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中華民國海軍艦隊造艦計畫開始,下一代海軍會有何種艦隊?

依照這個迅能計劃
海軍最終會有11艘快速人員運輸艦,以4500噸搭載個200-300人大概是夠了,這個艦級應該可以淘汰掉大部分的中字號運輸艦,與巡防艦搭配執行外島運補,也可以高速協同巡防艦往南沙衝,但是卻不具備搭載重裝登陸部隊的甲車。只能用直升機登陸,最多是載運輕裝的陸戰隊特戰部隊。
前面已經提到過它的改裝潛力,如果適當設計是可以當小型武庫艦搭配巡防艦或驅逐艦。

另一件要提的事應該是海巡戰時轉海軍,海巡艦造的數量不比海軍少,但是都是商船規格,這種商船規格的軍艦的損管能力很差,可以說是經不起甚麼作戰的打擊,應該當運輸護衛艦隻,可是運輸護衛艦需要具備一定的反潛能力,這些船又不具備任何反潛能力,我實在不太了解它們真正能做甚麼? 環繞在艦隊周邊吸收部分的飛彈攻擊?

如果真要考慮兩棲作戰,海軍陸戰隊兩棲攻擊就要靠兩艘新港級坦克登陸艦,一艘一萬多噸的鴻運計劃運輸艦,與另一艘兩萬多噸級的兩棲攻擊艦,算一算應該還不夠裝下一個旅的海軍陸戰隊,似乎那艘旭海級船塢登陸艦還不能退役,這樣總共六萬多噸的運輸艦才能裝的下一個旅的陸戰隊,而台灣現在有66旅及99旅兩個陸戰隊。

如果還有經費,我認為海軍應該會造兩艘鴻運計劃運輸艦,淘汰掉旭海級。
"從去年開始,共軍固定派出一艘巡防艦(大陸稱護衛艦),持續在海峽中線西側來回巡弋,今年起甚至增至兩艘。由於海峽中線距離台灣西海岸最近處不到八十公里,即使對方並無進行特別具敵意動作,仍對我方造成一定威脅。我海軍「海偵」任務也增加為兩艘"

『我方也採取「下駟對中駟」的策略,只要海象條件允許,就以錦江級巡邏艦(六百噸級)甚至光華六號飛彈快艇(兩百噸級)執行』

海偵變為固定定期勤務, 以600噸級吃海象空檔, 所以海軍缺什麼噸位的很明確了。
以台灣海狹來說, 錦江光六能吃的日子不多。
macross_sato worte:
"從去年開始,共軍固...(恕刪)


以對岸東海艦隊的實力,實際上也無法天天派艦到海峽中線這麼繞,而且對岸多半派出3500噸以下等級的軍艦這麼繞,台灣過去固定的海偵模式巡邏台海周邊的訓練模式如果改掉拿來與老共這麼耗,會浪費掉太多訓練用油,相對的台灣這批小船的訓練時數反而不夠高,海軍高層的想法是對的,用小船出這種任務增加小船的訓練時數也比較省油,一級艦的訓練模式不必做太大的改變,一級艦的操作與訓練有許多是要在東邊的海域執行的,不是台灣海峽,所以用小船去跟對方耗有一箭雙鵰的目的,並不是台灣缺少巡防艦,無法與對岸對上。
Charlie2020 worte:
以對岸東海艦隊的實力...(恕刪)


您講的我想一般有腦的高層都會做出相同決定。

而我說得是, 是否要在800~1600 中間增加一個級別的二級艦問題。

這也跟政策有關。

原來規劃大海巡, 是由海巡吃掉這一部分勤務。 但時事再變, 這部分必須重新檢視考慮。
macross_sato worte:
原來規劃大海巡, 是由海巡吃掉這一部分勤務。 但時事再變, 這部分必須重新檢視考慮。...(恕刪)


可以再多談一點你說的這句話嗎? 我很有興趣了解您的想法。
我認為海巡艦艇戰時轉海軍是必要的,但是海巡的任務與海軍的任務特性差太多,船隻設計級裝備都不太能拿來應付現代戰爭,人員指揮與作戰方式完全不同,海巡連艦隊作戰編隊能力都有待商榷,這樣的海巡艦長怎麼打仗? 國防部與內政部是否要去討論這件事? 訂定真正有效的政策,然後才能落實去執行!

macross_sato worte:
而我說得是, 是否要在800~1600 中間增加一個級別的二級艦問題。...(恕刪)

