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台北軍事與無人機展,大家一起來報導

2年多以前,我就曾經聽過其實台灣整台TFE-1042早就可以100%自製,包括熱緞,但是只有2~3000小時,
看樣子應該是材料工程部分應該有突破了,不知道是自己還是有外來援助。

Charlie2020 worte:
漢翔的引擎製造能力到底可不可以製造TFE-1042的熱鍛件?
Charlie2020 worte:
台灣AESA雷達的發...(恕刪)


我問到天弓三雷達車已經改主動相列雷達跟兩年前問的不一樣
沱江艦後續艦是一代量產3D被動雷達。天弓三量產型有直接動能撞擊跟近炸兩種模式能智能切換。

最新二代旋轉3D主動雷達還沒被採用。

中科院第二代艦用3D主動旋轉雷達

萊七逃 wrote:
我問到天弓三雷達車已...(恕刪)


還有交大團隊的攜帶式aesa喔~




胡不扯 worte:
2年多以前,我就曾經...(恕刪)


我印象中也是有這段影片,但是後來去Youtube找,卻都找不到了,忘了是中科院還是漢翔的人,是展覽會場的影片。

說法也是這段:熱部大概是老美的一半,整個發動機已經100%自製。
Charlie2020 worte:
台灣AESA雷達的發...(恕刪)


嗯嗯,大消息,海軍妥一半。
ea02 worte:
還有交大團隊的攜帶式aesa...(恕刪)


這個可攜式相位雷達挺讚的!!
倒是實戰要怎麼部署與戰術使用??
要研究一下!!
RK2K0602 worte:
這個可攜式相位雷達挺...(恕刪)


警察帶著路邊拍照,一台雷達可以控制兩架對向車道的相機。

可跟蹤100輛有超速嫌疑的車子。控制相機同時間拍十輛。

TW Energy worte:
警察帶著路邊拍照,一...(恕刪)


挺強悍的!!
交大真棒!!
而且都是自製的, 可以強化後端多處理器功能, 更能發揮強大功能!!
TW Energy wrote:
嗯嗯,大消息,海軍妥...(恕刪)

海軍外購派占大多數,所以外購一直是選項之一,現在因為國產防空與反艦飛彈占絕大多數,外購雷達要一大筆錢,才能把這一大批各型飛彈整合進作戰系統,費用也很驚人,新一代巡防艦的服役計劃已定,海軍給中科院時間不多,否則外購,這個壓力非常大。陀江上的雷達與作戰系統測試變成大考,幾千億的後續採購在此一舉。

在此多提一件重要的進展
過去中科院的飛彈與雷達設施要上艦測試需要依賴海軍的配合,這時海軍經常給中科院穿小鞋,不願意長時間的配合,因此海測變的異常困難,海軍也沒有專用測試艦給中科院,所以中科院用自己的經費造了一艘光榮之星,就是陀江級的縮小版,可以用來測試聲納,AESA雷達,艦上用各型飛彈。
中科院具然也有在搞聲納,這次終於對外公佈。

中科院早在30多年前開始就有開始研究聲納,最早的硬體來自報廢的陽字號

這個項目進展非常慢有幾個原因
1. 換能器原件的取得與新品設計的困難,這個原件基本上是買不到的東西,軍用品是不外賣的,必須要自己設計。
2. 聲學人才早期是完全沒有,近十多年來中科院延攬到博士等級人物才有所突破
3. 解析聲音訊號的困難比雷達還討厭,其數學Model需要專門人才研究套用,所以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找到正確的門徑,台灣的聲納數據特性電腦分析已經成功,其中的DSP運算已經可以到達某種程度,但是這個領域要面臨許多未知的困難需要突破。

分析軟體的運作與顯示

4. 測試的困難,開發聲納除了實驗室中的測試,最重要的是海試,中科院在此一直被海軍弄得很慘,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有自己的測試艦,結果有了光榮之星。希望未來海試的問題可以解決。

目前各項目都還有精進的空間存在,另外需要設計製造特定頻率的超高靈敏度換能器才能更進一步突破距離的困境。
反觀對岸,對岸的聲納探測距離是比我方遠,但是訊號處理這一塊還是一個問題,尤其是海中與海面雜訊的過濾這方面。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