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的衝壓引擎設計已經在雄三上落實,要不要做一個衝壓引擎空對空飛彈,是看需求不是看技術面,因為技術已經成熟實用,還已經量產化了!我們軍方到底還需不需要另一枚更長程的飛彈是看戰術應用需不需要? 畢竟錢是有限的要花在刀口上!
我覺得劍羚飛彈應該可以算是新一代的三軍聯合共用的防空飛彈,射程超越天劍一型,可以中途導引,發射後鎖定,配合一個新設計的導引頭盔瞄準器,可以比美Aim-9X,要取代天劍一型應該是指日可待。也許該改名天劍三型!同時中科院應該會給下一代的新戰機設計一個射程更長的飛彈,以配合新的AESA雷達的有效距離,彈體設計必然要配合飛機的彈倉大小,所以不是不作,應該是在等飛機的引擎與外型定案後才能開始。
hina198611 wrote:天劍二改來改去怎麼...(恕刪) 對空飛彈還是受限雷達距離,偵蒐不到,飛彈能打再遠都是空談,真的要發展反而是類似美國 LRASM-ER 超遠程反艦飛彈或是空對地狙擊的比較有幫助,射後不理讓設定好預定地範圍讓飛彈自行去找尋最有價值目標攻擊,而且距離夠遠敵方雷達也偵測不到,飛機安全性夠高,打地面跟艦隊目標也好打,何況你打掉一台飛機跟打掉一座油庫或是煉油廠或是軍艦,明顯後面的助益更大。
alexlin1 wrote:何況你打掉一台飛機跟打掉一座油庫或是煉油廠或是軍艦,明顯後面的助益更大。...(恕刪) 這種分析還挺無知的前提是確保空權的擁有你戰機沒了還玩屁人家戰機來了就讓地對空飛彈單獨接戰呆灣人自我催眠的能力好棒棒
為何一定要有劍三?看不出有何迫切需要現代空戰比的是誰的電子系統能力更好,而且沒有能夠這麼長距離接戰的戰機雷達,飛彈要怎麼鎖定總不能設定一個空域當目標,把飛彈射過去等進入終端主動導引時,看誰倒楣被抓到吧只要劍二持續改進電子反反制能力與對五代機的鎖定能力就好了剩下的就看發射載台的雷達與電子光學系統的能力,總不會飛彈的小雷達會強過戰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