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深度解析俄羅斯8馬赫級「鋯石」超音速反艦導彈,

請教一下, 是否類似雲峰飛彈 ?



我續研發超音速巡弋飛彈

2005-05-10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8040

雄三飛彈因配備衝壓引擎而具備高速,在雄三飛彈正式服役後,中科院另外已經掌握衝壓引擎新一代技術,接下來將全力研發超音速巡弋飛彈,預期速度為六馬赫,射程約二到三千公里,以收嚇阻之效,數年內應該會有結果。

不過當飛彈在高空以六倍音速巡航時,彈體與空氣摩擦產生的溫度將近二千度,在這個溫度金屬會延展伸長,倘若飛彈組成各部件的膨脹係數不同,飛彈將會因此而解體,而且當抵達目標上空俯衝攻擊時,速度將高達十馬赫。

中科院研發衝壓引擎的時間非常早,至今已經三十年,雄三飛彈的問世,對中科院掌握衝壓引擎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同時也有助於開發新世代技術,像是美軍也在研發的雙燃燒室衝壓引擎,中科院已有相當程度的掌握,這類引擎的極速可達六到八馬赫。

到底超音速巡弋飛彈對守方會帶來多大的壓力﹖根據美軍的研究,若巡弋飛彈為四馬赫,守方必須在目標之外八百七十三公里確認威脅,才來得及在飛彈路徑上派出戰機或是發射飛彈攔截﹔若速度高達六馬赫,守方更必須在一千一百六十公里外確認威脅,否則一錯過這個距離,連攔截的機會都沒有。

巡弋飛彈飛得越快,飛得就越高,若以四馬赫速度飛行,高度可達三萬公尺,若是六馬赫,高度更可達三萬八千公尺,在這個高度沒有飛機飛得到,像是俄製米格廿五與卅一戰機最大飛行上限也只有二萬四千公尺。

若是地面防空飛彈,射高能夠超過卅公里的飛彈極少,目前只有俄羅斯的S-400防空飛彈宣稱最大射高為四萬公尺,這幾乎是唯一可能攔截超音速巡弋飛彈的地面飛彈,只是當飛彈速度高達六馬赫時,攔截難度也隨之增加。
boogyds wrote:
請教一下, 是否類...(恕刪)


同樣是使用衝壓引擎,前一代雲峰是不同世代的衝壓引擎,中科院下一代雲峰應該是與「鋯石」超音速反艦導彈同一代的科技,並不容易做到,樂觀其成!
不過蔡政府對外宣稱放棄中程飛彈,對這個影響不知大不大。

這種飛彈飛行在非常高的高空才能降低風阻,增加航程,目前的先進防空飛彈科技是可以攔截,但是有一定迎戰角度限制,攻擊的角度會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因為表護區域的限制關係,並不能全面部屬,相對的台灣面積很小,反而容易部屬,幾乎可以全面保護。
矛與盾的關係一直在互相比較!

如果我們能開發出5-6倍音速的雲峰,老共的防空飛彈支出可能要增加10倍來保護必要的軍事設施!!

以下這句話過時太久了! 現在的防守方應該不需要這麼久的反應時間!! 但是超音速飛彈卻時壓縮了反應的時間! 使守方會措手不及,尤其是某些軍事設施更本沒有可以防衛的防空飛彈!!
"到底超音速巡弋飛彈對守方會帶來多大的壓力﹖根據美軍的研究,若巡弋飛彈為四馬赫,守方必須在目標之外八百七十三公里確認威脅,才來得及在飛彈路徑上派出戰機或是發射飛彈攔截﹔若速度高達六馬赫,守方更必須在一千一百六十公里外確認威脅,否則一錯過這個距離,連攔截的機會都沒有。"
好吧又一把屠龙刀,没啥用。有能力的不会打,会打的没能力.
感覺要克服長時間的熱障
還不如用導彈,只要應付返回大氣層時的高熱
且用較簡單的固態燃料.......省錢多了

應該是空穴來風?....台媒有時拋一些很奇怪沒經考證的文章
NCC的存在是為了炒熱媒體,就像俺以前呆過的意傳媒.....董事惡搞一堆行銷




從故意與中天作對(背後相同董事),NCC封鎖,故意做動新聞挑性民間團體....故意吵半天...結果還是經營不善,就像HTC

就像新聞龍捲風......新聞都把自己作賤了....搞得像娛樂
王家....郭董厲害......這類董事就是土豪作風,
好聽點為錢沒良心吃相難看,說難聽點就是賤....可悲台灣

祖國還是集權些比較好
至少領導還會交替
祖國若一堆這類貪心白爛商人干政
那又完蛋了...像台灣今日...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這種飛彈個人淺見應該是要以近爆方式損壞其甲板上的電子設備使該艦癱瘓而非將對方擊沉.對方沒時間反應相對你飛彈又有多少時間鎖定.何況對方船艦是會迴避的還有當時海象問題.8馬赫.後面5KM應該只剩慣性.若要反制此巡弋飛彈其實也不難,只要在戰略目標附近10KM部署高空氣球及無人飛船,飛彈這麼快是無法閃躲的.撞上自然使其航線偏差飛彈絕對來不及修正回來,若是核彈頭誤差等於沒差.但傳統彈頭就差很多了.
导弹拦截导弹的关键在末端机动能力。对于机动G数不同的目标,导弹的有效射程可以差好几倍。

不是说SM3导弹公布有一个最大射高一个最大射程,敌人随便什么飞行物进入这两个数字的范围就会被SM3拦截的。



Charlie2020 wrote:
我對您能蒐集到這麼...(恕刪)


云峰的本质是台湾只有从美国引进的靶蛋级冲压发动机,自己不知如何放大,也不知如何减重。

发动机推力不够,所以第一级上要并联4台。这就增加了死重

死重太大,射程不够怎么办,于是第二级不是弹头,而是一个小的巡航导弹,好不容易把第二级以2.5M送出去一千公里,他要自己减速到亚音速,慢悠悠的接近目标。

恕我直言,这是一种比朝鲜劳动导弹还要蹩脚的武器。

中俄的变速导弹都是第一级亚音速,第二级加速到高超音速突防,岂有反其道而行之的道理?


boogyds wrote:
請教一下, 是否類...(恕刪)

Oceanian wrote:
发动机推力不够,所以第一级上要并联4台。这就增加了死重
...(恕刪)


說這話就顯現程度不夠,不必浪費時間跟它闢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