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台灣航空工業有能力研製隱形戰機嗎?


浦燒肉丸子 wrote:
叫囂誰都可以......(恕刪)


您要不要拿一顆引擎來比性能與耐用度等等! F-125除了推力差,比比看其他的規格!

xiangnansu wrote:
95%的自製率就像會做一台PC卻不會做CPU一樣廢、鎖機殼的螺絲倒是可以丟給狗舔湯碗.(恕刪)


反過來,就算你會做CPU結果引擎一下就壞掉了,還害J-10一直在掉飛機,死飛行員。你很驕傲這種害死一堆飛行員的引擎!!

Charlie2020 wrote:
您要不要拿一顆引擎來比性能與耐用度等等! F-125除了推力差,比比看其他的規格!..(恕刪)



怎麼老是愛拿小引擎和大推力引擎比較呢, 況且 F125 的關鍵技術還是在美國, 全部自製,壽命又能剩多少
Edison

就標題來說: 可以 像台灣這樣的工業能力 做得到..

但這裡一票人說不能100%自製 那應該也是實情
可是 So what?

現代武器做不到全自製很不應該 很不正常?
怎會? 美國的火箭上耐火陶瓷 是日本製品
甚至原子彈上某些零件 也是日本貨 所以美國好爛?

很簡單: 術業有專攻 美國不是不會做這些東西
但做出來成本可能過高 或品質不如日本貨罷了...
日本的精密製造及某些高科技材料確實獨步全球
美國不如有什麼可恥? 甚至美國也不會為了這少數重要零件去特開生產線..
買就有了 訂就有了 有需要為了喝牛奶養頭乳牛?

講到台灣 自製4.5~5代機 問題不就是電戰雷達系統 引擎動力系統
和匿蹤系統? 這些技術難度確實很高 從頭開發不是台灣自己搞得出來的..
但台灣幾十年來軍事技術上 尤其是這些主戰武器上 自製品哪個不是搞台美合作..
美國提供技術支援的? 像CM11 成功級 IDF等等.. 另還有不少如飛彈及雷達等系統..
有美國技術合作 怎可能做不出來? 對美國來說 這也是好事..
不但可以跟台灣收顧問費 很多關鍵零件生意也大可做得.... 何害之有?

以隱形戰機來說 現在的狀況很明顯 即便美國現在同意出售 F-35訂單只怕要排到十年後才能取得..
台灣若以現有基礎去改進IDF 或以它為基礎重新設計更大體型戰機 怎不是該做的?
以美國立場 保護台灣最好的方式 除了自身武力支援外 不就是台灣自保能力提升?
美國不站在這個立場 提供台灣軍事技術支援? 當年IDF跟CM11不就是如此?
有人又以IDF/F-16的"陰謀論"說老美不安好心 等台灣自己搞出戰機又來賣F-35 所以?

台灣之所以現在有先進戰機研發製作 甚至提供後勤的能量 不就是花錢自己搞的結果?
其實IDF妥善率是所有一線戰機裡最佳的 因為一些基礎零件台灣自己就完全能最快速度提供..
不像F-16或M60等美製品 需要統一需求採購後勤零件...
妥善率就是戰機最重要的戰力指標之一 即便不算如此 台灣不也藉此培養不少軍事科技人才?
沒有做就什麼也沒有 有做絕對不會沒任何所得 畢竟這種技術不是民間可能花錢去投資的..

台灣對自力研發的程度 當然還是要量力而為 但我肯定美國絕對不會坐視台灣困境
一定會在技術上予以指導支援 因為這是美國的利益 美國不希望台灣被中國併吞..
像潛艦自製 世界沒有國家敢直接開罪中國售台潛艦 但由美國出面繞一圈 就有可能...
因為美國比中國還強大得多 又是台灣的保護國.. 至少提供必要的關鍵技術並不困難..
反正台灣還是得花錢買...

我認為 以台灣的實力 完全自製所有的軍武 是在作夢....
之所以還是認同獨力研發 最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是展現決心..
第二是培養自家相關高科技人才 而成功與否 與美國支援程度為關鍵..
這點目前為止都不是問題 我認為只是花的錢多錢少 除非美國放棄台灣
否則美國會讓台灣成功的 台灣保護費繳那麼多 又沒有站到對面去.. 美國不幫像話嗎?
台灣不是澳洲 澳洲自己不做 人家會賣 又澳洲沒有強敵在側 失敗不是大問題
台灣的軍武水平 是台灣生死交關問題 甚至是整個東亞跟美國的利益所在..

