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美商洛馬任國造潛艦總監構型歐洲設計、建造日本技術

圈錢有用,對實質自製無幫助..
只能說萬丈高樓平地起...
任何超過自己實力太多太高大上的自製結果就是一場空...
早年弄了F5,IDF組裝線又如何...還是要和美國買套件...
看勇虎....最後還是用買的M60.
先弄個小潛艇玩玩,性能低點沒關係,從頭到尾製程走過一遍,訓練相關人才,可能比較實際一點...也比較省錢.
台灣早買了二艘荷蘭潛艦...早該逆向做點基礎自製...

Henry_S wrote:
'若是這樣,AIP.

第一代應該只會建2艘,然後就是小改成下一代3艘,這之後再大改加防空飛彈成第二代3艘,然後又小改再做2-3艘淘汰劍龍級成訓練艦,始終維持12艘潛艦。..(恕刪)



如果台灣真能把潛艦產線穩定下來, 再加上政府能持續支持(這點最難)

那這一大筆潛艦預算也就物有所值了...


最怕如IDF那樣,為了戰備短時間內大量生產
半路還因為舶來品砍掉自家訂單

耗費巨資千辛萬苦建立的戰機產業鏈與人才

卻在還來不及接第二筆訂單前就流失大半。

lutin111 wrote:
圈錢有用,對實質自製無幫助..
只能說萬丈高樓平地起...
任何超過自己實力太多太高大上的自製結果就是一場空...
早年弄了F5,IDF組裝線又如何...還是要和美國買套件...
看勇虎....最後還是用買的M60.
先弄個小潛艇玩玩,性能低點沒關係,從頭到尾製程走過一遍,訓練相關人才,可能比較實際一點...也比較省錢.
台灣早買了二艘荷蘭潛艦...早該逆向做點基礎自製...


人才培養才是真的 F5、IDF組裝線讓漢翔養出一堆頂級的工程師,何來一場空

漢翔接單量破紀錄,未來在手訂單過千億
波音、空巴全都「MIT」!揭密台灣千億航太聚落

逆向可以做但是你抄得像就是被告,抄不像就是讓自家人出事,台灣跟對岸不一樣,軍備死人可以隱埋不上新聞版面的
,從無到有本來就需要慢慢來,焊接有日本師傅引進門,至少比自己去那邊亂摸索好多了,小潛艇沒太大用處,武裝少潛航時間更低,三不五十就要浮上來換氣,根本就是被獵殺好玩的,小型應該要做無人自殺潛艇才對...
我倒覺得AIP不一定是必要的

台灣畢竟是第一次造,一開始就把目標訂的太高反而會籌獲困難,不管怎樣,先造幾條出來總比現在的古比級強

台灣又不是要玩大洋戰略,幹嘛一定要潛行多久,島內自持力有限,潛太久浮起來國旗都換了也沒用,只要夠安靜,讓解放軍不敢隨意調動海軍,功能就算達到了
Henry_S wrote:
"若是這樣,AIP恐...(恕刪)

Henry_S wrote:
'若是這樣,AIP...(恕刪)


台灣最糟糕的就是

爽一砲政策

打完手槍爽了就好

台灣國艦國造也不是第一天

自從成功級巡防艦後就幾乎沒有大型水面艦後續建造

人才養一時,然後~~~就死了

潛艦也是一樣這12艘造完後呢?

日本是強制將服役20年的船艦封存

這就循環下就幾乎是第一艘下水道20年後一艘換一艘

台灣是不一定要學日本20年就除役

就算拉到25年也不為過

但恐怕大概也是12艘造完後又要等到天荒地老
Caesar-2017 wrote:
台灣最糟糕的就是爽...(恕刪)



若可以的話,每兩年開工一艘

十二艘造完第一艘剛好滿二十四年除役。



怕就怕掮客們不滿意

一年開工兩艘,五六年內就把傭金全吞進肚子。

Caesar-2017 wrote:
台灣最糟糕的就是爽...(恕刪)


主要還是煉鋼技術、焊接技術,這些後續船艦製造上都有用處,其實南韓的技術轉移,再到國艦國造也是這樣慢慢進展的,一開始合作建德國209 德國212 到最近自製3000t的潛艦也能自製,不過這些基本上還是要看後面政府的政策,如果又是讓國民黨執政,我想大概又是擺爛.....然後人才又跟當年漢翔一樣被其他國家挖走

oculata wrote:
若可以的話,每兩年...(恕刪)


前8艘最好還是15年內(包含現在的設計階段)
但以台灣現有水準,至少前四艘應該只是先求有,談不上求好。

理想中,後四艘希望至少勉強跟上市場上的中後段班。

15年後第九艘開始,變成兩年一艘的建造速度,

慢慢的把前面第一批IDS汰換入訓練/備役(學日本)

未來就維持8現役,2備役,2訓練的狀態。

在現役8艘的技術性能水準跟上世界潮流之後,

再放慢變成3 年下水一艘,

等於固定每艘維持28年的現役年份。
alexlin1 wrote:
主要還是煉鋼技術、...(恕刪)


全世界的高科技 沒有臺灣 它根本造不出來

臺灣需要國外技術轉移 ?請不雅這樣侮辱臺灣,明明是是臺灣技術轉移給韓國 美國 日本


臺灣number 1
朱明又在通靈?
IDS十之八九是帝國政府和史塔克企業在背後手把手教客戶該怎麽做
不用在看這些新聞發夢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