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台灣使否該參考(複製)戰術型戰斧, 將陸上機動發射的反艦與陸攻導彈合併研發?

YC_Jiang wrote:
台灣現在就已經打算.


這兩型飛彈 整個設計及成本也是有差異的...(恕刪)


成本的差異是關鍵
雄二由於能在眾多艦艇與陸基發射車部署, 總量應該相當龐大..

可是受酬載、發電能力與射程所限, 雄二注定了只是一種守勢裝備
難以如戰術戰斧般衍生出其他眾多的功能型號

雄二E的長度雖達六米多, 重達一噸以上
但對陸上機動發射來說影響並不大.

而其酬載量、航程、滯空時間
與最重要的發電能力都遠超雄二(雄二應該只有電池)

雄二E若能獲得軍方更大規模部署
未來很有機會能如戰斧一般衍生出諸如反艦、反輻射、反碉堡、集束彈藥散佈
地形描繪、戰果評估、甚至是被動電子監聽與戰時資料鏈中繼等各類彈種

這些都是台灣亟需, 但幾乎完全得仰賴空優掌握才能得到的戰場能力
上述的雄二E衍生型只要抽換戰鬥部, 都有可能達成某種程度的效果...

但雄二E的造價已經比雄二高三倍以上
若不能及時創造其他重要的防衛功能(比方反艦)來增加需求

雄二E的部署數量必會受到極大限制..
也將難以有機會完全發揮其多功能的潛力.

若能將已經開始大量部署的陸基機動雄二
改為彈頭威力更大, 具有攻艦能力的攻艦雄二E
其採購量必然遠超目前已知的兩三百枚
有可能翻倍都不只..

如此不但能大幅降低雄二E的單位採購成本
而且雄二E這種富有升級空間與裝備搭載能力的載台
(起碼有兩百至四百公斤酬載,兩小時以上滯空,還附電源)

未來雄二E將能在戰爭後期, 台灣喪失空優的情況下
藉由搭配特種戰鬥部, 撐起另一層台海防衛圈.

這些數量夠大,能不斷改進升級, 可守(反艦)、又可攻(攻陸)的長程導彈
將是台灣對中國最有威嚇力的武器.



economic wrote:
雄二沒有正式的資料...(恕刪)


這種唱衰法有意義嗎?

台灣連潛艦都要搞出來了 你說改良個飛彈要砸大錢..
搞笑是嗎?

1. 台灣有反艦及巡弋飛彈技術及成品

2. 台灣也具備地對地打擊飛彈技術 成品

3. 雄二改為"對地(定點攻擊)"能力 有何奇怪? 不就是尋標器/訊號接受器的修正或改裝?

當然 我不是飛彈專家 不敢跟你打包票一定很簡單 或隨手一修就好..
但以技術等級來說 這些同級的技術 並不是需要傷筋銼骨大改造重新設計 真的不是很高的花費..

真正的問題是 我們有多少錢 去改裝這些飛彈 據我所知 雄二有近千枚甚至更多點...
或許中科院只會做部份改裝 2~300枚就不錯了 而且 時間應該有得拖 5,6年以上都可能..
況且這些飛彈有的也至壽限了 值不值得改裝 也會是問題..
照我看法 一年改個4,50枚已經很偷笑...

沒辦法 就如您知道的 這不是最緊要的武器 應會排擠到較後面的順序..

4. 老美最近放行精密陀螺儀套件 對台灣飛彈精準打擊力及射程大有幫助...台灣現有武器都在"進化"中...
再來也許他們也私下"強烈建議"台灣往"飛彈島"方針建軍 所以台灣更加速往這方向推動..
未來 台灣海空軍主戰武器數量 應該會縮減 會增加的就是戰略攻擊導彈 及潛艦...
YC_Jiang wrote:
台灣連潛艦都要搞出來了


