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hua0317 wrote:台灣需要的是防衛型...(恕刪) 你的兩則發文都很符合目前我國所需的方式如果有繼續合作對我們目前要造潛艦的計畫推動是有利的俄國的拉達級潛艇也小於3000噸也裝配AIP推進當然我國目前要的噸位也不用太大,大不了就1000噸最大到1500噸即可。(好像也太大= =)我國目前是守勢作戰,航程不是首要考量。一定的數量對手反而會顧慮(畢竟會怎麼部署抓不準,周圍海底形勢也沒我們了解)如果可以北、西、南、東各備3~4艘會比較好,東部通太平洋放個幾艘較保險。一個海島國家有潛艦跟沒潛艦對敵人來說是差很大的像南部南海地帶水域蠻複雜的,如果我方在那摸熟海底形勢放4艘在那裡那敵方來說就不是好消息了另外這兩個傢伙想問自己是幾噸的
潛艦平時出海就是半個月一個月所以一個戰隊最理想要有三艘潛艦一艘出海 一艘補給 一艘維修至少也要有兩艘(像台灣海龍海虎這樣) 這樣才輪流出海 補給 和維修以台灣的情形 就算是守勢作戰 至少也要佈署一南一北 東部也要一兩艘或以上這樣至少就要四艘 理想上要有六艘 再多就奢求了倒是台灣海峽水淺 台灣真的要擺潛艦進去嗎?
老俄還有更先進的阿穆爾950型950~1650噸更好用阿穆爾950型和阿穆爾1650型兩種出口型號是拉達級的衍生改良型(縮小版)採用AIP推進長度:58.8米(950型)66.8米(1650型)寬度:6.4米(950型)8.2米(1650型)水面排水量:970噸(950型)1680噸(1650型)水中速度:20節(950型)21節(1650型)航程範圍:3000海浬、水面7節;350海浬、水中3-4節(950型)6000海浬、水面7節;650海浬、水中3-4節(1650型)自持力:30天(950型)45天(1650型)乘員:18名(950型)35名(1650型)武器:533 mm 魚雷管×4、16枚魚雷垂直發射系統×10、發射巡弋飛彈..................................只須要18人就可以開船了
joshpls wrote:請自行google...(恕刪) 找過了.可惜的是中共正藉著採購俄羅斯677型“拉達”級柴電潛艇然後來改善自己的不足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4月4日報導,中國正在就採購四艘“阿穆爾”級潛艇與俄羅斯進行談判。據消息人士透露,其中的兩艘潛艇將在俄境內建造,其餘兩艘則由中方企業根據俄方提供的技術負責生產。中國之所以有意向俄羅斯採購新型的677E型“阿穆爾”級柴電潛艇,完全是為了獲取相關的技術,而非潛艇本身。有專家指出:“儘管中國的互聯網媒體宣稱’元’級潛艇在不斷得到改進,但事實上,中國潛艇的噪音水平仍無法達到北約的標準。”那麼,“阿穆爾”級和“元”級到底有何差異?中國採購“阿穆爾”級潛艇能獲得哪些先進技術?獲得“阿穆爾”級潛艇的技術會對中國產生哪些影響呢?“元”級有何缺點?041型“元”級潛艇是中國最新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該艇排水量在3000多噸,其指揮台圍殼融入了“基洛”級潛艇的設計理念。資料顯示,該艇使用了水滴線型和先進的國產化AIP系統,其研發時間之短、設計要求之高、使用的新技術之多,都遠遠超過了第二代039型“宋”級潛艇。這讓“元”級潛艇自設計之初,就已經站到了世界先進常規潛艇的水平線上,也宣告中國自此擁有了設計製造世界先進水平常規潛艇的能力。“元”級由於在線型設計上的較大突破,使其在水下快速性、機動性、聲隱蔽性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其線形性能已經與世界先進常規潛艇的線型處於同一水平線上,這是中國潛艇設計人員通過多年努力獲得的成果,意義重大。隨著“元”級潛艇的批量裝備,中國常規潛艇部隊將進入AIP時代,這對人民海軍潛艇部隊戰鬥力的提升,在周邊海域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戰爭潛力,都將起到重大而積極的正面影響。但是,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報導稱,中國“宋”級和“元”級柴電推進系統存在—個缺點,那就是“在戰場環境下基本上是靜止的,無法靈活移動對艦船進行攔截——它們得等敵艦自己送上門來才能攻擊”。