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看來國軍天劍2C飛彈性能勝過解放軍霹靂15

Silkiller wrote:
你自己說要理性發言...(恕刪)

我沒說你提這些問題不對呀! 我只是說: 以這些說法湊那些事實, 荒唐。

1) 2馬赫每分鐘兩者僅接近30多公里 (飛機高速高G往下衝, 會有加速度。

2) 必須知道: 飛彈導引頭搜索距離<30公里 (因為空—空飛彈小), 而且飛彈還會被誘餌耽誤時間,飛彈與目標間原本就有相當距離, 你飛彈那較快速的30多公里分速必須用來填補這起跑與旁騖的差距。

3) 就我所知: 空—空飛彈打飛機, 雙方都是百米短跑比衝刺, 而不是馬拉松比耐力。 一旦能脫鎖, 你飛彈就已往錯誤方向跑, 越跑越遠, 飛彈保持原速根本無意義。

4) 同樣的燃料裝載量被強制分為兩截燃燒,
A) 如果中斷後再燃燒, 第一階段追逐的動能減少, 容易被脫鎖。
B) 如果第二段接續燃燒, 也只是 *了PL-12版本多提供一點點燃燒時間而已, 增加效果絕對遠遠不如提升速度為6馬赫的TC-2C。

詳細理論我並不是很清楚, 因為我不是飛彈專家, 只能就個人所知湊合著說。 不過看實證才是硬道理! 你看不管PL-12或PL15的不可逃逸區都列<40km就對了。
giga giga wrote:
你的被迫害 (此處是: 被輕視) 妄想症悲情很嚴重啊! 幹嘛這麼折磨自己硬要來上這個網站而不在你國內自家網站同溫層裏快活? 何苦作繭自縛呢?

告訴我, 大約同尺寸, 同重量, 也沒聽說或看到什麼技術改進, 就只弄出個 '隔離燃燒室二度點火', 已經給她增加40~50%射程估計值, 還有什麼 '沒料敵從寬' 的? 難道要給他加3倍5倍嗎?

至於說仍是4馬赫未予以提升速度估計值,那是因為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本質就是如此, 根本沒有從寬或從嚴的空間。

看來你還搞不懂你家這引擎, 老頭就科普一下。 所謂雙脈衝火箭固體發動機 (真拗口, 牆國人為顯示高大上新, 總弄些看起來很深奧的名稱) 就是: 把燃燒室分隔成兩部份, 分別具有獨立的點火裝置。 第一室 (又一個高大上新的名稱, 叫:脈衝) 裝藥燃燒完畢後,第二個脈衝裝藥可以根據需要適時點火再次工作,為飛行器提供兩次間歇推力。 就只是強迫燃料分兩次燃燒以維持尾速不掉那麼快而已, 根本沒有增加飛彈的初始出力, 當然無法提高飛彈的最高速度。


Double-Pulse Solid Rocket Motor直譯就是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外來概念的翻译名词。非要被你說成是老共搞出來的名詞,不知道是誰給你的自信
你一定要自創一個 '隔離燃燒室二度點火'我也沒意見,老人家嘛,開心最重要。
本來這類引擎技術的關鍵點就在於更精細化的點火和燃燒控制,達到優化彈道和延長射程的能力。

並且麻煩您搞清楚,除了這個以外,你的確沒有聽到或者看到什麼技術改進,我也沒有,那是因為你我既不是軍隊採購方的代表也不是審預算的人代,OK?您說您都一把年紀了,怎麼還會有那種“我沒看過聽過就一定是沒有”的屁孩脾性呢?

對了,有一點我要說清楚,上來回貼並不是關心天劍2是不是勝過PL15,準確地講我對天劍2什麼性能不感興趣。

只不過看到你跟別人對話時提到那款超遠程飛彈,你又提到了PL12和PL15的尺寸關係,所以上來說幾句而已。

至於天劍2具體什麼性能?怎麼樣都好啊


giga giga wrote:
就憑那衝壓引擎可憐的2.5馬赫左右速度, 能幹出什麼事?


giga giga wrote:
我並不是飛彈專家, 只能就個人所知湊合著說。


這句話我真信了,因為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會把一枚通體光滑都看不到進氣道和進氣結構的對空飛彈說成是使用衝壓引擎的……所以您說您是文組的,我也信了

老共居然可以在這樣的彈體上使用沖壓引擎,你這是拐彎抹角在捧老共的氣動設計嗎?

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肯定是固體火箭引擎的啊


我對此唯一的推測,就是你可能不幸錯把不靠譜的百度百科上那個帶有沖壓發動機和兩側進氣道的所謂PL21跟殲16翼下那枚也被不少人稱為PL21的飛彈混為一談






我之前說的那麼清楚,是殲16翼下掛載那枚長長的飛彈,豪大貌似也貼出了照片。你自己分不清楚,還在亂看資料張飛打岳飛,這就不怪我了喔~









爬文有風險,舉例需謹慎,多對比,少結論



mangchaocs wrote:
你的確沒有聽到或者看到什麼技術改進,我也沒有...(恕刪)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既然你我都沒看到這貨有新技術, 我依據已知數值給它加40~50%射程, 還不夠多嗎? 說坦白的, 我這樣做已經很偏坦, 很不科學了!