想想 就算台灣全部獨立研發製造 台灣這些隱形戰機 神盾艦都自己生出來
台灣擋得住中國嗎? 才怪! 在我來看 那些堅持或嘲笑台灣不能全自製的.
不是基於無知 就是居心不良 台灣跟一個比自己十幾倍大的經濟體搞軍備競賽?
不用打仗 台灣就自己撐死自己了... 就像美國當年搞星戰計畫 把蘇聯拖垮一樣..

搞清楚一件事 台灣從韓戰到今 沒有一天不在美國保護傘之下 不是蔣介石軍隊或IDF捍衛了台灣
而是美國警告中國別想動手 這才是主要的.. 當然 台灣在這樣前提下 也有義務擺出自我防衛的態勢..
美國不可能去支持沒有決心保護自己的阿斗國家 或是立場不定 可能倒戈相向的盟友 這會造成自己更大危機..
以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壓力 美國一年跟台灣收十幾億美金"保護費" 我覺得並不過份 除非台灣不必美國保護了...
不然你看看台灣就算願出30億美金想買潛艦 或先進戰機 美國之外誰敢賣?







Charlie2020 wrote:
因為現代的吸波材價格相對便宜許多所以根本不會需要這麼多錢,他們根本是危言聳聽,這種微波測試實驗室對工業非常重要,所有要賣到民間的電子器材都需要進微波隔離實驗室做測試,一定要符合FCC CE UL...等等的標準才能打上CE,FCC標誌外銷,台灣還有公司專門打造這類型的實驗室還出口到大陸去..(恕刪)


你是真的懂微波實驗室,應該都有實際接觸這些業務的,不像有些人連儀器是用那些都不懂的在胡亂吹牛,不過說的時候保守一些免得被學了
哈哈,想起從前我也經常進出這種實驗室(一般人士一輩子連看過都沒看過,更不要說進去,但台灣每家大型資訊電子工程師都有一些會接觸到這些業務,其實也沒什麼)

對外行的真的會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edison01 wrote:
怎麼老是愛拿小引擎...(恕刪)


基本上台灣已經能自製這種引擎了 只是受限自身材料及製程技術
壽命約只有美製品一半左右 這沒什麼大小之分...
台灣也不可能以重型戰機為主力 何需啥大引擎?

台灣能自製引擎的重要性 就在於未來研發及補保系統的建立...
能有更好的表現 外購武器 台灣連一般簡單後勤零件 都得要統一外購..
自製產品 卻幾乎可以不間斷提供支援 而且相對更便宜...
其實一架戰機關鍵零件 像雷達 引擎系統並非常需要更換的..
反倒是一些耗材及調整 才是平日最需要進行的後勤維護 這些台灣就可以幾乎自行包辦..
像IDF的日常耗損就是

就像一台汽車 外國進口引擎 但台灣組裝車身及製造各車身零件 包括電子零件及系統..
引擎不是常壞常換的東西 但輪胎 機油 車身零件等卻是常需要更換維護 這是台灣能做的..
飛機不同於汽車 它的使用安全需求更高 更不可能
你飛機可能一個起落架有問題 這架飛機就不算是可出勤的妥善機.. (你敢飛?)
但起落架若是台灣自行組裝 怎會不能自製換上? 不妥善不就變妥善了?

引擎也是一樣 台灣對引擎了解及自製程度越高 自行維護的能力自然越強..
你說像汽缸 葉片等重要零件不能自製 或良率不佳 可以外購 甚至可以先備品應付.
但剩下的零件台灣幾乎都能自製維護 不就提高引擎妥善及可靠性?
例如某模組功能完全正常 但就外殼有裂 長期使用可能會損害到內部關鍵零件
台灣能夠自製自組這個殼 或自行補強 不就解決這個問題?

台灣不要把這些"小問題"真的小看了.. 再好的戰機..
再強的引擎 都是從零開始 慢慢累積經驗 一步登天是在說笑..
今天哪怕美國把F-22/F-35設計圖直接給台灣 台灣就做得出來? 當然不可能..
沒那個製程能力及材料科技 你做得出來我不敢飛啊! 這也是對岸為何買了一票俄製戰機..
但20~30年過了 自製戰機還是差舶來品一大截? (至少俄國戰機賣得出去 你中國沒辦法哩!)
要做沒問題,
只是說能做到什麼地步!

