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個人認為中國海軍對台作戰生存率不高

cche1079 wrote: 看看現在南海風雲吧~ 


中國只是單方面破壞平衡 擴建島礁軍備, 就引來南海諸國恐慌 ,大家一起拱來美軍艦隊重返亞洲
(特別是中共聲名狼藉在外 這點只有中國不知道)在南海 美軍直接跟TG幹上...(恕刪)



您是不是記性不好搞錯時間軸了?


南海風雲是老美先宣布的重返亞太政策,此後挑動菲律賓弄出一個南海仲裁案才有的大規模擴建島礁好麽。


至於中共聲名狼藉在外這件事我覺得您需要多看看書了解一點國際現實。


大國有哪個是仁慈的?難道美國和俄國就不四處揮舞大棒了嗎?就連一個印度阿三,看看周邊幾個國家被他欺負成什麼樣子…



cche1079 wrote: 
你不一起反抗,下一個就是你倒楣,
中共要是侵略台灣 事件的危機等級可是高上南海衝突好幾倍, 在和平的近代大概是灣戰/甚至古巴飛彈等級的!!! ...(恕刪)



嗯?台海危機媲美灣戰和古巴飛彈危機?


海灣有石油是石油美元體系的關鍵之一,古巴毗鄰美國蘇聯部署導彈會對美國本土構成直接威脅這些都是美國的核心利益,那麼台灣會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嗎?


我覺得您需要搞清楚台灣的作用對美國而言最類似於烏克蘭,都是用來制衡大國的處於衝突的第一線,雖是一枚重要的棋子但不會為其賭上一切。


老實講 台灣被中國佔領 代表日本對中國已經毫無影響能力 最壞結果可能全面導向中國(對一個二戰後全力哈美的國家是極有可能), 實在不認為美國只靠第二島鏈可阻擋中國 有一種輸一步棋全盤皆輸的感覺
cche1079 wrote: 美國要證明在這個地區自己是最有影響力,或者說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國家,繼續維持自己的政治信心和威望,為達到這個目標美國必須確保自己在這個地區具有克服一切地區性挑戰力量的強大能力(或者大家相信你有這個能力)...(恕刪)



您碼了非常多字但核心意涵基本被這一段給包括了。我大概總結一下就是您認為東亞、東南亞是美國人的,美國如果放任中國繼續壯大特別是在未來可能的台海戰爭中無作為會成為多米諾骨牌的開始並且終將終結老美對世界的絕對主導權。


但是 我這裡想說的是這個多米諾骨牌不是早已開始了嗎?(否則川普是怎麼當選的?又為何說出了“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競選標語?)


目前美國的相對衰退以及正在將很多國際和地區議題的主導權讓給快速崛起中的中國是誰都可以看出的(比如亞投行英國的帶頭反水,比如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和TPP)




La_dante wrote:
您碼了非常多字但核...(恕刪)


同意。 美國霸權已經走到盡頭...
全世界駐軍,參與所有事務,以現時美國財政是負擔不起。再者,在國際事務上,失去中立性,因而失去盟國信任,這比財政問題更關鍵。
在美國失勢同時,將會由中國/俄國會取代,最終演變為多個區域霸主,在亞.非將會是中國話事,台灣會變為內政。
hina198611 wrote: 老實講 台灣被中國佔領 代表日本對中國已經毫無影響能力 最壞結果可能全面導向中國(對一個二戰後全力哈美的國家是極有可能)...(恕刪)


從次貸危機以後中美在亞洲就鬥得越來越厲害。

其實日本在多年前就試圖倒向中國了可被美國給強硬阻止了(差不多五六年前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展迅速,日本和中國準備進行本幣互換時日本金融擔當大臣自殺,此後中日間早已達成默契並維持了幾十年的釣魚島突然鬧出購島事件從此中日關係陷入僵局)

不過最新的日本新聞(共同社18日報道,安倍正試圖將日本提出的「印度太平洋戰略」與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倡議聯繫起來加以推進。
對此,有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這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經濟增長持續,中日的國力差距將進一步擴大,在被逼入窘境之前只能選擇聯手。」)


這可能反映出美國這幾年內外交困問題太多也給日本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安倍或許正在考慮調整外交政策不再一邊倒向美國而是在美中間雙邊下注。

光這一句就大概知道你的論調了,沒有中國在南海搞事/擴建島礁

會有後來的美軍艦隊在南海根解放軍槓上

美國的重返亞太政策 不就是拜中國所賜一手搞出來的??