【第一次看到有人會把一枚通體光滑都看不到進氣道和進氣結構的對空飛彈說成是使用衝壓引擎的】,你這段是指PL-21嗎? 那麼你臉要腫很高了!以下是你家百度百科對霹靂21的記載之截錄:
----------------------------------------------------
PL-21导弹是我国自主研制远程空对空导弹,专为空军的第5代战机设计,可用于狙杀敌方预警机!霹雳-21远程空空导弹的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国空中防御能力,特别是让我国空军具备了打击对方预警机这样关键系统节点的能力,那么就可以从根本上削弱对方空战系统乃至整个作战系统的能力。

中文名
PL-21导弹
外文名
PL-21 missile
产地
中国
用途
远程空空导弹
主要用途
前不久简氏防务周刊报道我国正在研制霹雳-21型远程空空导弹,该导弹将在近期设计定型,从为我国空军空战又一利器。
从珠海航展公布的我国空空导弹规划图来看,现役主力的霹雳-12已经发展了采用冲压发动机的远程拦射型号,那么为什么还要发展霹雳-21远程空空导弹,笔者认为这实际上表示我国已经将把打击预警机这样的高价值目标列为重中之重,也就是说未来第四代战斗机之间的空战首先并不会在战斗机之间发生,而是双方寻找机会打击对方的预警机。
性能推测
从海外媒体发表的相关图片来看,●★霹雳-21弹体两侧出现了进气道,这表明霹雳-21采用的是冲压发动机★●,---------------------冲压发动机是吸气式发动机,就是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助燃剂,与导弹自身的携带的燃料混合燃料,从而形成推力,由于不需要携带助燃剂,与普通吸气式发动机相比,冲压发动机利用导弹高速飞行产生的静压,从而不需要常规喷气式发动机所需要的压气机,从而具备结构简单、质量小、造价低的特点,因此采用冲压发动机的导弹可以较为有效的控制体积和重量,但是冲压发动机也有自己的缺点;静止时无法产生推力,所以不能自行起飞,需要助推系统,另外低速时的推力小,不适于低速飞行,油耗也较高,还有就是对飞行状态变化较为敏感,飞行高度、攻角、速度的变化都会对冲压发动机的性能和状态产生影响。根据上述缺点,出现了整体式冲压发动机,就是将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冲压发动机一体化,将固体火箭助推器燃烧后的壳体作为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从而降低冲压发动机的重量和体积,-----------------------我国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末制导雷达来源于俄罗斯的9B-1103M,其对RCS=5的目标探测距离大约在25公里左右,尽管预警机的RCS要远高于战斗机,大型飞机如B-52的RCS在100平方米左右,预警机如E-3A还要更高,但是考虑到雷达探测距离与RCS的四次方根呈正比,所以霹雳-21对预警机的探测距离应该在50-60公里左右,而战斗机要在200公里外对预警机进行拦射才能较好的保证自身的安全,我们知道目前采用的冲压发动机属于亚燃冲压发动机,也就是说当气流进入燃料室前要减速到亚音速以保证燃料的稳定性,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气动做功,燃料室内的温度急剧升高,所以目前冲压发动机的速度一般不超过4马赫,这样导弹要飞行近2分钟才能进入末制导,这对于隐身飞机来说是相当不利的,所以笔者认为需要为霹雳-21移植为霹雳-12B空空导弹研制的复合末制导系统技术,就是添加被动制导系统,被动制导系统是利用对方雷达电波信号进行制导,信号只是单程减少并且预警机的雷达功率较大,所以可以扩大末制导系统的探测范围,从而减少对战斗机引导的依赖。
------------------------------------------------------
看到了嗎? 【霹雳-21弹体两侧出现了进气道,这表明霹雳-21采用的是冲压发动机】, 霹靂21不是用衝壓引擎嗎? 而衝壓引擎最佳工作效率就是2.5馬赫左右。

giga giga wrote: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既然你我都沒看到這貨有新技術, 我依據已知數值給它加40~50%射程, 還不夠多嗎? 說坦白的, 我這樣做已經很偏坦, 很不科學了!

(未完, 別急著回覆)


不急著回復,不過眼看閣下連一枚外觀很typical的火箭引擎飛彈都能說成是採用沖壓引擎。

我覺得跟您繼續糾這些問題是浪費時間。

您老人家慢慢玩吧

giga giga wrote:
以下是文組半桶水老頭...(恕刪)

哥,你下列的說法,剛好證明天箭二型很落後!
美國的AIM-120到C版,在動力上就改成雙脈
衝可變推力火箭引擎,老共只是跟在老美屁股
後面導入,其實R77也是雙脈衝引擎,這種火
箭引擎是目前中程空對空飛彈的主流,至於固
態衝壓引擎,則是流星飛彈在用!算是另一條
主流路線。
如果天箭2C還是固體推力火箭引擎,那就是很落
後的東西,由其看到6馬赫這個規格,我覺得這
在說明天箭二相當非主流!

giga giga wrote:
知之為知之, 不知...(恕刪)


不懂就不要裝懂.免得大家老是看你被人打臉.然後就在那邊耍無賴
mangchaocs wrote:
不急著回復,不過眼...(恕刪)

你在胡掰什麼? 豪哥大插進來的話題一直是PL-21, 你理由說輸了, 想施展乾坤大挪移偷置換觀念?