要做到F-22或F-35那種隱形?
台灣技術幾乎不可能!
政府或漢翔及空軍也從沒想過能做到這地步!
但是如果弱一點呢?
廬山計畫就有匿蹤塗料只是聽說效果很有限,
很有限還是有啊!

只要飛機外型重新設計成有匿蹤功能,
外加匿蹤塗料,
是不是一台匿蹤戰機?
是啊!
只是依台灣現有技術等級無法做出到美國F-22或F-35那種等級!

很多人說台灣沒做引擎或戰機及匿蹤什麼的,
要做可以,
只是你要給預算跟時間去做研發啊!
某前委員什麼的就說台灣這10.20年來生不出引擎,
不是生不出來,
是你老兄跟立院政府的,
根本沒給預算生的出來才有鬼!
美國也一樣啊!
難道美國沒給預算就生的出F-22或F-35?

至於說花大錢等級差,
只能說同樣的東西,
我們等級雖比不上美國,
但相對的花的錢也沒美國多啊!
還算OK吧!

rukawa1 wrote:
是你老兄跟立院政府的,
根本沒給預算生的出來才有鬼!
美國也一樣啊!
難道美國沒給預算就生的出F-22或F-35?


台灣的國防預算扣除人事預算,眷村改建/軍醫院開支之類的雜項後, 實際能用於研發的大概還不到1/3

想想台灣以不過是中國防預算的零頭,就比中國還早搞出超音速反艦導彈,遠比PLA更早推出能BVR空戰的國產輕戰機

要是台灣能取得像PLA那樣肥滋滋大把的國防預算,不知台灣會搞出怎樣恐怖的先進武器??

JH_Shou wrote:
基本上台灣已經能自製這種引擎了 只是受限自身材料及製程技術
壽命約只有美製品一半左右 這沒什麼大小之分...
台灣也不可能以重型戰機為主力 何需啥大引擎?
.(恕刪)




這個當年 IDF 發展時, 最後從這兩個構型擇一, C構型是當時航發參與人員的最愛, 是我也會選 C

最後決選的是 G (SE-1 的前身), 然後設計成現在的 IDF, 因為當時通用公司的顧問指出, 我們的

發動機推力小, 設計成 C構型, 的重量, 阻力都會大增, 會影響性能, 也是因為小發動機配上緊緻的外形

讓 IDF 的油載不多, 變成短腿機,

今天要討論的是隱形機, 需要有內載彈艙, 飛機尺寸就得做大, 那就不是 IDF 現在這個引擎能推的動的

引擎推力要增大, 通常的做法是提高渦輪進氣溫度, 照你的說法, 我們全自製的引擎壽命只有一半,

那提高渦輪進氣溫度可以預見的是壽命會更低, 更何況 IDF 的引擎要大伏提昇推力, 問題還不只這點



JH_Shou wrote:
台灣能自製引擎的重要性 就在於未來研發及補保系統的建立...
能有更好的表現 外購武器 台灣連一般簡單後勤零件 都得要統一外購..
自製產品 卻幾乎可以不間斷提供支援 而且相對更便宜...
其實一架戰機關鍵零件 像雷達 引擎系統並非常需要更換的..
反倒是一些耗材及調整 才是平日最需要進行的後勤維護 這些台灣就可以幾乎自行包辦..
像IDF的日常耗損就是 .(恕刪)


這可不一定哦! IDF 的大部份航電系統都是舶來品, 全世界又只有1百多架, 如果廠商停產, 你跟本買不到

先前 IDF 做了翔昇計劃, 為的也是解決這個問題, 台灣的這些戰機繼續服役10年後

是 F-16 還是 IDF 會先遇到消失性商源的問題? (幻象就別提了)

先前的新聞, IDF 噴掉座艙罩, 需要等一年, 這代表某一年 妥善機的數字固定要減 1

自製有比較好? 我可不這麼認為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1112/731057/








Edison
這也是我喜歡團購 而不是搞customize設備的原因

工廠內只要是customize的機台,spare part都是任由vendor坐地喊價

按公司高層的構想 特製搞出的孤兒機最後一堆爛尾,砸大錢變成擺設的

不然IDF要是能由外銷管道,增加到一定產量,那價格跟後勤一定都能在更低廉~

那個座艙罩很可能是沒累積到一定是數量(座艙罩也是一定時數就要更換的耗材),廠商沒辦法虧本幫你開工 卻只做一個


edison01 wrote:
, 如果廠商停產, 你跟本買不到
先前 IDF 做了翔昇計劃, 為的也是解決這個問題, 台灣的這些戰機繼續服役10年後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