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航空汽油来说,苏联自产只有181万吨,而西方(主要是美国)援助了258.6万吨。更重要的是美国援助的高辛烷值添加剂,这让苏联能生产高辛烷值的航空汽油,而苏联本身根本就没有开发这种成品的能力。用于飞机制造的铝,也是苏联的弱项。苏联自产了26.3万顿,而西方援助了32.8万吨。要是没有这些铝,一半以上的苏联飞机只能用木头来做,那苏德空中交锋的结局可想而知。另外,要提一下的是,苏联用于粘合木飞机用的胶水也是需要进口的。
还得提一下装甲钢,在这个项目上,西方盟国提供的数量超过了苏联在战争期间生产的总和。想象一下吧,苏联的坦克数量下降一半,战争结局将会如何。
最后再提一下摩托化部队的关键,汽车。西方盟国一共提供了501660辆,而且质量都比苏联在战争期间生产的"嘎斯"军用汽车(343624,才5%! )好不少。没有这些汽车,俄国人就没有摩托化部队,也无法机动大炮。
其它物资援助就不一一列举了,以上就足够证明“如果美国和大不列颠(包括英联邦和英帝国本身)在苏德战争期间严守中立的话,毫无后顾之忧的德国和轴心国军队将会把苏联碾得粉碎。”
1941年苏联自己生产的高品质航空油只能满足其需求的4%,从1941年8月-1945年9月,苏联生产航空汽油所用的高辛烷燃料几乎全来自美英的援助.西方盟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给苏联的航空油是苏联自己生产的四倍,提供石油260万吨.苏联人声称他们有x千万吨汽油,实际上明显是在吹牛.苏联的主要产油地区是哪里?西西伯利亚、伏尔加——乌拉尔、外高加索,而这些地方在战争初期都被破坏了.
在公路运输方面汽车,美国提供给苏联的汽车409500辆,是苏联战时总产量的1.5倍;提供的摩托车是苏联总产量的1.2倍;如果再考虑到美国汽车的吨位大、性能优,所起作用就更大.美国还提供给苏联的汽车外胎共5,606,000件,而且主要是大型汽车的轮胎.英国也提供了103500吨橡胶.美英向苏联累计提供了运输车辆42.7万辆,摩托车3.5万辆.苏联的军用车辆有2/3来自美国的援助.如果没有这些援助,估计苏联人得把至少一半的工厂用来造运载工具,那也别指望他们能造那么多坦克了.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1944年苏军在德苏战场上一系列胜利并非火力和兵力优势的胜利,而更多的是机动性和指挥通讯迅捷等软件方面的胜利,正是美国提供的大量汽车、通信设备使得苏军的突击力大为提高,并使战役进程加快。一九四四年六、七月间,苏军由第聂伯河向维斯瓦河迅速推进,以及随后突入匈牙利和波兰,跟美国的物质援助的大量汽车有着重大关系。
甚至连拖载喀秋莎火箭炮的都是通用汽车所生产的GMC十轮卡车,苏联人称之为东欧大地最好的交通工具。
燃料
1941年苏联自己生产的高品质航空油只能满足其需求的4%,从1941年8月-1945年9月,苏联生产航空汽油所用的高辛烷燃料几乎全来自美英的援助.没有美国提供的冬季润滑油,苏军的武器就跟德军一样,在冬天被冻住了吧。
在铁路方面,租借法案也大大帮助了苏联战时的铁路运输能力.盟国提供了相当于62万多的铁轨,占苏联铁轨总产量的56.5%,即苏联战时铁路上的一半铁轨是由美提供的.美英两国提供的蒸气机车是苏联总产量的2.4倍、电气机车是11倍,车厢是10.2倍.
美国为苏联提供的有色金属为:优质铜387,600吨,占苏联总产量的82%;优质铝美国提供256,400吨,英国提供35,400吨,加拿大提供36,300吨,三国相加共328,100吨,是苏联全部铝产量的1.25倍.这些优质铝,被苏联用于航空业和生产坦克发动机.
美英提供了电话线95万多英里,海底电缆2100英里,无线电台5899台,雷达348部.
美国提供15481架飞机,英国3384架,总计18,865架,其中战斗机17000架,占苏联总产量的30%.1941-1942年使用的大部分先进战斗机来自美英的援助.
美国提供给苏联生产枪炮的特种机床和工业设备:金属切削机床38100台,价值6.07亿美元.尽管苏联自己生产的工业设备超过美国提供的2.5倍,但美国提供的全是苏联无法生产的性能优异且造价昂贵的设备.
============================================================
對後勤補給稍有研究的軍武網友, 都可以理解到美國在二戰時期對蘇聯的後勤輸血關鍵性,讓蘇聯得以不致於缺糧/後勤崩潰
想想這個話題也算是軍武板的月經文了吧?? 每年都會有左岸網友開此議題不下十次~
1963年苏联安全部门监听并录下了朱可夫的如下谈话:"现在大家都说盟国从来没有帮助过我们... ...但是要知道,不能否认的是美国人为我们迅速大量生产并供应了许多物质,没有这些物资我们就不可能组建我们的后备部队,也不可能把战争继续下去.我们没有炸药和火药.没有这些东西,步枪就没有子弹.美国人真诚地给我们迅速生产并提供了多少钢材啊.如果没有美国人提供的钢材,难道我们能很快地生产出坦克吗?"西方盟国提供了具有关键作用的战略物资.正如索科洛夫所说:“没有西方的援助,苏联不仅不可能赢得卫国战争,而且甚至无法抵挡德国的入侵,也不能生产足够的武器和技术装备,也不能保障战争所用的燃料和弹药."
