的需求,中科院已積極與歐洲廠商洽談,相列雷達的技轉,希望能引進先進的技術,完成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戰系整合,但也使得原型艦能否如計劃在2025年交付海軍,執行作戰測試評估則有待觀察。


「迅達」相列雷達研發未符合需求 原型艦計劃往後順延

海軍「震海」計畫是自行設計建造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而現代作戰軍艦要具備先進戰鬥與戰場管理系統丶主動相列雷達與飛彈垂直發射系統三大要素,目前該艦的進度除該艦合約設計已在2018年完成外,「迅聯」新一代作戰系統經過5年的研發,預定在今年要驗收成果;而向美商洛馬公司以商購並獲部分技轉的兩套MK41垂直發射系統也在年初運抵台灣,準備裝入自制的海弓三艦射防空飛彈開始測試,但偏偏另個子計劃「迅達」相列雷達的研發未符合海軍的需求,也造成整個原型艦計劃往後順延。

簡單的說,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最大爭議是,中科院造出的相位陣列雷達,體積與重量都太大,要6000噸級船體才能搭載,遠高於「震海」規劃的4500噸。加上中科院的相位陣列雷達,仍使用較早的「被動電子掃描陣列」(PESA) ,而非技術等級更新的「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因此海軍對其性能也不甚滿意。甚至被質疑新型巡防艦,若沒有「小神盾」,這等於船還沒造出來就已落伍。

據指出,海軍也曾向美方詢問目前美國海軍現役神盾艦所使用最新的AN/SPY-6系列,這是最新的神盾系統使用的就是AESA雷達(另稱AMDR雷達),但被美國管制不出售,且系統價格200多億台幣,幾乎是一艘原型艦的造價,根本買不到也買不起。雖海軍已向美方提出採購二手伯克級神盾艦,但因美方一直將神盾艦列為重要軍事物資,管制不對外出售,加上美軍目前對神盾艦需求更大,因此年年向美提出採購二手神盾艦,也年年遭拒絕。


APAR雷達輕巧 中科院積極洽談取得技術

就因為向美要取得比較先進的AESA雷達技術比較困難,據瞭解,中科院目前積極與歐洲的廠商洽談,希望能取得類似歐洲若干國家聯合研制的APAR雷達技術,APAR 是 Active Phased Array Radar,而AESA 是 Act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 APAR雷達是早期主動陣列稱法。因APAR雷達因無需配備PESA被動相控陣雷達的導波管丶集中式發射機等龐大裝置,所以能輕量化丶小型化,並能夠並安排在全艦最高位置(可增加水平搜索距離),而安裝四面固定式相控雷達在一個塔狀桅桿結構的頂端,每面天線體積不大,整個系統十分輕巧,適合使用在四千噸級以上的艦艇上, APAR雷達目前包括多種歐洲先進護衛艦與巡防艦都是採用該型雷達。

據瞭解,由於APAR雷達的相關技術,歐洲有多家國防工業公司都有參與,併發展出不同的型號雷達,因此中科院正積極與歐洲公司洽談,希望取得所需要的技術,再以技轉方式來研發出海軍所需求的相列雷達。


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914748

新巡防艦原型艦建造案生變數 明年度預算大幅縮減46億列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海軍計畫建造新一代巡防艦,原型艦要在115年底以前完工交艦,但建造進度卻出現重大變數,軍方官員今天指出,海軍對於原型艦的籌建規劃,原訂在109年度要編列46億9316萬9千元,但根據最新送交立法院的109年度國防預算內容顯示,109年的新一代巡防艦原型艦的預算金額,卻僅編列9051萬5千元,兩者相差達46億之多,顯示造艦與重要國造系統研發進度出現問題。