同時,中國潛艇製造技術在消音與降低水聲特色方面,中國做的技術手段處理還是十分欠缺的。中國潛艇不能做到在200米中等深度的“靜音”狀態。而採用AIP技術之後,中國潛艇也需要加裝更好的消音艙段,才能具備真正的靜音能力。而且,據信中國最新的柴電潛艇缺少先進的武器控制系統、非穿透性桅杆等,因而實際作戰性能有限。此外,有傳言認為,雖說中國最新041型“元”級AIP潛艇的整體作戰能力比起俄製“基洛”級、現在將要購買的“阿穆爾”級級潛艇,在技術上沒有多少落後。但是西方國家據說已經掌握了“元級”AIP潛艇的聲吶特徵,據此分析認為該艇仍然沒有擺脫中國潛艇共有的通病——噪聲偏高問題。而且,從“元”級潛艇的圖片來看,其還在繼續應用俄製“基洛”級的小格柵式流水孔,而不是先進的縫隙式流水孔,這也是其容易被敵方反潛力量探測到一個因素。 “元”級潛艇的小格柵式流水孔雖然相比“宋”級大格柵式流水孔先進了不少,但並沒有革命性的技術進步,與國外先進潛艇如日本最新的“蒼龍”級使用的先進的縫隙式流水孔有著一代的差距。如果潛艇在水下被敵方探測的話,“元”級潛艇的聲吶回波值如果是10,那麼,採用縫隙式流水孔的“蒼龍”級可能就是1~2,顯然區別極大。在艇體敷設消音瓦方面,雖然“元”級相比“宋”級進步非凡,敷設工藝尤其進步很大,因而效能也不錯。但遺憾的是,“元”級潛艇的某些部位,如艇首和艇尾等地方,有很多部位並沒有覆蓋完全,仍暴露著金屬的艇身。可以相信,這些部位仍是聲吶重要的反射區,這對於“元”級潛艇的整體隱身效果十分不利。綜上所述,儘管在國產常規潛艇裡面“元”級潛艇屬於最先進,但是卻仍有很大改進的必要,亟需要更多的先進技術來對其進行進一步改進——這是目前比較通行的說法!“阿穆爾”級有何優點?“拉達”級潛艇是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研製的第一種非核動力潛艇,汲取了“基洛”級潛艇成功的技術和經驗,精心地進行了安靜化綜合設計。跟據不同用戶的需求,俄“紅寶石”設計局最終完成了一個“拉達”級潛艇家族的設計工作,以標準排水量的不同分別命名為550型、750型、950型、1450型、1650型和1850型,這在俄羅斯潛艇發展史上是第一次。該艇裝備了高自動化的戰鬥系統,從而將艇員減至35人。該級艇所有的型號均採用相同的設計和整體佈局,使用統一的設備,主要差別在於潛艇的外形尺寸不同以及由此帶來的潛艇武備數量、海上自持力、續航力及艇員編制上的差異。由於“拉達”級潛艇採用模塊化系列設計,可根據不同需要建造相應噸位的潛艇,因此具有較高的性價比。該級艇採用集成化戰鬥信息與管理系統,操縱、作戰、設備運行等數據全艇共享和交換,而且還採用模塊化程序庫,以保證潛艇自動化操作。它的新型蓄電池組可以提供更大水下續航力,超大面積聲吶基陣天線的搜索能力更強。據俄媒體披露,677型“拉達”級柴電潛艇是俄海軍艦艇建造中最具鮮明創新特色的一個項目,總共使用了120多項創新技術工藝,安裝了170多套此前從未生產過的國產儀表和系統,其主要特點是戰鬥力較強、噪聲水平較低、隱身性能較高、自給力較大、航程較遠。與此前的柴電潛艇相比,它在艇體架構上有著顯著區別,而且大量使用新材料,許多設備、裝置、機制都是全新的。它使用完善的導航系統和獨一無二的設備,能夠充分保障航行的安全性,使艇員能夠以最高精確度迅速瞄準目標並開火。它使用新型聲吶塗層,能夠確保提高隱身性能,而為其特別研製的動力電能發動機,即使是在全功率運轉時也幾乎無聲無響。“拉達”級的對外出口型為677E型“阿穆爾”級(“阿穆爾-950”和“阿穆爾1650”),是一種專門針對外銷的型號。據俄媒宣稱,該級潛艇具有強大的攻擊能力,可以攜載18種武器,包括重型魚雷、3M-54E1反艦導彈和SA-N-25型防空導彈等,可對各種目標發動攻擊。該級艇在海上巡邏的時間可達45天之久,在3節經濟航速時航程可達6500海裡。在潛行時,該級潛艇使用電池電力,可行駛約450公里。“阿穆爾”級柴油潛艇是俄建造的在自持力、航程、作戰能力、隱身等方面性能優越的新一代潛艇,是源自“深海黑洞”的一種“海底獵手”,可發動魚雷、導彈攻擊,能夠摧毀包括水面戰艦、運輸船隻、潛艇、海岸縱深目標等在內的任何目標,主要用於在近海、狹窄海灣等有限面積海域執行作戰任務。而且,“阿穆爾”級還擁有集成化的先進戰鬥信息與管理系統,操縱、作戰、設備運行等數據全艇共享和交換,它採用模塊化程序庫,保證潛艇自動化操作。