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看中美菲日事後的一些反應今年七月應真的很緊張....

cche1079 wrote:
中國外匯存底在2016...(恕刪)


不能單純這樣看....中國有計劃降低美元以防中美衝突時被美國鎖單,純以應對中美衝突來看,中國放在美國的錢還是太多了..
這段期間中國國企和類國企加大海外併購,另外亞投行和南海種島還有一X一路,..這些年加強軍備...把財力轉化成實力...再加上這段時期美元相對強勢把資產轉到非美元在帳面上看以美元計價就是損失
真正外資匯出中國管制很嚴的...
當然黨內接班引起的衝突以及打貪這方面的外流因為有內鬼幫忙防不了

kruppag123 wrote:
講這句話你有啥憑證...(恕刪)


老共的鷹派將領整天出題目要軍區下的參謀擬定攻擊計畫或是反應計畫! 所以真實情況是中央軍委並沒有此打算,但是軍區的參謀作業已經有好幾套應對計畫,可是也讓軍區老頭氣個半死! 因為幾個應對計畫問題百出,搞得這些參謀幹得要死!
大陸媒體每次都講的很誇張,
只是入股外企 中國媒體都說成是收購....
查了一下,發現很多都只是入股而已...
中國卻講的好像把別人整個買下來...
感覺大陸媒體越來越有憤青化的趨勢...

如果中國國內景氣猶如2000年初
中國高官/業主除非腦袋壞了,不然怎麼會找外部投資機會
根本原因除了經濟以外,成長趨緩,趁人民幣還有點價值時快去買也是主要原因
入股國外公司其實也算是資金外逃的方式
看中國能撐多久

現在中共就是撕破河蟹的假面具了,

管他什麼 中國金融改革/金融自由化/金融中心, 中共通通不認帳
中國內要出事了, 黨幹高官趕緊自已的錢全換成國外美元資產
把外國企業要逃出去的錢卡下來

把外國人/台灣人坑死, 總是要有人墊背 黨幹們才不會摔死
話說人民幣幣值下降,台灣金融和企業被中國拖累的超嚴重的吧,
不知道台灣有多少國有銀行去中國插旗/貸款給中資企業的,現在一堆呆帳收不回來




lutin111 wrote:
這段期間中國國企和類國企加大海外併購,另外亞投行和南海種島還有一X一路
當印尼泰國記取非洲諸國的教訓,嚴格規定各高鐵到施工結束時必須採購一定在當地生產的料件,並每季查核時就註定了偷偷改用左岸產品料件的日子結束,沒辦法解決中國 鐵道部產能過多的窘狀。

當歐盟印度美國開始調查中國鋼鐵等等產品是否惡意傾銷的時候,

中國也只能乖乖的解僱為數驚人的工人,而絕大部分是2008年胡同志時代擴建新式的鋼廠,不是黨媒所說的會產生PM2.5的老過頭的鋼廠。當美歐日大幅縮減在左岸投資的時候,中國廠商匯出資金比快到需國家出面制止,中國的話語權在哪??

習老闆最重要的工作是延續胡老闆所承諾的內需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軸,這也是老習出訪多國所承諾的事實,

外銷沒落很正常是因為中國提高工資讓世界工廠搬到他國以延續,

但是中國卻無法達到進口東南亞與非洲資源的承諾,反而傾銷鋼鋁等產品讓馬來西亞與印尼不是很穩的的重工業大受國企打擊;所以印尼簽訂高鐵約強制規定不准期間改用大陸貨的細則,須採購與移轉一定的料件與技術。

lutin111 wrote:
這段期間中國國企和類國企加大海外併購,另外亞投行和南海種島還有一X一路
lutin111 wrote:
不能單純這樣看.....中國有計劃降低美元以防中美衝突時被美國鎖單(恕刪)
有這種解讀 我也是醉了 這樣算自得其樂嗎?

降低美元的持有 然後人民幣不斷貶值
這種數學 財務操作 即使學理工的我 看了都想哭
人民幣現在不是固定釘美元,看這二年美元對其它貨幣升值的幅度,人民幣剛好而已。

cche1079 wrote:
中國外匯存底在2016...(恕刪)


無論是中國減持美金還是人民幣自身的貶值,都和經濟的好壞沒必然關係吧?