每一家都說PL-21是用衝壓引擎, 你看苗頭不對就耍起打滾術了?

哪! 以下是豪哥大6樓的貼文, 不是明擺的說PL21? 這也能乾坤大挪移?
【PL-21超遠程空對空飛彈已經是瞠目結舌的東西
目前最大的難題是沒辦法塞進殲-20機腹彈艙裡】
giga giga wrote:
以下是文組半桶水老...(恕刪)



持平的來說.這應該是在不同戰術運用下.用裝備配合戰術的結果.
雙節式的火箭發動機對延長射程並無幫助.他只能改變飛彈的速度曲線.
擁有末段再加速的選擇.可能是與尋標器連動.或由發射載具設定.
真正能延長射程的還是燃燒藥的能量密度.這點顯然老美有所凸破.
而台灣選擇提高速度的模式也應該是為配合台海的戰術環境.
至於說雙節式的火箭發動機是主流那也要看戰術環境.不能一概而論
總之~所有武器的研發.都是依據戰略及戰術想定訂出的需求.
今日的主流可能因新技術的發展一下變得落伍.
今日的非主流可能因新技術的加入一下變得炙手可熱.


giga giga wrote:
你在胡掰什麼? 豪哥大插進來的話題一直是PL-21, 你理由說輸了, 想施展乾坤大挪移偷置換觀念?

每一家都說PL-21是用衝壓引擎, 你看苗頭不對就耍起打滾術了?

哪! 以下是豪哥大6樓的貼文, 不是明擺的說PL21? 這也能乾坤大挪移?
【PL-21超遠程空對空飛彈已經是瞠目結舌的東西
目前最大的難題是沒辦法塞進殲-20機腹彈艙裡】


唉,所以說我真的相信你是文組。

你的問題是只相信百度百科那類不靠譜資料的文字描述。

而忽略別人拿出的真實圖片。



目前為止不管是我一開始就說的“殲16掛載的那枚”

還是豪大直接拿出的照片。



都是至今僅有的出現過真正照片的超遠程對空飛彈。豪大說這枚無法裝進殲20彈倉也很正常,因為早就有人通過照片比例推算彈長超過5米,殲20彈倉只有4米多一點的長度。

“殲16掛載”+ 照片 足以證明我們說的都是上面這枚通體光滑沒有進氣結構的飛彈。



是您老人家偏聽偏信不管別人說的很清楚的載機條件以及展出的實物照片,還要一頭扎進百度百科之類的東西裡面去找依據。

你叫別人等等,就是等你百度嗎? 今天白天我還在跟對大討論軍費數字的時候順手改了維基百科呢,你覺得百度百科能有多靠譜?



而且我一開始就說了殲16掛載的那種飛彈“一說PL21”

“一說”什麼意思您的國文可以理解吧?一種說法是PL21。實際上現在到底有沒有PL21哪一種是PL21根本沒有定論都是傳聞。



唯一有照片佐證的就是我所說的“殲16掛載的那枚飛彈”,也就是豪大和我後來分別貼上來的照片。

而您對這種僅有的證據視而不見,自顧自看著百度百科就以為我們說的是採用沖壓引擎的某種見都沒見過的飛彈。


再給你一張佐證好了:



看清楚沒?我 們 說 的 是 這 枚……

麻煩您確認一下這枚用的是沖壓引擎嗎?






不管是你一開始就根本不看照片判斷,還是看了照片也看不出所以然,總之……

文組無誤





好心勸您老人家一句,網路資料有陷阱,要舉證麻煩先認真甄別。



舉個例子:央视首次公开曝光歼14战机CG照,外观和美军猛禽打个平手
央視從來沒爆過這類東西,那張唯一的CCTV畫面從沒提過“殲14”。
而下方那幾張CG則是差不多十來年前名為“高山”的網友自製的CG而已,當時作者給的設想名稱是殲14。


再給你看一個百度百科烏龍照片,鷹擊18.

實際上這張照片是新型反潛飛彈……中国曝光疑似鱼-11反潜导弹


所以我還是那句話:網路資料有陷阱,要舉證麻煩先認真甄別。

giga giga wrote:
有沒有吹1,000公...(恕刪)


距離過遠就沒用了,戰機又不是原地不動。
再者,那麼大顆的飛彈是能載幾枚?載個兩枚大概就變超短腿了,不如發射個射程200公里的防空飛彈較實際。
  • 2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