關於這一點,我的看法是中科院向來是被動的在做事,如果沒有海軍提出要求,中科院才不會好端端的提出一艘1500噸巡防艦的規劃案。應該是海軍有這個想法,要中科院規劃看看。
台灣海軍巡防艦的最主要功能是反潛,防空是次要的,如果這一級艦的反潛能力不足,其他就不必看了。
開戰前要東移的兩支艦隊,可能的編成是怎樣,這個可能要談現在的艦隊,也要談談更新過後的艦隊

現在的海軍如果開戰會怎麼編成這兩個艦隊? 我猜會有兩支不同目的的艦隊。
艦隊一 打擊老共登陸艦隊的打擊艦隊,這個艦隊的目的是在偵知對岸已派出登陸艦隊後,已全速返回台灣從北方打擊登陸艦隊,主要是使用反艦飛彈對登陸艦隊發動飽和攻擊。
艦隊二 反登陸打擊艦隊,這個艦隊目的是在對岸登陸艦隊能再多種層級的攻擊存活下來,開始登陸後,我方艦隊二進行第二波攻擊,在射完所有的反艦飛彈後協同艦隊一的戰艦殺入登陸轉乘區,專門打擊登陸艦,所有軍艦都有5吋砲,可與對岸軍艦的艦砲對轟,其最重要的作戰目的是把所有的登陸艦全部打沉,確保對岸登陸艦無法返回對岸港口承載第二波登陸部隊,同時我方的登陸艦也從同一登陸區搶灘打擊所有已經登陸的部隊的後方,切斷補給,包抄已登陸部隊的後方。

艦隊一的組成
基隆級兩艘
油彈補給艦一艘
巡防艦(成功級為主,康定級為輔)

艦隊二的組成
基隆級兩艘
油彈補給艦一艘
巡防艦(濟陽級為主,有5吋砲一門)
兩到三個營的兩棲登陸艦隊包括新港級,旭海與鴻運級,中字號就可能捨棄了
部分的錦江級艦

事實上這兩支艦隊只靠各一艘油彈補給艦,根本撐不久,真要維持這麼多艘軍艦在太平洋東岸活動,還需要建造另兩艘兩萬噸級的油彈補給艦。所以籌建補給艦的先後順序應該比那艘兩棲作戰艦艇更高才對!
很抱歉這問題實在太複雜, 依照我的等級無法說明。
我只能依照現有編制表列 :

海巡目前:
海巡署服役中的艦艇1,000噸級以上巡防艦共10艘,100噸級以上1,000噸級以下巡防艦共10艘,1,000噸級以上巡護船共4艘,100噸級以上1,000噸級以下巡護船共2艘,100噸級以下巡防艇共146艘,並擁有3艘搜救艇及4艘除污船,總服役船艦共178艘

未來預計 :
「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畫」於106年6月19日經行政院核定,計畫期程自107年至116年;總經費為426億512萬3千元。全案包括6項子計畫:4000噸級巡防艦4艘(107-114年)籌建8年計畫總經費117億4,788萬5千元;(2)1000噸級巡防艦6艘(108-116年)籌建9年計畫總經費70億4,272萬元;(3)600噸級巡防艦12艘(107-115年)籌建9年計畫總經費144億4,778萬5千元;(4)100噸級巡防艇17艘(107-116年)籌建10年計畫總經費42億3,474萬8千元;(5)35噸級巡防艇52艘(107-116年)籌建10年計畫總經費48億5,117萬5千元;(6)沿岸多功能艇50艘(108-115年)籌建8年計畫總經費2億8,081萬元。


紅色是我認為海巡不需要與可由海軍支援馳援部分。 藍色是海巡遠洋真正需要部分。
我不相信戰時可以轉換, 那世界各濱海國家都只需要海巡不需要海軍。
但是我只知道國家只有一個, 金費只有一個還要分。

海軍自海巡籌建以來, 與對岸下水餃一來一往錯失籌建1000~2000級別艦艇。
剛好這一級別是巡弋台灣海峽,以適航耐受,燃油消耗與建造最適合最容易完成的。

對岸舊型小型軍艦『偵尋』, 避免擦槍走火與任務劃分最適合就是海巡去跟隨。
現在既要拿經費, 說好聽戰時來幫忙, 結果該出門就龜起來, 是要如何平戰轉換?

