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日本正式發表5.5代發動機XF9-1

andanlandianddd wrote:
你是說狗斗能力比陣...(恕刪)


日本都把AESA雷達做到空對空飛彈上去了,你還在幻想人家是近視眼??不要整天關在中國哪口井里,有空爬出井外看看
世界是很大的

===============================

日本《產經新聞(Sankei)》16日稱, 日本政府今年將與英國共同完成為F-35「閃電II」隱形戰鬥機配備的新型飛彈的研製可行性評估工作。 如果該項目最終得以實施,將是日本首次與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進行聯合軍事技術研發。

報導稱,該項目名為 JNAAM(聯合新型空對空飛彈) ,於2014年7月獲得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批准,同年11月日本開始與英國聯合進行可行性研究工作。按照計劃,日本將為從美國引進的F-35隱形戰機裝備這種先進飛彈。
據介紹,這種飛彈以此前歐洲六國聯合研發的「流星」 (Meteor) 飛彈和日本自衛隊F-15戰鬥機裝備的AAM-4飛彈的技術為基礎。 《產經新聞》稱,未來新飛彈將同時具有「流星」(Meteor)的射程和AAM-4的制導精度,可在更遠的地方發射飛彈,且命中率很高,整體性能將達到世界最高水平。
身為一個年近半百的老哈日族 但是看到一些以上講的論點只能嘆一口氣

日本那種見林不見山的某些討論就拿來當作發動機界的標竿是會成為業界的笑柄的

這篇引用文章的日本人寫得不錯 但是有些盲點會誤導人 日本人引章取義是有道理

但卻又有航空發動機技術研發與使用上的盲點 我們這些非創作者來討論又有自己的意見

幾個論點其實似是而非 我來講一下古

大家拿F119作為發動機研發的標竿其實是不合適的 因為這個發動機其實已經有些老舊了

我還夠老 有幸看到當年YF119與YF120的世紀對決(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期)

所謂F119的技術指標 其實是美國人在1990年代初期就已經達到的數字 都快30年了

還真的以為美國人都不長進嗎? YF119跨到F119其實不見得是技術的問題還有其他的因素


1800度渦輪進氣溫度其實不是唯一的要解決的關鍵 關鍵有很多 熱應力 震動 散熱

偏偏老是在講進氣溫度這是以偏概全的議題 好像只要溫度達到了 就萬事具備 大錯特錯


另外有人認為F120的可變循環是六代發動機的技術 這也是很好笑的議題

1980年代GE就發展出來的科技 這怎會是2010年代的第六代技術的指標

大家以為可變循環只有GE會嗎? P&W不用這個技術並非是沒有類似的技術

其實就是F119在F-22的超音速巡航的需求 F119的設計在不用可變循環就可滿足

太多太多了 實在講不完
mangchaocs wrote:
“交付了將來給F-3...(恕刪)




你是連自己引的東西都沒看就貼出來打自己的臉??
你貼的日本最後一段プロトタイプ的意思是原型 ,エンジン的意思是發動機 兩個合起來プロトタイプエンジン意思就是原形發動機明年(平成30年)交付 今年交付的是エンジンコア コア意思就是核心,加起來是發動機核心,今年(平成29年)交付
想不到到了軍事版還要重新教人日文,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還真的以為美國人都不長進嗎? ...(恕刪)


美國人哪有不長進呢。人家的F135已經從最初的最早的17.7噸后燃推力,發展到現在制式型號的19噸,以至于提升至21噸以上的項目已經在進行之中。

雖然當年的F120可變循環發動機隨著YF23的落選一起停止有點可惜。但畢竟美國人在SR71時代就已實現了相同原理的發動機實用化……真的要大力發展也不見得會有多大困難

美國人整體的軍事技術領先整個世界不是一星半點。90年代下馬的那麼多次時裝備,像是十字軍火炮,CG21,NATF等等,就算是今天重現於世也都是驚為天人的武器。

身為大陸軍迷這些我們其實都還是很清楚的。

局座有言:美國就算什麼都不做,停在那裡讓我們追20年,我們也不見得追得上。

深以為然。

也許嘴上有時候會笑話老美幾下,不過嚴肅的說至少我們肯承認差距。

mangchaocs wrote:
美國人哪有不長進呢...(恕刪)


你們在國內不是都把WS-15都吹到18噸了,WS-10都吹到14.5噸了,早就超過美國了
連變循環發動機,爆轟發動機都在開發了,更神奇的是連科幻電影中的WASP 發動機都已經開發中
眼裡只有外星人了怎麼來台灣突然就謙虛起來了??

