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天劍二為何可以如此便宜?

Henry_S wrote:
再加一截加力器算成本...(恕刪)


能不能麻煩算個成本來看看?

紫菀本彈體約100kg出頭,加力器部分重210kg,紫菀30本體彈重一樣,但加力器暴增到340kg,實際上加力器段的活動噴口跟燃料量都不會比彈本體便宜,不然也不用還刻意分成15/30兩個型號了
少了軍火掮客的佣金,價格自然便宜很多。
eclair_lave wrote:
還有發射箱的尺寸限制,除非你不要跟海射型共用發射箱,不然這又是另一套不共用的新彈箱...(恕刪)


艦射型大概只能用美國的MK-41吧. 海軍也沒聽說要中科院自搞艦用發射箱.

陸射型可以筒後直接噴火, 相對艦用型簡單許多, 發射箱和海軍不同也是很合理.

劍二和弓三混搭, 就是高低搭配. 劍二搞到射高射程和弓三一樣, 那不就表示彈體和弓三一樣大了, 那直接買弓三不就好了.

S-400就有大小不一的飛彈, 天弓搞高低配兩種飛彈應該是合理. 如果將劍二加大到3~400KG, 有弓三一半射程, 價錢小於一半的話, 應該有點搞頭吧.



menatwork wrote:
少了軍火掮客的佣金,價格自然便宜很多。


可是這樣會有很多人不開心, 森77.
Henry_S wrote:
天劍二飛彈由下列幾項...(恕刪)

不可能
目前蜂眼雷達就是60公里偵測,發射的距離一定更短
連這都不知道,若要100公里發射,那你雷達的距離要幾公里才夠

除非你保證弓三的地面雷達可以導引劍2

--------
MPQ-90採用X波段,最大偵測距離達60km,波束的偵測範圍為0.2度(約20m),能同時追蹤64個目標,目標更新速率為每2至4秒一次,能同時連結至少9個防空火力單元,並具備敵我識別系統(含Mode 1'2'3/A、C、T等模式),平均故障間隔(MTBF)在300小時以上,平均故障排除時間在30分鐘以內,從駛入陣地到完成部署展開工作在15分鐘以內,

Henry_S wrote:
天劍二飛彈由下列幾...我覺得那個陸射型的加力器可以再加大一點,反正不怕重一點,把射程衝到100公里,全面取代天弓一型與鷹式飛彈。彌補天弓三型的數量不足!(恕刪)


我是覺得要有彈體要有密閉保存盒

這樣應該可免去日常保養才對

尤其在高溫濕度鹽度高的南海,更需要這類的設計


newshunshan wrote:
目前蜂眼雷達就是60公里偵測,發射的距離一定更短
連這都不知道,若要100公里發射,那你雷達的距離要幾公里才夠

除非你保證弓三的地面雷達可以導引劍2(恕刪)

過去中科院用鋒眼雷達是要搭配20公里+的天劍II(沒有加力器),結果陸軍拿去用在復仇者與防砲上。如果陸用天劍II部裝加力器,鋒眼是夠用了。

軍方現在開發給海軍用的相位陣列雷達就不是60公里級的,以一個60公里射程的飛彈,RCS10搜索距離應該最少要到120公里以上,5米平方RCS的鎖定必須要超過60-70公里以上。

因為弓三的雷達導引是S-band,無法導引X-band的天劍II,如果陸劍II會裝加力器,中科院應該會造一個比現在鋒眼在大一點的雷達!

Henry_S wrote:
過去中科院用鋒眼雷...因為弓三的雷達導引是S-band,無法導引X-band的天劍II(恕刪)


不要來亂換概念好嗎 你知道這是在說什麼?

簡單問一句 弓三的導引頭是什麼波段?
yoshiyoyo wrote:
不要來亂換概念好嗎 ...(恕刪)
導引飛彈用的上鏈雷達也是搜索目標的雷達,用同一個雷達上鏈可以省掉一個雷達成本,但是飛彈上主動尋標器用的雷達是另一個波段的。你搞混了吧!
Charlie2020 wrote:
導引飛彈用的上鏈雷...(恕刪)


搞混的不是我喔

上鏈的波段 那是另一碼事

那劍二的上鏈接收 為什麼不能用S波段?

一個劍二 要陸海空軍通用 細部都不修改?

好像你是這方面專業 我想問問 彈體接收改成S波段上鏈很難嗎?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