再說中國去年就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外國直接被投資國了,2016年前11月美國對中國投資同比增長55.4%,歐盟對中國投資同比增長43.9%。資本家應該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吧?
恩智浦、樓氏電子、飛利浦、歐司朗、MFLX等世界知名高科技企業的撤離,表明外資撤離出現了新的情況。不管中國政府如何的氣定神閑,不管小粉紅們是何等的神氣十足,但外資的撤離,將結結實實地傷害著國人並重創中國經濟。時事評論員川浦晟:江澤民上台後推翻了鄧小平路線,以悶聲發大財為治國方針,變賣土地成為當今中國經濟奇蹟的核心秘密。然而隨著房價物價人工成本高漲,中國企業喪失國際競爭力,經濟已經難以為繼。

如果說2012-2015年外資撤離是中國的生產要素成本大幅上漲,導致外資企業把訂單轉移到東南亞、印度、甚至非洲等成本更低的地區。如今,恩智浦、樓氏電子、飛利浦、歐司朗、MFLX等世界知名高科技企業的撤離,表明外資撤離出現了新的情況。

尤其是最近發生的小粉紅圍堵蘋果和肯德基的事件,讓原本已經惶惶不安的東洋人、西洋人、南洋人心理陰影面積瞬間膨化。在走與留之間,外企很容易作出選擇。

2016年的頭七個月時間,事情完全沒有象人們想像的那樣發展。一些夜郎自大的國人以為,憑藉中國14億人口的大市場,蘋果、飛利浦、三星等一系列老牌企業絕對不敢妄言撤離。實際情況又如何呢?讓我們來看看今年外資撤離的情況:

◯撤離中國的老牌外資企業

1月26日,有消息稱,因產業外遷,北京松下控制裝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松下控制裝置公司)決定單方面終止與員工的勞動合同並撤離中國。

3月23日,諾基亞宣布將其上海工廠的製造業務轉給EMS合作方Jabil,受影響的近700名員工也會轉到Jabil。至此,諾基亞已經全數關閉了北京、東莞、蘇州和上海的四座工廠。

3月30日,日本東芝宣布以537億日元(約合4.78億美元)的價格向美的出售包括冰箱在內的白色家電業務。

4月2日,富士康最終以35億元美元(約合220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夏普66%的股份。這個價格,比之一個多月前,少了近一半。

4月中旬,位天津西青區微電子工業區的天津三星光電子有限公司傳出大裁員的消息。7月5日,韓國媒體曝光三星在中國的員工已經由2013年的3.56萬減少到2015年的8,580人,而其在東南亞的員工數大幅成長至14.04萬人。

5月21日,在印度訪問的蘋果CEO蒂姆.庫克在接受印度電視台NDTV採訪時,表示,蘋果將大力發展印度市場,將Apple Store和Apple Pay引入印度,甚至考慮將全部生產線搬至印度。與此同時,富士康緊急宣布投資100億美元用於印度工廠的建設,並計劃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建設10至12座工廠,招募超過100萬員工。

5月30日,全球最大手機金屬外殼加工商及成通訊關閉珠海工廠。

5月30日,曾經的萬人大廠,1997年在美國NASDAQ上市的東莞鑫達玩具禮品有限公司正式宣告倒閉。

◯撤離的全球知名高科技半導體企業
2016年6月14日,恩智浦(NXP)半導體將旗下標準產品(Standard Products)部門以27.6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中國北京建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及私募股權公司Wise Road Capital,僅在6個多月之前,恩智浦剛剛將其旗下的RF Power部門以18億美元出售給建廣資產。

5月底,全球最悠久的半導體生產企業、美國矽谷的基石快捷半導體(即仙童半導體fairchild)有限公司通過出售撤離中國市場。

2016年5月20日,美國樓氏集團已經與一家名為正心谷創新資本的中資機構達成資產交易協議,樓氏集團將旗下移動消費電子揚聲器、受話器全球業務及全部資產出讓給正心谷創新資本。