大家看了不要笑,我是說真的,這位高歌先生說的真空能發動機,要是不懂的話去看科幻電視劇
STARGATE 片中的古人用的就是真空能,能把整座都市大的戰艦進行星際跳躍 WARP

小弟當初看了只能用肅然起敬來形容,美國人只能用科幻電影幻想的東西,中國人已經在開發了

所以什麼推重比只有10的WS-15對中國來說根本就是小CASE


==============================================

高歌,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动力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一级责任教授,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及流体力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在基础科研和多学科的应用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

  物质观的改变和真空能发动机高歌还将研究方向扩展到高能物理方面。他说,21世纪伊始,就传出了一些和20世纪科学观有着重大突变性质的观点,一个是物质观的改变,另外一个就是关于真空概念的改变。所谓物质观的改变,就是宇宙的物质构成是4.4%的显物质,95.6%的暗物质、暗能量。暗物质、暗能量是什么,怎么提取它、利用它,将成为21世纪科技具有划时代变革意义的一个标志。如果能够提取和利用暗物质、暗能量,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就要进入一个崭新的纪元。

  有关真空概念,过去的课本上都说真空是什么也没有,现在真空观发生了重大变化,认为"真空是物质的凝聚态"(李政道语),真空是能量海,蕴藏着极大的能量。有人说1立方厘米真空里面含有1095克的能量,通过质能互换定理(E=MC2),可以把真空中的能量看成无穷大。

  高歌进一步解释到,暗能量充斥于远离星系的宇宙深空之中,具有单纯磁性斥力而导致宇宙加速膨胀;在地球周围真空中则凝聚着暗物质,具有单纯吸力。暗物质粒子的尺度和电子相同,可以自由穿透显物质实体,实际上人们都"浸泡"在这样一个暗物质的海洋里,因为各个地方的密度都一样,就不易感觉到它的存在。如何才能"感觉"到它呢?就是在容器中用旋涡或者是电磁、冷核聚变等方法,把一个局部空间变成真空,即所谓的显物质真空,这样暗物质的浓度就要进一步地提高,与有显物质的外围就不一样了。暗物质有了密度梯度以后,它就会对显物质发生作用,真空对显物质的作用称为"界变"。

  "界变"和物质的"相变"是完全不同的,和"质变"也有区别,真空就是一个界变点,物质和真空相互作用会发生能量形态和物理属性上的突变。可以说,真空的重大作用就是使物质能够发生界变,而界变能够使正熵过程变成负熵过程,正物质变成反物质。真空中的暗物质具有吸聚作用,可增强旋涡的旋转,这就是旋涡真空能动力系统的基础原理。"真空能"在国外称为"Zero Point Energy"。以这个理论为指导,应用在工程上,例如:磁流体真空能系统能够制造出反重力系统,而真空能技术也可与航空涡轮发动机组合起来。

  高歌认为,以上两种观念的改变要引起人类科技的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对航空发动机而言,今后一个确凿无疑的发展方向,第一步就是发展涡轮和真空能组合发动机。这是一种混合式动力系统,是一种真空能发动机的初级应用形式,但对于现有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已经是高级形式了,它将是现有航空涡轮发动机的后续机种。2001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一次场推进会议,有个美国专家提出来,20世纪是核能世纪,21世纪是真空能世纪。还有人认为,5年之内有可能造出真空能发动机。高歌在真空能发动机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证明了真空能的存在和提取的可能性,也证实了在航空发动机上应用的可能性。

  第二步就是制造纯粹的真空能发动机。真空能发动机既包括水平动力式,也包括垂直动力式。垂直动力的单极磁流体真空能发动机就是做成一个圆盘形,它具有几十吨到上百吨的提升力,可以使飞行器悬浮在空中,也能高速升降。这种发动机在今后的几十年内一定能够造出来,高歌希望能亲自参与我国真空能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并亲眼看到它实用化的到来.高歌还称,中国一旦率先研发出真空能发动机,那么美国空军的战斗力将在中国空军面前后退五十年。

  除了真空能发动机,下一代航空航天动力系统就是反质子发动机,研究的序幕已经拉开。2003年7月,美国NASA把反质子发动机列为今后十年的三大绝密项目之一。反质子发动机制成以后,将会为航空航天飞行器提供非常强劲的动力,因为它可实现全部的质能互换。高歌说:"美国人能不能成功,我不做评论,美国人走的方向和技术细节我们也不清楚。但我们也不必一天到晚跟着他们后面走,我们可以走出中国人自己的路。以中国人的智慧,完全可以自主创新做出这些东西来。

LUXGENL wrote:
大家看了不要笑,我是說真的,這位高歌先生說的真空能發動機,要是不懂的話去看...(恕刪)



你搞錯了啦 ~ STARGATE裡面所說的ZPM , 能量是由平行宇宙中提取的 . 與這位高歌教授

所講的真空能是兩回事啦 !!