La_dante wrote:
南海風雲是老美先宣布的重返亞太政策
每次看到這種言論,心中都會想說美日的參謀總長應該都是台灣人吧,

不然美日不在聯合國上力挺台灣入聯,卻會在軍事無條件的力挺台灣,

而覺得怪怪的。
基本上連中國人自己都已經有了[雪崩式的返貧]疑慮:

未來幾年中國居民會出現雪崩式的返貧嗎

北京新浪網 (2016-05-08 10:43) 

有人預測,未來3年,中國將爆發前所未有的雪崩式的「返貧」。其理由有以下幾個 方面,

一是房地產泡沫破滅讓個人財富全面縮水;二是E租寶類的個人理財大面積違約; 三是中國製造業衰退,企業大量破產;四是人民幣貶值讓個人財富全面縮水;五是重污染 重能耗企業清退,首當其衝的是礦產、房地產和鋼鐵等重污染領域。

而這些行業正是早幾 年造富主要推手等。 對於這種預測對錯在此暫且不論,因為預測畢竟是預測。不過,有幾個問題國人可能 要清楚了解。一就是近十幾年國人財富之所以能夠快速增長,完全得益於房地產市場,如 果沒有房地產市場這樣的快速發展,在十幾年前,國人的財富持有微乎其微。在那個時候 ,國內居民無論是家庭還是個人財富的總量都是微乎其微。   比如,現在一直人都在鼓吹,為何國內居民會湧入房地產市場投資,特別是會湧入一 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投資,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國內居民錢太多,而中國的投資機會又太少 ,所以投資者都湧入房地產市場才把房價炒得很高的。但是實際上此種言論似是而非,因 為無論是十幾年前還是現在國內居民的並非錢多,而是如何利用銀行槓桿湧入房地產。比 如今年1季度居民的住房按揭貸款就達到1.5萬億以上,增長幅度達26%以上。   可以說,無論是十幾年前還是現在,無論是房地產開發商還是個人住房投資者,其財 富快速增長完全是利用銀行信貸高槓桿結果。如果沒有銀行融資的高槓桿,中國居民及房 地產商財富增長要很快是不可能的。比如,去年以來的深圳、今年以來的上海等城市房價 之所以能夠瘋狂上漲,就在於住房投資者連首付都不願意自己出,而是要利用首付貸。也 就是說,這些年來個人房地產財富快速增長最根本上就是利用融資高槓桿的結果,從而在 短短的十多年的時間里,中國居民財富很快上升到近30萬億美元,而其中80%以上財富是 以住房資產持有。   但實際上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利用銀行信貸高槓桿可能讓中國一些居民財富在短時 間內快速增長,但是這種建立在貨幣快速增長及房價快速飈升上的財富增長,持有太多住 房的居民財富隨時都面對著可能縮水的巨大風險。因為,這些通過高槓桿進入房地產市場 所持有的財富,多數是在房價的快速飈升來表現的。即中國一些城市房價水平位於世界各 城市前茅。而這種與實質性需求相差較遠的高房價,比如目前中國不少城市的房價收入比 居然為世界之首,隨時都面臨著調整的風險。如果中國房地產泡沫擠出,首當其衝的當然 是那些高槓桿擁有更多住房的投資者,到時這些投資者的財富「雪崩式返貧」也許並不是 什麼怪事。特別是當前中國居民80%財富都壓在房地產上,及不少人以高槓桿持有更多住 房時,這種情況可能會更為嚴重。未來3年會發生什麼,估計沒有人能夠看得清。但吹大 的房地產泡沫想不破滅是不可能的,其破滅只是時間問題,及誰接最後一棒。   二是當前E租寶類的各種理財工具的違約也可能吞噬當前居民財富一種重要的方式。 因為,在早幾年由於政府對金融市場的價格管制,把銀行的存款利率壓低到十分低的水平 ,從而使得大量的所謂高收益的理財工具出現。不少居民的存款也流向了這些高收益的工 具與市場。由於藉助於互聯網金融,讓這些理財市場炒得火爆。但是,這些法律界定不清 及監管嚴重滯后的市場,則往往容易成為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的天堂。儘管這個市場總額 與整個財富總量不是很大,但中老年居民是主要受害者,其對社會負面影響會相當大。   三是人民幣貶值的問題。這裏人民幣的貶值可能有兩個概念。一是對外的匯率變化, 特別是對美元匯率的貶值。估計今後幾年中國政府仍然會讓人民幣匯率維持在一個區間, 但要保持與美元強勢並非易事。最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還是貶值。如果人民幣對美元貶值 ,那麼居民的財富相對美元一定會縮水。二是近期政府為保經濟增長,信貸擴張的速度不 減2009年的勇敢,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國內信貸過度擴張的情況下,人民幣對內會出 現嚴重貶值,居民財富也會隨之貶值而大幅縮水。   四是如2015年中國股市暴漲暴跌,人民幣匯率劇烈波動,經濟增長下行而影響居民收 入水平等因素,都應該是影響居民財富變化的重要因素。未來的幾年情況也會如此。因此 ,儘管上述預測是預測,國人也不得不多加防範。未來3年居民的財富縮水可能是要關注 的大問題。

