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_Jiang wrote:
台灣現在就已經打算.
這兩型飛彈 整個設計及成本也是有差異的...(恕刪)
成本的差異是關鍵
雄二由於能在眾多艦艇與陸基發射車部署, 總量應該相當龐大..
可是受酬載、發電能力與射程所限, 雄二注定了只是一種守勢裝備
難以如戰術戰斧般衍生出其他眾多的功能型號
雄二E的長度雖達六米多, 重達一噸以上
但對陸上機動發射來說影響並不大.
而其酬載量、航程、滯空時間
與最重要的發電能力都遠超雄二(雄二應該只有電池)
雄二E若能獲得軍方更大規模部署
未來很有機會能如戰斧一般衍生出諸如反艦、反輻射、反碉堡、集束彈藥散佈
地形描繪、戰果評估、甚至是被動電子監聽與戰時資料鏈中繼等各類彈種
這些都是台灣亟需, 但幾乎完全得仰賴空優掌握才能得到的戰場能力
上述的雄二E衍生型只要抽換戰鬥部, 都有可能達成某種程度的效果...
但雄二E的造價已經比雄二高三倍以上
若不能及時創造其他重要的防衛功能(比方反艦)來增加需求
雄二E的部署數量必會受到極大限制..
也將難以有機會完全發揮其多功能的潛力.
若能將已經開始大量部署的陸基機動雄二
改為彈頭威力更大, 具有攻艦能力的攻艦雄二E
其採購量必然遠超目前已知的兩三百枚
有可能翻倍都不只..
如此不但能大幅降低雄二E的單位採購成本
而且雄二E這種富有升級空間與裝備搭載能力的載台
(起碼有兩百至四百公斤酬載,兩小時以上滯空,還附電源)
未來雄二E將能在戰爭後期, 台灣喪失空優的情況下
藉由搭配特種戰鬥部, 撐起另一層台海防衛圈.
這些數量夠大,能不斷改進升級, 可守(反艦)、又可攻(攻陸)的長程導彈
將是台灣對中國最有威嚇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