海軍現役巡防艦為國造成功級巡防艦與美制派里級巡防艦丶法國生產的拉法葉級巡防艦,以及較為老舊的美制濟陽級巡防艦,其中,拉法葉級軍艦艦齡已屆30年,濟陽級艦已屆50年,都需要有國造新型巡防艦來取代,軍方因此規劃新一代巡防艦的籌建計畫,並且以245億4916萬元經費,要在108到115年度執行一艘原型艦的建造案,但不料卻傳出明年度的進度恐將大幅落後的消息。

海軍司令部今天表示,本案因中科院迅聯科研案進度延緩1年,故109年預算同步緩列至110年執行。

海軍司令部說,海軍現階段嚴格檢核中科院研發及測評工作進度,俾利仍可依計畫如期完成本案籌建目標。

==========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914775

中科院3項系統研發落後 海軍有備案:改與國外大廠合作列印

2019-09-13 12:17
相關新聞:新巡防艦原型艦建造案生變數 明年度預算大幅縮減46億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海軍新一代巡防艦原型艦的建造進度,因受中科院相關係統研發進度不如預期而受影響,海軍內部此抱怨頗多,高層官員說,會持續嚴格檢核中科院科研裝備研發進度,若是研發進度不如預期時,就會立即啓動備案,改採與國外知名大廠合作。

高層官員今天表示,新一代巡防艦的載台是由國內造船廠承建,最重要的作戰系統部分則分別由美方供售及國內研發,其中,原型艦外購戰系裝備計有:反潛作戰系統丶射控雷達丶方陣快炮等三項。

官員說,這三項裝備均已獲得美方技術支援協定(TAA)同意供售,規劃可在109年簽署商購合約後,由原廠續向美國政府申請裝備輸出許可,國防部後續會持續掌握申辦進度。

但在由中科院承制的戰系裝備研發上,就沒有那麽順利了。高層官員表示,由中科院承接的各項科研戰系裝備,計有:戰鬥管理系統丶垂直發射系統及整合式電戰系統等三項,但目前來看,進度至少必須要展延一年之久,預計要等到109年海上測評通過後,才可以於112年運交船廠進行裝艦作業。

官員表示,在原型艦專案執行期間,國防部會持續嚴格檢核中科院研發進度,要求中科院落實風險管控及預應措施,若研發進度不如預期,就會啓動備案,改採與國外知名大廠合作,但仍會由中科院建立相關技術能量,以利後續艦籌建時,可以具備成熟技術。

/////////////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4047195

國造巡防艦進度落後 海軍證實:延宕是無法避免

2019-09-14 13:27聯合報 記者蔡晉宇/即時報導

海軍推動「震海」計畫新建4500噸級的國造巡防艦,第一艘原型艦預定於民國115年交船。不過媒體發現,依據海軍原訂規畫,明年應該編列46.9億元預算,但是109年度國防預算書上,卻僅編列9051萬元,顯示案件發生變數。對此,海軍在今日發出的新聞稿中承認,新一代巡防艦為科技研發案,發展過程中會受技術限制丶輸出許可或物料來源等因素影響,可能延宕是無法避免。

針對中國時報報導「國艦國造多波折」,海軍司令部發佈新聞稿說明,造艦案預算的編列,系依據敵情威脅丶作戰需求丶國防預算額度與戰力優先等級訂定,分為「軍事投資」與「科技研發案」;其中科技研發案,是前瞻未來的作戰需求建案,新一代巡防艦即為科研案,發展過程中會受技術限制丶輸出許可或物料來源等因素影響,可能延宕是無法避免,中科院在這方面已盡力克服。

海軍在昨日發佈的澄清新聞稿中也提到,因中科院「迅聯」戰鬥系統的科研案進度延緩一年,故109年預算同步緩列至110年執行。針對媒體報導「戰鬥系統改與國外大廠合作」,海軍則予以否認,強調本案仍「以中科院科研案為主,國外廠商備案為輔」,將會審慎作整體評估,以符合作戰實需。

海軍指出,「國艦國造」政策為國家重要產業發展政策,海軍目前執行各造艦規畫,計有潛艦國造丶快速佈雷艇丶兩棲船塢運輸艦丶沱江後續艦建造中,未來將持續執行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丶新型救難艦丶微型飛彈突擊艇等;另海巡署亦進行600噸等各型艦艇造艦規畫。


