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雷達還得靠都卜勒效應來判斷速度, 所以與雷達平行飛行的目標都容易脫鎖(沒有都卜勒效應, 判斷不出速度, 算不出射擊解算)
目標速度 很容易從多次掃瞄回波移動量解算
早期機載雷達用都卜勒效應 過濾地面雜波
達到 look down, shoot down 功能
因此也將平飛目標過濾掉
但新一代雷達的先進訊號處理 已讓這招破功
lordkon wrote:
技術底子不夠解決方案
就多點引擎,就會有更多電力
...(恕刪)
Charlie2020 wrote:
所以具有同樣的運算能力的超級電腦,老共的CPU數目要比老美多2-5倍。所以在解算電腦這一部分的耗電也就多了很多倍...(恕刪)

Charlie2020 wrote:
Lordkon非常客氣地寫下"技術底子不夠解決方案,就多點引擎,就會有更多電力",再加上對岸同胞的刺激,我決定多加解釋一下!
他的意思是說整個軍艦上用的陣列雷達重量是滿重的,但是最重的是船上那部訊號處理器的超級電腦加上多目標追蹤與飛彈解算的超級電腦,最重要的是老共個電腦運算能力,因為人員素質的問題在基礎的電腦作業系統優化程序上作的不好,所以運用更多CPU數目來彌補運算(解算)速度的不足,所以具有同樣的運算能力的超級電腦,老共的CPU數目要比老美多2-5倍。所以在解算電腦這一部分的耗電也就多了很多倍,不過最耗電的還是訊號放大模組那部分就是了!

Charlie2020 wrote:
新的戰機機體+引擎還沒有飛機上的新一代雷達,電子裝備,作戰系統,電戰系統加起來貴尤其是AESA雷達!..(恕刪)
lnjpzhw wrote:
我有个不太靠谱的解..反而是航电的发展的要求实在太高了
大家没办法打起了雷达的主意,在原来传统雷达的上,综合了比如敌我识别天线,导弹制导数据链等等
这还不说,航电的发展还一直追求通用化,最大程度减少专用设备。
能用一根天线搞定的事情,绝对不用2根。
F22从最早的60多根天下,减少到现在10几根。
楼主问IDF和F22差别有多大。
我只能说大到根本无法比较。
根本就是不是雷达的事情。.(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