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耗資34.5億,中科院新騰雲機明年十月出機


alexlin1 wrote:
中科院研發的騰雲機原設計並未設計掛載點,但空軍現已有新需求,但有掛載時,升限就不是這個高度。...(恕刪)


更改設計! ><

老實說經常看到這種,而且很討厭這種情況!
以一個設計者來說,
一開始上面的人要求的設計會修修改改的......也就算了!

最厭惡的就是在完工後或快完工時....又提出不同的要求!
整個任務有新需要....大改!
而改不出來或改得不好就開罵.....><

軍方好像經常這樣搞!
rukawa1 wrote:
軍方好像經常這樣搞!...(恕刪)


不只台灣的軍方會這樣搞, 美國的軍方更會啊. 電影Pentagon wars不就是在糗美國陸軍這檔事.



騰雲機用了轉子引擎, 還是活塞往復式引擎. 總之就是不夠力. 飛上天搞搞偵察也就算了, 還想學美國掛一堆飛彈可能就想太多了.

軍方你要高大上, 就拿錢出來把引擎換成渦輪螺旋槳引擎. 還是說乾玩大一點, 對岸都幫我們設計好了. 兩顆F-124直上, 搞個匿踪無人機, 名字都取好了, 叫朱雀, 不賴吧.

請付錢, 謝謝.

rukawa1 wrote:
更改設計! ><老...(恕刪)


一開始只想拿來當觀測機用吧,但是現在除了觀測外還要有打擊能力,人造衛星遠距離導控~看來技術應該更新了


國防部今年公布的「5年兵力整建計畫」,二度提及長滯空無人飛行載具的角色,空軍也規畫成立無人機中隊,更加凸顯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中的「騰雲」大型無人機的重要性。

馬萬鈞又表示,騰雲無人機歸類為一種中高度、長滯空無人機系統(MALE UAS),世界各國的MALE外觀都很接近,其實是因為這些無人機功能和性能相差不大,大家不應該妄自菲薄,我國投注國防科技研發多年,無人機不會比他國遜色。

但無人機能發揮多少戰力,很大程度取決於人造衛星系統的完備,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揭仲指出,美軍的長航程無人機,憑藉遍佈全球的人造衛星系統提供數據導航,才能達成「決勝千里」的功效。

「衛星的運用是民間成熟技術,不會是一項工程限制。」馬萬鈞直言,要透過人造衛星遠距離導控無人機,關鍵是飛機接收端的天線和信號處理,這是航空電子的工程問題,台灣有最勤奮聰明的工程師團隊,只要有使用上的需求,就會全力突破,大家要有信心。

對於外界質疑,騰雲無法掛彈進行火力攻擊,又或者是無法掛載美製地獄火飛彈。馬萬鈞表示,「騰雲有掛架可掛載救生莢艙以執行人道救援任務,如果有掛彈需求,技術上不是問題」。至於掛載美製武器,他重申,只要購買裝備的時候能獲得相關介面資料,什麼東西都能掛載,這都是工程上可以解決的問題。


這台不錯...

為愛執迷~ wrote:
只能掛兩顆飛彈,現...(恕刪)
不知察打一體的能力如何,無人機不是光造飛機那麼簡單的還要有衛星配合,不然只靠地面站區區幾百公里操作距離戰力有限,只能依靠美國衛星如果被美國關閉訊號那就完了,除非台灣能像中俄歐洲等建立自己的衛星系統,否則無人機只能被美國卡脖子

LEO QOO wrote:
不知察打一體的能力如何,無人機不是光造飛機那麼簡單的還要有衛星配合,不然只靠地面站區區幾百公里操作距離戰力有限,只能依靠美國衛星如果被美國關閉訊號那就完了,除非台灣能像中俄歐洲等建立自己的衛星系統,否則無人機只能被美國卡脖子


所以韓國、日本、以色列、澳洲、新加坡有自己的衛星系統了嗎 知道甚麼叫第一島鏈嗎 不過中國是真的需要靠自己啦,因為中國沒有任何友邦會幫忙
alexlin1 wrote:
所以韓國、日本、以...(恕刪)

你確定嗎?是用美軍用衛星???

中新二號
所屬組織中華電信與新加坡電信
主製造商三菱電機
任務類型通信衛星
環繞對象地球
發射時間2011年5月21日
發射手段亞利安五號運載火箭ECA
任務時長15年
官方網站中新二號網站
質量5090 kg [1]
軌道參數
靜止經度東經88度
中新二號人造衛星(ST-2),2011年5月21日在法屬圭亞那順利發射升空,由三菱電機製造、中華電信與新加坡電信共同擁有主控權(由中華電信與新加坡電信分別出資38%與62%成立的合資公司籌劃發射)[2],取代屆年限退役的中新一號衛星,為台灣第二顆以通訊為主的商業衛星。ST-2衛星為赤道上空3萬6千公里之同步軌道衛星,使用C頻段及Ku頻段提供服務,服務涵蓋範圍包括亞洲、印度、地中海及中東地區[3][4],衛星壽齡超過15年。由於中華電信由中華民國政府實質控制,此衛星亦為中華民國政府第二顆擁有主控權的衛星
中華衛星一號的兩個酬載是用來做海洋水色及大氣電離層實驗。而華衛一號所能夠收集到的這些資料,大部份不是可以在公共領域免費取得,就是可以從國外便宜的購買。至於華衛二號與華衛三號的科學用途都令人有類似的疑問。而就算少部份資料是世界獨一無二,但是台灣有沒有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及設備來分析這些資料恐怕都是問題。發射火箭是成為太空強權的一個必要條件;而台灣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發射火箭。若是如此,台灣既不是太空強權,又何必強做國際上科學資料的提供者呢?

 華衛一號的第三個酬載是通訊用的Ka波段詢答器(transponder)。通訊衛星通常是在高度三萬六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運行,所謂同步就是地面隨時可以接收及傳送衛星訊號。而華衛一號的繞地軌道為六百公里,台灣每天能夠接收訊號的時間不到五十分鐘。把一個性能不錯的詢答器放入華衛一號,使用率卻偏低,可見當初國科會規劃衛星酬載有極大的問題。至於某國立大學太空研究所所長宣稱:全世界都對我們世界第一個Ka波段衛星通訊實驗感興趣,是荒謬的說法。

 根據國科會的原始計畫,華衛二號是發展一顆地球同步軌道的通訊衛星。但在劉兆玄接任國科會主委之後,計畫目標被改為遙測衛星。而這種衛星每天經過台灣上空照相的時間不到一分鐘,以四年的衛星壽命來算,華衛二號的將來可提供監測台灣本島洪患及土石流的資訊時間僅為二十四小時。更何況這種民用的環境監控衛星資料,可以從國外購買。而就民用的遙測衛星來說,台灣其實也可以向國外購買商用的衛星影象。

alexlin1 wrote:
所以韓國、日本、以...(恕刪)
中俄的衛星訊號是共享的除其它國家一次打掉中俄的衛星同時跟中俄為敵
LEO QOO wrote:
.不然只靠地面站區區幾百公里操作距離戰力有限..(恕刪)


只有幾十公里的操作距離,其它是靠自動導航飛行,無人機最主要用途是高空偵察,想發動攻擊會有很大困難。
這是一體化預警無人機,以後有人預警機也會是機身雷達一體化
lutin111 wrote:
這台不錯......(恕刪)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