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大和號是不是沒有足夠的護衛艦才會慘敗?

aaaomc wrote:
日軍的高炮技術不行...(恕刪)

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炮
http://mdc.idv.tw/pwm/gen30.htm

武藏號在最後被擊沉前擁有130門25mm機炮
大和號在最後被擊沉前船上共有142門25mm機炮
這門機炮最大的敗筆是他的發射方式.
當三聯裝射擊時他只有一門機炮射擊,其他兩門在換彈莢
簡單來講就是說雖然是三聯裝機炮但火力密度和一門機炮一樣.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sogo5370 wrote:
大和號是落伍的裝備因此慘敗

以當時來說也不算落伍,
老美戰鬥艦還一直用到波灣戰爭時,
只是海戰型態改變.

更重要的是,
日軍高層原本就是要想法子消耗掉這艘船........
aaaomc wrote:
日軍的高炮技術不行...(恕刪)


美軍當時掌握到一個黑科技VT信管

VT信管,具體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
炮彈發射時的衝擊力使一個裝著電解液小玻璃瓶破碎,炮管的膛線使炮彈開始旋轉,
電解液被離心力甩向周圍被絕緣的電極板上,馬上就有電流產生,
電流馬上給一個電容充電,同時電流啟動一個無線電真空管,真空管發射出一股無線電電波,
任何的物體反射的電波會被一個振蕩器接收,
接收電波和發射電波會產生一個「波紋」電子脈衝。
這個脈衝會被一個無線電真空管放大,
當炮彈飛到離目標21米以內時,這個脈衝足夠大到啟動一個電子閘流管,
儲存在那個電容器的電流瞬間被釋放,一個電子雷管被引爆,它又引爆主雷管。


簡單來說美軍的砲彈在接近敵機時會自動爆炸
大大提升擊墜率
相反的日軍的砲彈還停留在觸發爆炸或是定時爆炸的水準
相較之下就落伍許多
薏仁沙 wrote:
美軍當時掌握到一個...(恕刪)

所謂的飛躍性進步
擊落率
通常信管: 49機撃墜/27200発 =0.18%
VT信管: 51機撃墜/9100発 =0.56%

然後其實當時的VT信管....很貴.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cckm wrote:
以當時來說也不算落...(恕刪)

大和號在偷襲珍珠港與中途島戰役時就躲得遠遠的不敢出現了

日本海軍一開戰就深知未來海戰是航母的天下

但是就是無法放棄重艦巨砲
sogo5370 wrote:
大和號在偷襲珍珠港...(恕刪)

中途島當日方CV群殲滅美方CV後
下一個預定步驟是要佔領中途島,後方的戰艦與重巡群是要做這些事情的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ASRAAM wrote:
然後其實當時的VT信管....很貴.


哈,美軍後勤資源都是設定無限量的
錢在美軍眼中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戰車海
飛機海
軍艦海
源源不絕阿!
有錢真好....

Youshouldreborn wrote:
哈哈哈。您還真精確...(恕刪)


姑且不論美軍知不知道日本人的計畫然後去訓令飛行員,
那時候也做不到作戰管制,
連敵人的確實位置及部署狀況,
只能憑飛行員個人回報,
等回報完再判斷再指示,
戰局就又可能發生變化了.
所以不需要以事後檢討的思維去想.

戰局混亂, 高射炮縱使打不準,
也是呼呼地在身邊飛過,
在冒著生命危險, 腎上線素高漲的情況下,
誰還能做複雜的推算,
什麼到此一遊都不會想到吧!
當然是簡單的原則:
高價值的目標要先打,
至少要打到失去戰力為止.
要不要継續打,
也是由前一波飛行員評估,
然後後方指揮官給予簡單指示是否繼續派一波飛機續打,
飛行員評估會那無聊到叫後一波戰機過來一遊嗎?

大和號沒看過飛行員的描述,
中途島一戰倒是有看過:
一隊俯衝轟炸機轟炸航空母艦,
第一架沒擊中, 隨後補上,
最後幾架看到已炸成大火一團,
便把目標轉往旁邊的護衛艦.

另一個場景是,
有一隊俯衝轟炸機搶了目標,
一隊乖乖地飛到更遠的地方打另一艘航空母艦.

雖沒有管制, 但是也是有原則的.
大和號作為日本帝國的精神象徵,印象中還充任過海軍的海上指揮部 (被日本官兵笑作海上旅館)

海軍高層怎可能讓大和號犯險??

也是到了武藏被擊沉,盟軍都打到日本家門口,已經沒有啥好保留的時刻 才奉命擔任最後的支援任務

sogo5370 wrote:
大和號在偷襲珍珠港與中途島戰役時就躲得遠遠的不敢出現了
說真的 當時日本的航母載機隊都在多場血戰中已損失殆盡

美軍艦隊能像蟲族無限制在生+具備神族的科技術

一路打爆日軍航母艦隊 殺到日本家門口的情況~

這已經不是有多少護衛艦能守住的問題~

就算把地球上當時所有國家的海軍戰艦 都編入天一行動特遣艦隊好了

大和的下場也不會有改變~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