軍工單位就是這種亂說一通的人開始多了才越來越不被人尊重
這樣說你看有幾個信的
台灣連沱江艦都沒完全搞定,這還不大的小船,潛艇有這個簡單,先仿造那兩艘老古董來替換就搞不出來了
軍工單位因為很窮,為了生存,有錢拿啥都敢說,結果變成啥都做不起來或做不好
務實是減少項目,把真的有能力且急需的先集中資源做好
無人機軍方一直很急,錢也給的比較多,但發展一直不是很順利

不務實早晚跟印度一樣一天到晚被人笑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giga giga wrote:
人家老美有錢, 銀子愛怎麼灑我們管不著。 我們勤儉建軍的為什麼一定要跟著這樣幹? 不會先戳瞎目標的眼睛 (雷達), 打斷他的關節 (用遙攻飛彈破壞跑道等) , 第二三波再用鑽地彈等深切刨根嗎?

我看你是武俠小說看多了,想一招就能獨霸武林
雄二E主動導引破甲能力通通都沒有
攻海非大改不可,不然如何找到大海中的移動目標?
可是瑞凡,改好了仍然是顆亞音速巡弋飛彈

把屆壽齡雄二改成陸攻型,算是勤儉建軍的運用無可厚非
可是怎麼看都跟戰斧飛彈算是同級相當的東西
有這麼精準一發入魂?
老美都辦不到的水準一夕就被台灣超越了
我是質疑不過可以試試看囉

記得以前青澀年代釘孤支都找最偏僻的地方
沒有誰會神經病在導師還是教官眼皮子下動手
你想我的拳頭硬,可是對方卻從口袋裏掏出扁鑽...
爪耙子去告狀讓教官知道也是事後的事
YC_Jiang wrote:
這種唱衰法有意義嗎..

時間應該有得拖 5,6年以上都可能..

況且這些飛彈有的也至壽限了 值不值得改裝 也會是問題..
照我看法 一年改個4,50枚已經很偷笑...(恕刪)



這就是老美弄出戰術型戰斧的一大原因

新戰斧比舊戰斧零件數減少, 工序縮減
成本由157萬降低到57萬美金, 生產速率提高近四倍

性能還大幅提升... 從原始的攻陸變身反艦、反輻射、反跑道、反碉堡
甚至還將主動雷達換成光學偵測, 成為戰場監控與被動電子戰載台

連四十年前的舊戰斧也同樣能以更低代價能升級至戰術型戰斧.

甚至美參眾兩院還因為戰斧的性能與可升級優勢
一致否決國防部停止生產戰斧的決定,硬是要讓戰斧能繼續維持產線..

這種好東西是台灣最需要的利刃...

oculata wrote:
這就是老美弄出戰術...(恕刪)


57萬美金????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oculata wrote:
戰術型戰斧:Block...(恕刪)


是說雄二E+雄二的混編?並用陸上機動去部屬??

若用的是雄三,一長一短,可能要設計[新彈箱]搭載;但個人比較用海基會比較,看看沱江,可放肆基X肆彈(雄二E+雄二/三),很好的海上發射載具.

陸基的話,防空/對空就好.

economic wrote:
57萬美金????...(恕刪)



據說是靠大量採用民用組件,並調整困難構件達成的

我認為關鍵應該是廠商看準後面數千枚老戰斧的昇級商機
加上國防部老想要砍掉戰斧換成LRASM

才能把價格壓成這樣。
是的,原始提案中的戰術型戰斧Block IV+ (RGM-109E),單價預定為57萬5千美元


但2017 FY 採購100枚戰斧飛彈改良第4型(Block IV),總價1.43億美元。
算下來還是跟原來差不多,1.43M UDS --> 4500萬台幣左右。
但是因為有維持工廠的費用在裡面,真如原來是要買200枚的話,
應該還會更低,也許不到單價1M吧。

不過 ,接下來要把那幾千顆的Block IV MLU到Block Va/Vb,
再加上低視度/匿蹤,這個戰斧再戰15年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


economic wrote:
這兩種天差地遠,台灣不具備相關技術發展的
雄2E到底怎樣都是沒有公布的..(恕刪)


又是無的放矢! 台灣不具備相關技術,你說,哪個是你所謂的相關技術! 台灣不具備的是哪項?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