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跟IDF有啥差别?

假如L15可以用模型到處參展要到經費,那就請你們不要用雙重標準來評斷我們怎麼來給經費。 還有在中國那個武器研發不敏感呢?
海角八號 wrote:
假如L15可以用模型到處參展要到經費,那就請你們不要用雙重標準來評斷我們怎麼來給經費。 還有在中國那個武器研發不敏感呢?


你對L15的研發歷史不清楚。



十幾年前洪都在跟軍方進行過大量溝通之後,自籌資金開始了L15項目。

到2002年第一次參加珠海航展的時候,L15都只是以展商名義出現,沒有任何軍方資金背景。

2003年才取得國防科工委的同意作為外貿機型進一步發展。

一直到2006年首飛,洪都都沒有從軍方和人大拿到一分錢,完全是中航集團自掏腰包的項目。

我當年就在南昌讀書,就在首飛同年,我們系去洪都做實習,親眼看到蓋著篷布露出半個機身的L15,那時候還是白色塗裝。

那時候洪都整體經濟狀況不好,K-8教練機的需求數量不足,難以支撐整個公司的研發資金需要,很多研發中遇到的問題都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來解決。跟雅克夫列夫的合作也並不一直都那麼順利。

在這之後的幾年,L-15以實際飛行表演的形式參加了好幾屆珠海航展,但一直未能得到軍方的“戶頭”,次要原因是飛機本身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主要問題是那個時候解放軍還比較缺錢。

一直到近幾年才真正得到軍隊的認可,從企業項目升格為國家項目,才有了現在的批量生產入列。

現在L-15/JL-10看起來算是成功,其實從項目管理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在規劃階段風險估計不足,啟動和執行階段資源不足,導致項目週期嚴重拖後的例子。

好在最後的結果還不壞。




L-15的發展歷程跟貴岸的高教機根本完全是兩種情況。
lkk77 wrote:
這3台,看起來一模...(恕刪)


的確都有Yak-130的元素。

M346是從Yak設計局完全授權的設計轉讓,所以相似度近乎100%。

L-15是洪都與Yak合作研發,中間洪都做了不少修改,所以既相似又有明顯區別。

記得看過一個訪談,裡面提到L-15在研發的時候相比Yak-130更加註重機動能力。
lkk77 wrote:
這3台,看起來一模一...(恕刪)

對呀!這大家都知道呀!不過樓主一定又要提到中國融會貫通,改良到臻於至善至美的最終全國造機的理論!想想前蘇聯的三大設計局真的無一倖免:Yak/Mig/Su全都有完美版復刻在中國呀!好棒棒!
本來就是idf的降級版,你是純心來給台灣網友當笑話??
對呀!都有重新設計呦!所以不用付原廠權利金,因為,都是「自行研究」的啦!哈哈!
"Yak/Mig/Su全都有完美版復刻在中國呀!好棒棒!"

這還好吧! 中國還有喬丹告Jordan侵權還告贏的奇葩事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