不過令人好奇的是 , 這位高歌教授不過是對岸幾十萬學者中的一位 , 您何必偏偏對他的理論

耿耿於懷 ?

唉 ... 真不愧是專業網友呀 ~~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身為一個年近半百的...(恕刪)


1:我寫的很清楚,我只說比F-119先進,沒說比美國進步,也寫得很清楚,不如美國發展ˋ中的六代發動機


2:渦前溫度當然不是唯一的因素,卻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他你講的那些細節除非發動機廠商願意公布,不然一般軍事愛好者
是不可能知道的

3:你真的太過時了,連美國變循環發動機早就正式上路了都不知道??

"""  據美國《航宇日報》2012年11月11月2日報導,美國通用電氣和普惠公司獲得了價值超過6.8億美元的演示驗證變循環戰鬥機發動機合同。美國空軍希望這兩家公司繼續完善“自適應發動機技術開發”項目,通過大幅度提高發動機的燃燒效率、大幅度增加發動機推力和飛機航程,生産出第六代作戰飛機所需的發動機。""

4:至於CMC是六代發動機的材料,那是GE講的

""GE航空集团很可能在其AETD设计的高压涡轮(HPT)喷嘴上也使用了CMC材料。杰夫·马丁说:“在发动机上,找不到比高压涡轮喷嘴要承受更大温差的部件了,而且我们在ADVENT和台架试验上已经获得了许多成功。我们计划在即将问世的新一代商用发动机上采用HPT喷嘴,就像GE9X一样。ADVENT采用了一个全CMC材料制造的定子,在其HPT喷嘴上,我们在需要控制温度的表面进行气膜冷却。”""
LUXGENL wrote:
你是連自己引的東西都沒看就貼出來打自己的臉??笑笑笑笑
你貼的日本最後一段プロトタイプ的意思是原型 ,エンジン的意思是發動機 兩個合起來プロトタイプエンジン意思就是原形發動機明年(平成30年)交付 今年交付的是エンジンコア コア意思就是核心,加起來是發動機核心,今年(平成29年)交付
想不到到了軍事版還要重新教人日文,笑笑笑笑


看到您回去改自己的文我也針對您的做些回應哦:

我一開始就說了您把教主寫錯的東西也複製過來


您讓我指出哪裡有錯我就已經說了“最近交付了發動機”這句話是錯的,交付的是“核心機



您現在承認這說的是發動機核心而不是發動機本身


算是自己認錯打臉嗎

連渦扇發動機發動機Turbofan engine.

和發動機核心機Core engine都搞不清楚區別的人,只會百分之百複製貼上……

您說您拗起來不會很可笑嗎


不好意思,以前遇到過拗不過就回去把自己貼文內容改成完全相反的奇葩,所以養成了截圖為證的習慣




LUXGENL wrote:
你們在國內不是都把WS-15都吹到18噸了,WS-10都吹到14.5噸了,早就超過美國了...(恕刪)


哎喲,您不會小學算術嗎?

就算真如一些媒體說的那樣WS15有18噸推力。有超過F135的19噸嗎?

WS-10就算真如傳聞最新型號達到14.5噸,有超過F119的16噸嗎?

請問是哪裡超過美國?何況在軍迷群體中還有那麼多BKC對這些數字還嚴重質疑呢~



J大,您這種絲毫不考慮邏輯的酸法換個ID也還是一成不變啊

piwu0536 wrote:
你搞錯了啦 ~ STARGATE...(恕刪)



原來堂堂的高歌大教授

""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动力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一级责任教授,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及流体力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在基础科研和多学科的应用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

他在1984年发明的"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获国家发明一等奖,钱学森同志称之为"一项长中国人志气的重要发明"。""


在你嘴裡怎麼被貶成


"對岸幾十萬學者中的一位"??

怎麼在對岸猛吹,來台灣就馬上變謙虛了??


還有ZPM是 ZERO PONT MODULE 中文譯作真空能模組---就是中國高大教授開發中的發動機

我猜中國是準備要征服全宇宙了,哪裡把個小小美國放在眼裡??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