海軍次及艦艇該不該操? 本來就在操。
號稱平戰轉換的現在跟隨都不去練習, 戰時還指望什麼? 要協調什麼?
可能變成拖油瓶。
沒記錯的話聽說新的巡防艦只有4500噸,感覺不太夠別國先進點的都快6000噸了,做那麼小感覺硬塞東西一定會用問題

有人是說為了配和軍港,但我覺得寧可擴港痛一次也不要,往後做什麼或買什麼船艦都綁手綁腳的

應該可以參考西班牙的巴贊級神盾巡防艦來做
macross_sato worte:
很抱歉這問題實在太複...(恕刪)


感謝您的回覆! 洋巡總隊過去有不少海軍過去的人,我家樓下就有一位副署長是海軍少將退休接副署長,幾年前也退休了。基本上海巡是劃分內政部,海軍是國防部,兩邊在管轄權上與指揮體系都差很大,面對對岸海軍是屬於海軍職責,而不是海巡,所以要由海軍派艦前往海峽中線。這件事應該是與海巡無關。
前一陣子國防部是有檢討到這個平戰轉換與指揮作戰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海巡與海軍艦長與副長的互換,這牽扯到非常大量的海軍與海巡軍官的養成與訓練,後來不知是怎麼決定的?

談到平戰轉換以下新聞供參考,有33艘艦艇可以在戰時轉換成作戰艦艇
報導稱,台灣「海巡署」日前將《籌建海巡艦艇發展方案》送至台灣「行政院」核定,該方案計劃從2018年到2027年編列426億新台幣經費(約合93億人民幣)建造141艘各型艦艇,其中33艘為「平戰兩用艦體」。這141艘艦艇包括4000噸級巡防艦4艘;1000噸級巡防艦6艘;600噸級巡防艦12艘;100噸級巡防艇17艘;35噸級巡防艇52艘;沿岸多功能艇50艘。這些船在戰時可以被改裝為飛彈護衛艦,飛彈艇或者布雷艦,執行軍事任務。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military/vyzgao4.html
包括
4000噸級巡防艦4艘
1000噸級巡防艦6艘
600噸級巡防艦12艘
另11艘不確定
另有一段新聞
不過,不同於4000噸級海巡艦的順利開工,6艘1000噸級巡防艦因「規格訂在1700噸以上,但預算卻低於過去1000噸巡防艦的造價」,船廠表示預算太低、不符成本,首次招標沒有國內船廠投標。

所以這裡的1000噸巡防艦事實上是1700噸的設計。
這些新建艦艇應該會把海軍要求的基本設備放進來,比較妙的地方出現了,其中有1700噸的巡防艦6艘,剛好與我前面所提到的中科院1500噸巡防艦規畫吻合。所以行政院出面整合國防部與內政部,把海巡署的新造艦計畫中的一部分艦艇規劃成第二海軍似乎是有望了,該去關注的應該是人員訓練與整合的問題了。

如果人員訓練與養成可以解決的話,海軍可以多出10艘類似迅能艦的巡防艦,反潛能力多半是沒有,反艦與防空飛彈加裝應該沒問題,再加上12艘類陀江級的軍艦,配上十餘艘可以佈雷的小艇。
http://ocean.kh.edu.tw/wSite/public/Data/f1473650680039.pdf 這裡面有提到海軍的造艦計畫

至於海軍未來的主力艦隊我認為就是9艘驅逐艦加上6艘巡防艦,以及3+8艘的AP=26艘

有趣的是現有的主力艦隊,濟陽6艘.康定6艘.成功+派里10艘.紀德艦4艘 剛好也是26艘

而那3艘AP似乎就是順便取代之前淘汰掉的雲峰AP, 擔任外島補給.運輸的任務,講簡單點海

軍為什麼沒有二級艦的規劃就是未來的AP能勝任大部分二級艦的功用,而海軍似乎大船也用習慣

再加上台灣海峽的風浪,所以才有這樣的決定. 還有海軍規畫的9艘驅逐艦似乎現有的港口也不夠位置停靠

也許未來有機會再擴建? 或是新建新的港口,這個就打問號了.

而海軍新建2艘的兩棲登陸艦是要優先用於太平島的防衛,1艘(LPD)已經開工了,那另一艘會不會是
(LHD)這個就值得去注意,因為海軍是認真想要這種船的,而海軍之後還要建造5艘的(LPD)全面取代現
有的兩棲艦隊.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