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_H wrote:
要看中科院是否要在軟體上下功夫,台灣這方面軟實力是很強的,
你等著看! 時間夠,該軟體的模式可以慢慢超過所有對手!
...教練軟體應該是要持續做下去,有IDF模式,F-16模式,M-2000
模式,對地攻擊,SEAD模式,就看空軍要什麼,給多少經費!(恕刪)
不對吧?
雅克-130是將後座改為油箱,以擴大作戰半徑,增設雷達及內置30機炮,
更換航電以達到全天候戰鬥能力,重要部位以裝甲強化...這麼費功夫,
只是稱雅克-131為"輕攻擊機".
韓國T50,原本發動機就有後燃器,最高飛行速度達到1.4馬赫,並加裝了
與IDF系出同門的APG-67雷達,才改稱為TA50.
老共L15,也是換用加裝後燃器的引擎,加裝雷達及射控,增加掛架,才將
L15B稱為"戰鬥入門型".
反而漢翔的新高教照其公佈的資訊,超音速只能用於學員訓練.
沒後燃器及雷達,只有訓練用的簡單射控系統,這絕不是只靠軟體就能改
善的事.
不然上述那3款的衍生型,何苦來哉要比教練型多裝了一堆相關設備,卻只
能號稱"輕攻擊機或戰鬥入門型",最多韓國臉皮厚些從TA變成FA.
他們一定都是傻子,不知道花錢升級軟體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