官方通報4央企債券違約84億 : 中共國務院國資委官網5月6日披露,近期組織對106家中央企業發行的各類債券進行全面 : 摸底,對即將到期的債券逐筆進行風險排查。據統計,截至2016年3月末,共有82家中央 : 企業發行債券餘額4.05萬億,其中:中期票據占37.4%;超短期融資券占20%;企業債占 : 14.2%;公司債占12.2%;短期融資券占5.7%。 : 從排查情況看,2014年以來,有1家中央企業(中鋼集團)及3戶中央企業所屬子企業(兵 : 器裝備集團所屬天威集團、國機集團所屬中國二重、中煤集團所屬山西華昱)先後發生債 : 券違約,涉及債券金額84億元,占中央企業整體發行債券規模的0.2%。 : 這一摸底行動,源於中國鐵路物資(中國鐵物)突然暫停交易債券。4月11日,中國鐵物 : 突然發布公告申請九期共168億元存續債券停牌,作為信用評級為「AA+」的央企,中國鐵 : 物一旦發生實質性違約對債券市場衝擊較大。 :

財新網報導稱,在多位市場人士看來,如果再有央企違約,央企發債就更難了,特別是負 : 債率70%以上的央企,「這樣的央企至少有一半;對央企的信仰沒了,就沒人和它們玩了 : 。」 : 國資委表示,經風險排查,目前中國鐵物及2戶子企業尚存在債務風險問題。對此,國資 : 委決定中國鐵物交由資產管理平台公司(誠通集團)實施托管。 : 此前財新網報導,中國鐵物交由誠通集團托管一事,有兩大疑點。一是雖然中國鐵物被誠 : 通集團托管,但托管的權利和義務未明。二是托管方誠通集團在2015年底債務重組方案才 : 落定,此前還有逃廢債歷史,資產狀況並不樂觀。 : 內蒙古奈倫集團再爆債券違約 : 英國《金融時報》5月6日報導,內蒙古奈倫集團(Inner Mongolia Nailun Group)在5月 : 4日提交給上海證交所的一份公告中表示,該公司無法籌足資金償付5月5日應付的利息及 : 回售款項,原因是「公司經營困難」。 : 奈倫集團在2011年發售8億元人民幣(合1.23億美元)的7年期債券,投資者在第五年末( : 也就是5月5日)有回售選擇權。根據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數據,價值超過7億 : 元人民幣的債券的持有人選擇回售。同日還有一筆利息應付。 : 萬得資訊(Wind Information)的數據顯示,這是今年以來第12家在國內債券上違約的中 : 國公司,而2015年全年有19家公司違約。 : 《金融時報》根據官方數據進行的計算顯示,中國的總債務在3月底觸及163萬億元人民幣 : (合25萬億美元)的創記錄高位,相當於GDP的237%。同時首季經濟增長下滑至6.7%,低 : 於2015年的6.9%。 : 分析師們預計,隨著信貸質量惡化,今年還將發生更多違約。萬得資訊的數據顯示,今年 : 迄今,評級機構已對大陸債券作出49次評級下調,而2010年全年有126次評級下調(這些 : 數字包括同一債券的多次下調)。 : 路透社5月5日消息表示,路透Eikon數據顯示,5月有28只收益率在10%以上的債券需要支 : 付利息,這些債券金額約為170億元人民幣。6月另有總額80億元人民幣、收益率相似的債 : 券需要支付利息。
現在歐美才剛拒絕中國期望的市場經濟地位, 習老大之後除了每年數千億的中美貿易逆差問題要處理