◯撤離的世界LED領軍企業

5月31日,位於深圳的飛利浦照明全資子公司飛利浦燈飾製造(深圳)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停止運營,員工將發放經濟補償後解散。此前飛利浦欲出售旗下LED事業Lumileds股權給中資機構,被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問題為由阻止。

7月27日,歐司朗將拆分並新組建的光源業務部門朗德萬斯(LEDVANCE)以4億歐元出售給中國LED大廠木林森以及戰略投資者IDG資本及義烏國有資本運營中心等普通合伙人組成的中國財團。

7月28日,2004年在特拉華州重新成立並在納斯達克上市的MFLX公司將100%股權作價40億出售給了蘇州東山精密。

◯麥當勞肯德基被曝光撤資
2016年3月24日,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百勝正與KKR等私募股權巨頭以及部分中國基金商談,將出售中國業務19.9%的股權,這讓百勝中國業務累計估值達到100億美元。4月19日,更有媒體曝光中投支持的財團尋求全資收購肯德基和必勝客中國母公司的消息。

6月23日,媒體再曝光驚天消息,麥當勞計劃要出售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全部門店,報價為30億美元。

外資撤離的巨大影響
管中國政府如何的氣定神閑,不管小粉紅們是何等的神氣十足,但外資的撤離,將結結實實地傷害著國人並重創中國經濟。

先看幾組數據:

2016年1月25日,在廣州市副市長蔡朝林在商務委舉辦新年交流活動中致辭並表示,廣州外企達2萬多家,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2%、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2%,以及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產值的79%,涉外稅收佔全市總稅收的四成左右。

2015年12月16日下午,在央企雲集的上海,市商務委、市外商投資協會聯合召開2014年度外資百強企業名單發布會暨“十三五規劃”形勢報告會。市商務委副主任顧軍出席會議並致辭表示:外商投資企業已成為推動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貢獻了全市2/3的進出口總額、2/3的工業總產值、1/3的稅收和1/3的就業人數。

在長三角的工業重鎮蘇州,2011年~2013年外資工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的比重分別為67.8%、66.4%、64.8%,蘇州按產值排序的前百強企業中有73戶屬於外資企業。

2015年7月3日,廈門市商務局黨組副書記周山華在“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專題培訓班”開班儀式上透露,目前,廈門全市約70%的工業產值、60%的經濟增長、50%的進出口、40%的就業和30%的稅收收入由外資企業創造,“廈門製造”已經銷往全球222個國家和地區,外貿依存度達169%,僅次於深圳。

象三星、松下、微軟、諾基亞等頭牌外企由於處於產業鏈最頂端,不僅訂單量巨大,而且給供應商的利潤空間多超過國內的品牌商,堪稱供應商的現金奶牛。因此,一旦發生撤離,給這些企業提供配套的數十家甚至數百家供應商將受到打擊,甚至導致整個供應鏈崩塌。由於外資的撤離,很多在外企謀生的國人被拋入失業大軍,很多家庭正陷入財務困境。


儘管外資撤離形勢異常嚴峻,但最令人擔憂的還是政府和大部分國民的認知出現了大問題。一邊廂,政府概不承認外資在大規模撤離;另一邊廂,大多數底層平民夜郎自大心理爆表,認為中國經濟並不需要外資,反而是外資根本離不開中國市場。如果不改變這種認識,外資撤離趨勢將無法從根本上扭轉。

==================================================

這篇我還是在中國的網站上看到的喔~

maomaopaopao518 wrote:
無論是中國減持美金還...(恕刪)
cche1079 wrote:
恩智浦、樓氏電子、飛...(恕刪)

我們的台雞店還要全額獨資進場。。。
賣當勞連台灣的也要賣。。。
lab2010 wrote:
A股3000點已經算是牛市了,3500點已經有點發燙了,4000點已經是騎虎難下了


今日不可與往昔同比,畢竟上證A股已有3000家。

以前1000多家時說3000點算是牛市,合情合理,現在2500就是低點,3000點只是好一點。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