這問題也很好理解,因為台灣連個造船人才培育都這麼慘不忍睹

台灣造船水平如何不是可想而知


2002年3月19日在台灣立法院群賢樓召開名為:潛艦國造可行性與我國造船工業的發展公聽會

時任成功大學造船及船舶工程學系系主任黃正弘教授發言說

國內造船業不景氣,使學生快速流失,連帶危及造船人才的培養,

例如:造船系在韓國是人人都想要進入的熱門科系,反觀我國

中正理工的造船系卻有可能停開大學部.故希望藉潛艦國造的實現

能重振我國的造船工業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台灣從上世紀80年代的忠義計畫起開始致力於國艦國造,但是到2002年居然

出現造船人才流失的情況,也就是說給了台灣人20年的時間

台灣光造船人才的培養成績竟是如此慘不忍睹 能造出什麼船不就可想而知






同屬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南韓在1960年代初期造船業的發展遠遠落後臺灣,以1962年為例

臺灣的造船為12,683噸,南韓則為4,636噸,而且當時南韓所能建造最大的船舶僅僅只有200噸

1961年朴正熙取得政權後,在1967年起的第二期五年經濟開發計畫,以產業構造的現代化
和推動自主經濟的確立為基本目標,包含對鋼鐵 機械 化學工業的提升,在造船業方面
1967年公佈造船獎勵法,特點在於將船舶安全法 造船會社營業規定法 造船金融法
三者合併,將租稅減免 關稅乃至於技術開發等環節,全部由政府明訂規範,在造船補貼方面
不論國內外船東一律給予優惠,除了法規和資金援助之外,對於造船的資材和船型設計
亦進行規範,1961年設立造船工業審議委員會,負責造船相關業務,船舶設計部分委託
大韓造船學會負責,大致上南韓的發展策略是在1960年代同時對造船等周邊產業
進行整體的規劃和提升

另一方面南韓最重要的造船公司為1970年成立的現代重工,當時南韓國內航運業不振
多以國外購買二手船使用,因此現代重工在初期把銷售物件鎖定在中東為主的國際市場
,在此機會下陷代重工獲得了國際市場的開拓,在1970年代中東地區向現代重工訂了25艘船
再來 現代重工再成立初期即成立了設計部門,自1978年起在集團內進行船舶引擎生產,進行產業升級

南韓造船業一方面在政府政策積極的支持下,又以放眼國際市場為目標,產能在1974年
大幅超越臺灣,在1974年臺灣在船產能為355,743噸南韓則為561870噸,之後成為全球前三大造船國

台灣的造船不過就是重複上演的悲劇


這艘台馬之星是台灣中信造船建造,2015年交付使用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發生了十幾次故障