還有一堆中國貨品傾銷的問題等在後面 等等去庫存的噩夢又要重現~

川普政府11月30日宣布,已正式拒絕承認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具有"市場經濟地位",這是美國繼歐盟在世貿組織對中國的訴訟案,以第三方身分提出的立場表達。這也使中國欲獲得歐美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以便在反傾銷調查中獲得較有利對待的期望,再次落空,估計每年將影響中國數十億美圜出口,并使中國和歐美貿易糾紛進一步惡化。基于主客觀貿易環境,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大概都難以扭轉這個貿易劣勢。


  中國為何高度重視,要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因各國反傾銷調查中,如有這個地位,就可引用中國市場被調查產品的價格,作為其他國家進口價格的比較基礎,來判定中國出口商品是否構成"傾銷",并決定傾銷幅度有多大。若無法獲得該地位,就須用其他國家類似產品的價格,作為比較基礎,但其他國家價格通常會高于中國市場價格,使中國更容易被判定出口價格過低,造成傾銷調查案成立,并認定有較高的傾銷幅度。

  中國加入WTO的協定條文曾表明,將在入會後15年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因此,北京認為,中國2001年底入會15年後,也就是2016年底之後,應"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包括美國、歐盟和日本都認為,中國經濟還是受到政府、特別是國營企業相當大影響,價格受到扭曲,不宜被視為市場經濟。

  但歐美有不同看法。他們認為,獲市場經濟地位并不是"自動",因為入會協定書第15條中載明,WTO進口國可使用兩種途徑,來啟動反傾銷調查:一個是在作價格比較時,使用該產品在中國的價格或成本;二是世貿成員國受調查廠商如無法顯示類似產品的制造、生產和銷售存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之前,進口成員可使用其他"基于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的方法。換言之,要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對待,中國受調查企業必須舉證,顯示該產業屬于不受扭曲的"市場經濟"才行。顯然,歐美等先進國家拒絕提供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并非沒有根據。

  更糟的是,目前決定這個議題的時間,恰好是全球鋼鐵生產過剩,全球鋼鐵價格低迷,西方先進國家鋼鐵業遭到鉅額虧損、關廠裁員嚴重,勞工示威施壓頻繁之際;這種狀況又和中國近年大量擴張鋼鐵產量有關,導緻西方各國彌漫著一股"反中"情緒。

  據經合組織(OECD)今夏一份報告,從2006年到2016年十年間,中國鋼鐵產能增加了160%,達到11.6億公噸,而同期間,歐盟和美國鋼鐵產能卻下降不到5%,這種情況使中國鋼鐵產能由2000年佔全球15%,迅速成長到49%,當然是全球鋼鐵業低迷不振,以及向外傾銷的"罪魁禍首"。

  歐盟委員會其實在去年就已祭出反傾銷調查,認定中國銷往歐盟鋼鐵,在去年第一季年增加28%、價格下跌30%,已對歐盟鋼鐵業造成顯著傷害。因此在8月對中國的冷軋鋼板,祭出反傾銷稅約20%。到今年2月,歐盟進一步對中國鋼鐵中厚板發動調查,認定其傾銷幅度達120%左右,決定課徵反傾銷稅五年,稅率為65%至74%。
鄰國紛紛退出中國項目 一帶一路大受挫

在短短的幾週時間里,巴基斯坦、尼泊爾和緬甸已經確認取消或擱置了中國企業計劃的三大水電項目。這三個價值近200億美圜的項目遭到拒絕,使中國雄心勃勃的貿易聯係項目“一帶一路”(BRI)受到嚴重沖擊。