====================================================
蘇聯在戰爭前期一潰千里,損失大量精兵/裝備~
人力短缺使得蘇聯當時後勤/糧食收割方面,甚至得依賴婦女/老弱,
美國提供的糧食補給都是可即時食用的罐頭,不需額外人力做處理, 其他如橡膠這類蘇聯缺乏的物資,
也是全靠著美國供給,不然當時蘇聯連輪胎大概都做不出來~
美國是賣英國武器.資源(標準的趁你病要你命),原本是要英國自己運回去
後來被德國打掉太多船,英國就租一堆驅逐艦護送(盡量借以後在還)
美國參戰前
對英法的援助 先以 cash and carry 型態
表面上為了保持中立 並沒禁止德國採購美國武器
但德國海軍不可能確保大西洋航線安全 買了也運不回去
英國窮到付不出現金時
美國雖還沒參戰 就已實行租借法案
至於那五十艘驅逐艦 並非租借
是用多處英國屬地的駐軍權交換
德國也是太自大兩面開戰,沒見好就收加上殺了一堆猶太人
引起美國內部猶太人的反感
納粹集中營有系統大屠殺 歐戰中期才開始
當時是機密 外界在歐戰快結束前才得知
怎可能因此引起猶太人反感
反之如果德國見好就收,拿下法國後跟英國和談
這本是希特勒的如意算盤
但邱吉爾不跟著劇本演出 反而說要打就來吧
在用幫猶太人建國來當交換條件的話
應該又是另一個結果了
反猶和反共 是小鬍子的兩大信念
不可能放棄
第一階段是從1933年1月到1938年11月9日。這個階段中,納粹對猶太人的政策是限制並逐步剝奪猶太人的人身權利。猶太人雜在就業、生活和從事商業活動方面都受到了限制,成為了「二等公民」。1935年9月15日的紐倫堡會議後,猶太人被剝奪了一切的法律保障和公民權利,遭到大規模驅逐離境。
第二個階段是粹德國政府對猶太人的迫害轉為使用暴力和武力。1938年11月9日晚間,有約1574間猶太教堂(大約是全德國所有的猶太教堂)、超過7000間猶太商店、29間百貨公司等遭到縱火或損毀。超過3萬名猶太男性遭到逮捕並被關入集中營,主要是在達豪、布痕瓦爾德和薩克森豪森;集中營裏的囚犯得不到人道的對待,然而,多數人在三個月內就獲釋放,但他們必須離開德國;而一些則被毆打致死,一般估計有91人死亡。估計死於集中營的,大約有2000-2500人。事件發生後,3萬名猶太人被押往集中營並死於其中。之後,開始剝奪猶太人財產,並要求猶太人佩戴標記以區別。
1939年9月德國占領波蘭後,對猶太人大屠殺。由於信息封鎖,幾乎所有的猶太人都不知道德軍和黨衛隊屠殺猶太人的計劃,從而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殺害。
美國
日常生活中,猶太人也常常受到基督徒的排擠,在就業、居住、教育、參與社會活動時都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歧視。
20世紀20年代與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期間,數十個反猶太組織成立,擁有上萬名堅定的憎恨猶太人者。
二戰前與二戰期間,美國的反猶與排猶環境為猶太人從歐洲逃脫納粹的迫害造成了障礙。
二戰期間逃難的猶太人不少被美國移民局拒絕入境。著名的事件包括1939年的「聖路易斯」號事件。
早在1300年,天主教修士和地方僧侶就開始在基督受難劇中大肆宣揚猶太人殺害了耶穌這一情節,
從而鼓動普通市民仇視或殺害猶太人。這一時期開始出現對猶太人的大規模迫害和驅逐。
若是 二戰 沒有美國在後面 送武器
英國 可能撐不下去 光是 海上封鎖 英國應該就差不多玩完囉
俄國 可能在德國全力攻擊下 有可能 跟德國簽下和約 (不過拿下 首都 應該是沒問題)
前題都是 美國沒有後面送武器 & 直接參戰
不過 德國本身領導人 犯了太多軍事上的錯誤..........不然 俄國首都 很有可能先拿下
至於俄國 能不能打日本................東北那邊 可能拿下
但是 日本 本島..............拍謝 二戰 只有 美國有能力打 登陸戰
就連美國 這麼強的軍力 打個沖繩島 傷亡都那麼慘重
當時美國 航空母艦 艦載機 已經是非常多 打個登陸戰
有絕對的 海軍 空軍 優勢.................. 還是很慘烈
陸戰隊 & 陸軍 在沖繩島戰役 可是傷亡超多
俄國 陸軍很強~~~~~~~~~~但是 跨海作戰...............唉~還是沒辦法
美國本土離日本................ 可是一個 "太平洋"
就算中間 夏威夷 打過去 也是 "半個太平洋"
俄國離日本 只是個 "海峽" 了不起一兩百公里......但是 這是 "跨海作戰"......
不是陸軍打....是海軍 空軍 一起看...................
俄國有辦法 拿下整個 歐陸 沒人懷疑...........但是 隔個海峽....... 要拿下日本
是有點困難..........
一戰結束後的1921年,根據巴黎和會託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
成為 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
英國可說是 日不落國 大英帝國
整個 加拿大 澳洲 印度 還有 非洲一大塊 全都是 英國殖民地 國力之強
光是二戰 英國 整個國力 大受影響 本土被攻擊 海外殖民地被搶 戰後一堆殖民地獨立
被後面的美國抓住這 二戰 機會~軍火大賣 國力大增 (重點 美國雖然參戰 但是美國本土 沒有戰場)
此外二戰後 搶了一堆 德國高科技人員&技術 美國國力 成長加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