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Why China's Air Force Needs Russia's SU-35


andanlandiandm wrote:
還有中國普及飛機鈦...(恕刪)


金屬3D列印還有很多問題要克服
例如晶相
3D列印從液態到固態,冷卻曲線不同會有不同的相
還有每層之間的接合強度問題
不是只要一層一層疊上去就沒事了
與原材料直接用挖得來說強度差很多
軍工不怕花錢省材料錢
但3D金屬列印真的問題很多
騙科研經費倒是可以玩玩

現在5軸加工技術那麼普遍
也是可以少樣多量的做
結構強度要強
還是整塊去加工來的好
再做一些熱處理

發動機葉片高溫段還要求要單晶
利用冷卻時產生的柱狀晶長出單晶
超麻煩
晶相與晶界是影響材料強度的重要因素
如果是不重要的地方
隨便做做還可以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金屬3D列印還有很...(恕刪)


確實

金屬3D列印只能應急用

裝配3D打印零件 英旋風戰機試飛成功

而發動機????

中方短時間內還是只能把引擎當消耗品

冶金技術是需要時間累積的

PC故障中 wrote:
確實金屬3D列印只...(恕刪)


我見過幾千萬台幣的3D金屬列印機
印出來的東西還真的慘不忍睹
光tune參數不知要tune多久
感覺不怎麼實用

航太級的東西機台都很貴
五軸CNC上億很正常
還分歐規與美規

100%全檢就算了
還要所有製程的檢驗單要附上
還有駐廠工程師先檢驗才可以送貨
台灣的那幾家航太代工零組件還是有一定的實力...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金屬3D列印還有很...(恕刪)


看來您是專業人士,受教

只是鈦合金加工極其困難

傳統的鈦合金零件製造主要依靠鑄造和鍛造。其中鑄造零件易於大尺寸製造,但重量較大且無法加工成精細的形狀。鍛造切削雖然精度較好,美國F-22戰機主要承力部件便是大型鑄造鈦合金框。但是零件製造浪費嚴重,原料95%都會被作為廢料切掉,而且鍛造鈦合金的尺寸受到嚴格限制:
3萬噸大型水壓機只能鍛造不超過0.8平方米的零件,即使世界上最大的8萬噸水壓機,鍛造的零件尺寸也不能超過4.5平方米。而且這兩種技術都無法製造複雜的鈦合金構件,而焊接則會遇到可怕的鈦合金腐蝕現象。
以後的引擎內部會改用更多的陶瓷材料,碳化矽,氮化矽等,剛性強,耐高溫,導熱快,耐腐蝕,阻抗高,低膨脹係數等特性超級優異。我準備拿來做晶圓高壓及加熱測試,也是具備非常棒的表現。這些材料具備了非金屬的化性,也同時具備了金屬一些物性。

至於3D打印機我在中XX看到了也是不怎麼樣,材料分層列印後的表現差異極大,各層之間接合處的應力分佈及剛性有很大的差異,每次都在懷疑是材料問題,不看好。

Sam Tsou wrote:
以後的引擎內部會改...(恕刪)


碳化矽這種材料早已有商業化運用
一般半導體用矽基板
但汽車引擎內的感測器據說用碳化矽基板
高溫用途

我對於silicon based 半導體製程還算熟
但沒碰過SiC based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碳化矽這種材料早已...(恕刪)


這些去看科學期刊

大概中方那邊都已經可以在實驗室完成相關的材料技術

不過要把這些從實驗室轉到工廠實作

老共那邊的路應該還要走很遠

精密工具機跟加工設備無法外購

他們得自己搞設備

這讓西方可以保持技術上的優勢
我覺得3D金屬列印在軍機用途上如果用於損耗件

甚至只要是非結構件

應該會更適合吧..

尤其是對於後勤系統來說

不需要備庫存

也沒有呆滯缺料問題
PC故障中 wrote:
這些去看科學期刊大...(恕刪)


Journal paper我已看了N年
當學生時也投了一些
你讀的不會比我多
在業界上班還有editor要我當referee
不論是在美國或在台灣
只是台灣應無SiC的wafer應用,懶的去看
在軍事版吹牛的多
真材實料最少
當然我也在吹牛別當真,哈~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3d printing哪有那麼神奇?不過是因為美國的大政客都是讀文組的,五穀不分換個燈泡都不會,搞不清狀況被騙了幫著鼓吹,股市圈錢遊戲正好一拍即合。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