巴基斯坦稱中國強硬的融資條件是其取消140億美圜迪阿莫-巴沙大壩建設項目的理由。

尼泊爾副總理最近宣布決定取消一個水電項目的25億美圜合同,指稱中國公司財務違規。緬甸三年前曾停止中國支持的一個36億美圜大壩項目。緬甸上個月宣布不再對大型水電項目感興趣。

中國幾個鄰國的決定可能意味著“一帶一路”的形象嚴重受損,這一計劃包括在全球建設基礎設施,包括在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

分析人士表示,雖然這三項決定背後也有不同的地方政治和經濟原因,但較貧窮的國家越來越認識到,中國提出的建設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計劃代價極高。

在被問及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的這些決定時,中國外交部表示不知情。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媒體吹風會上說,“我不知道這個消息。”他說,“中尼兩國關係良好,雙邊合作涉及廣泛領域。”

“違反我們的利益”

據當地媒體報道,巴基斯坦水電發展署(WAPDA)主席穆扎米爾•侯賽因(Muzammil Hussain)向議會的公共賬目委員會(PAC)表示,參與該項目的中國公司提出了非常嚴苛的融資條件,其中包括將新建的大壩和一個現有大壩作為貸款擔保。

侯賽因說:“中國為建造迪阿莫-巴沙大壩提出的融資條件不可行,也違反我們的利益。”

位于新德里的非政府組織南亞水壩河流及民眾保護組織協調員希曼甦.塔卡(Himanshu Thakkar)說:“對于巴基斯坦來說,他們最大的盟友是中國。他們不會在沒有和中方協商的情況下取消這個項目。”

的確,中巴經常把他們的關係描述為“全天候”和“鐵哥們”。

印度政策選擇中心研究員辛格博士(Zorawar Daulet Singh)說:“就巴基斯坦而言,他們確實希望得到這個項目的資金。”辛格表示,他不會以巴基斯坦的官方聲明來判斷事實。他指出,伊斯蘭堡已經向世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尋求資金,但遭到拒絕。

他說,是中國不願意在面對印度抗議的時候繼續這個項目。印度一直反對中國在敏感的克什米爾地區進行建設項目,聲稱對克什米爾地區擁有主權。中國幫助巴基斯坦等于支持伊斯蘭堡對克什米爾的主權聲索。

辛格補充說:“他們可能想把這件事先放一放,我認為在北京的政府內部有一些政策爭論,如何修改反饋意見,使其更加可以被次大陸的其他國家,特別是印度接受。“

他說,中國甚至試圖為巴基斯坦保留面子。

辛格說:“他們(中國人)給了巴基斯坦人一些面子,就是說‘好吧,我們讓你撤回這個東西,但實際上我們現在不想卷入這件事。”

來自喜馬拉雅的托詞

在尼泊爾,副總理卡邁勒·塔帕(Kamal Thapa)最近在推特上宣布:“由于中國公司吉卓瓦集團在建設布希甘達基水電站項目的違規,與中國的協議在議會委員會的指導下在一次內閣會議上被廢除。”

塔帕說,該協議是在“非法和不負責任”的情況下與中國公司簽署的。

協議簽署和廢除在尼泊爾都引起了政治爭議。協議是在馬上舉行選舉之際取消的,選舉還需要兩個星期才能完成。

尼泊爾的政治分析人士吉米力(Yubaraj Ghimire)說:“大約六個月前,一個由毛派和尼泊爾代表組成的聯合政府,與一家中國公司簽署了一個建設1200兆瓦大壩項目的合同,但是這種合作方式不夠透明。”

吉米力說,“關于透明度有些問題,你知道這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交易,那是在六個月前,然後一個議會委員會建議取消這個協議,但什麼也沒有發生。”

吉米力在談到取消合同的最新決定時說:“現在引起爭議的是,到了選舉時期,政府一般不會做出重大決定。這引起了辯論和批評。”

尼泊爾的一位政治領導人和總理候選人甚至表示,如果他執政,他會扭轉這個決定。


La_dante wrote:
與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倡議聯繫起來加以推進


日本近期為了釣魚台/北韓問題 已經是全力支持美國重返亞洲的政策了,中共一邊在鄰國家門口搗亂 還期望鄰國會給中共好臉色
這種夢大概就只有中國人自己會作~
La_dante wrote:
您是不是記性不好搞...(恕刪)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