這艘船日本本田設計公司參與設計,船模試驗是荷蘭人做的

動力系統是向德國MAN公司買的台灣人就負責組裝

一艘民船就搞成這樣慘不忍睹,那哥真擔心台灣的國艦國造

2015-08-14 臺馬之星上午南竿福澳碼頭「卡門」約半小時,在東引中柱港又再「卡門」,再延遲半小時,於下午2時30分離港開回基隆。

2015-08-26 臺馬之星左機組空氣減壓閥故障,晚間8點半宣佈停航,三立、中天等電視台,以及蘋果日報等多家媒體前來基隆採訪。次日凌晨空氣減壓閥修復後開航。

2015-09-08 臺馬之星於上午9點半駛離福澳港時又「卡門」,延至上午11點左右開航。「卡門」於9月10日才修復。臺馬之星維修期間由合富輪代開。

2015-09-17 臺馬之星於上午7點離開東引中柱港時再「卡門」,延遲約20分鐘開航。

2015-10-23 臺馬之星於晚間9時多發現主機燃油進油管漏油,宣佈停航,乘客142人辦理退票。

2015-10-27 臺馬之星從東引開往南竿,於上午7點50分在北竿海域失去動力,1小時後重新啟動主機。

2015-10-28 臺馬之星主機故障,搶修無效於凌晨兩點決定停航,並辦理退票,船上乘客308人。

2015-11-11 臺馬之星全自動化電腦系統故障待修(後又發現油路阻塞),次日開始臺馬交通由臺馬輪代開,臺馬之星改為擔任南竿與東引交通船。

2015-12-11 從基隆開回南竿,原本擔任南竿與東引交通船的臺馬之星,因左主機機油漏油,宣布南竿-東引停試。13日以代替品封住,仍然漏油,14日換新濾淨器軛柄與機油濾淨器墊片後修復,15日開始出海試航。

2015-12-17 臺馬之星試航第3天,大軸右尾軸冷卻水管漏水,次日經中信造船廠技師以鐵管「栓塞」,暫時止漏。19日從南竿開回基隆港。

2015-12-19 臺馬之星右尾軸冷卻水管漏水,中信造船廠技師緊急抵馬維修。

2015-12-31 臺馬之星油壓管線阻塞,艏門又卡住。

2016-01-07 臺馬之星返回基隆進行艏門油壓系統、蒸氣減壓閥維修。

2016-03-02 臺馬之星海水幫浦故障,無法供應主機冷卻水,宣布停航。

2016-06-05 臺馬之星右主機故障,導致南竿開航後單機航行,晚間10時10分緊急宣布停航,由臺馬輪開往基隆,替代臺馬之星航行。

2016-06-16 臺馬之星由於左主機故障無法供應燃油,船上376名乘客有2人退票,374人改搭臺馬輪,於凌晨1點48分離開基隆港。

2016-06-19 臺馬之星左主機修復開航,上午從東引開往南竿期間又發生故障,決定空船開回基隆,由臺馬輪於晚間從南竿代開,並宣布6月19日航班停航。
有實際上的問題應該很正常吧??
沒問題的話, 造出來的應該是遊艇而不是戰艦吧!!
俄國搞先進飛彈跟潛艇不也是一樣爆炸連連, 還死了不少人!!
在一個封閉又專制的國家, 還會有甚麼結構性的問題提?? 有問題的話, 老早就被暗地拖去槍決了, 哪會有什麼問題??
這是民主自由開放的社會, 人民有權知道國家科技與國防的發展, 全民一起把關, 有問題就來一起解決, 不就是全民共識??
解決不了的, 就集思廣益換個想法或戰術, 這樣不是很好??


這是30多年前台灣的文章
美國FFG-7的設計藍圖和材料表數量

設計藍圖總共23,581張 總面積90,943平方呎
相當於2,555坪

材料表總張數7,458張 總面積22,557平方呎
相當於633坪

連藍圖和材料表都整不出來的台灣人,能搞出什麼宙斯盾?

美國把佩里級的技術包賣給台灣,台灣只是按照技術包上面的資訊

例如物料採購 建造到測試及操作

按照技術包的指示採購物料 技工按照技術包一步一步建造

連造船技工也是美國Bath Iron Work幫台灣培訓

Bath Iron Work還派了三個顧問到中船

結果20多年後南韓搞世宗大王級 新加坡搞可畏級

可憐的台灣人只能回頭向美國買二手佩里
chrischenslayer wrote:
這是30多年前台灣的...(恕刪)


只要有決心跟毅力, 其實現在開始一點都不晚!!
台灣不也是這幾十年才開始建捷運系統??
人家捷運老早就一百多年了, 怎麼台灣這麼慢??
還要外國廠商來幫忙設計與建造??
不去培養自己的班底與實力, 永遠都要被別人捏卵蛋!!
那些整天吐槽跟活在三十年前的, 要退休就趕快退!!
現在工程與工藝技術天天都在進步, 只有這群人不願意變通而已!!

你嘛幫幫忙!!
你不幫忙就快滾!!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