有專家認為,“阿穆爾”潛艇在性能上優於西方國家同類產品,其中包括法國和西班牙聯合研製的“鲉魚”、德國的212型潛艇。儘管對於“拉達”級潛艇的描述如此先進,但據俄羅斯《紐帶》網報導,俄羅斯海軍總司令弗拉基米爾維索茨基宣稱,俄海軍將放棄建造677型“拉達”級柴電動力潛艇,主要原因是該型潛艇的動力裝置不夠完善,其目前的情況就像是將一批新型指揮系統和武器與二戰水平的動力設備相搭配,現在的“拉達”級潛艇不是俄海軍所需要的。或許正因如此吧,自從俄羅斯推出出口型“拉達”級——“阿穆爾”級潛艇以來,儘管俄羅斯推銷的努力並沒有少做,但是至今原來認定的買家如印度、委內瑞拉和印尼等國,均沒有採購意願,反倒是沒有在計劃內的中國,如今有可能成為第一個採購國!因此,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4月號(提前出版)刊發文章稱,中國海軍在目前的情況下,可能的確看重俄羅斯潛艇的某些先進技術,尤其是水下靜音能力、作戰武器系統等。因此中國方面有意與俄在“拉達”級潛艇的基礎上聯合研製、改進“阿穆爾”級,只取“拉達”級潛艇設計的某些長處為“阿穆爾”級所用。採購“阿穆爾”的幾種考量長期以來,中國海軍一直對俄製潛艇技術充滿興趣,對此前採購的“基洛”級的滿意就說明了這一點。但外媒認為,中國最新型的“元”級潛艇在靜音和作戰系統性能上仍與“阿穆爾”級和“基洛”級存在較大差距。因此,中國海軍希望能夠聯合研製或基於“阿穆爾”級的技術改進現役潛艇。換言之,中國人感興趣的只是獲取“阿穆爾”級潛艇的技術。或許,中方希望利用這些技術改進2013年之後建造的國產“元”級潛艇。這次中俄達成協議的4艘“阿穆爾”級潛艇採購合同,將以2+2的形式為中國海軍聯合設計和建造,其中2艘將在俄羅斯建造,另外2艘在中國建造。這或許意味著,中國不僅僅是購買“阿穆爾”級AIP潛艇,應該可能包括俄方對中方的技術轉讓。儘管中國採用AIP技術提高了“元”級的潛航時間和隱蔽攻擊能力,但是噪音性能上,仍較易為西方國家的反潛系統所探測到,這可能是“元”級艇唯一的缺憾!而俄羅斯新型的“阿穆爾”級潛艇,正好是靜音能力非常突出,而燃料電池技術又不過關,並且在其他幾個方面也很有特色,這也是中國相中該艇的主要原因。“阿穆爾”級潛艇被設計成注重快速攻擊和偵察,旨在執行反水面和反潛以及海上偵察任務,因此,該艇採用了集成化的先進戰鬥信息與管理系統,可以同時指揮控制全艇所有的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並做出最佳的戰術安排。這其中,還包括該艇應用的近年開始在先進國家流行的共型基陣技術。該技術是指按潛艇前殼體外型安裝的換能器陣,其陣列緊貼艇殼體,在艇首部呈弧形佈置,又叫“貼殼聲納”、“保角聲納”等。目前只有美俄兩國實際掌握了這項技術。該技術可以使得本艇聲吶的作用距離更遠,探測精度更高,而且還不會影響艇首魚雷發射管的佈置。從聲吶技術的發展來看,“阿穆爾”級潛艇的共型基陣技術顯然要優於“元”級潛艇的球形聲吶,這也會是中國引進“阿穆爾”級潛艇的可能因素之一。據稱,“阿穆爾”級潛艇的靜音性能比“基洛”級潛艇還減少了10%。這主要歸功於潛艇表面的消聲塗料和更加安靜的推進裝置。而且,設計時潛艇所有內部機械都考慮到了消聲因素。這種靜音性能正是中國所追求的能力,儘管不會直接從俄羅斯得到靜音技術,但是只要明白個中的原理,相信對於中國造船工程技術人員來說,也並非什麼難事。只有顯著改善了靜音能力,“元”級潛艇才會成為一種幾近完美的AIP潛艇,也才能真正在西太平洋與日韓的同類潛艇進行水下角逐!在“阿穆爾”級潛艇採用的最新技術成果中,還有一項重要的乘員救生系統。 “紅寶石”設計局負責人斯帕斯基稱,以前在應急離艇時需要完成20個步驟需時高達數十分鐘,而如今在“聖彼得堡”號潛艇上只需要4個步驟就足夠,從時間上來說僅需1~2分鐘。這已經為經過隔離室應急離開潛艇創造了更加現代化的條件。這對潛艇應急救援來說實在必不可少,寶貴的時間哪怕是一分鐘,也會增加更多的逃生機會。中國潛艇一貫缺乏的也是這種逃生技術,如果能夠借鑒俄羅斯的潛艇逃生理念,今後應用於中國的所有潛艇上,那不失為一種人性化的追求。此外,“阿穆爾”級潛艇配備的防空導彈系統,也是中國很亟需的一種裝備。由便攜式防空導彈發展而來的,類似於潛射反艦導彈發射方式的艇載新型SA-N-25型防空導彈,可以像魚雷一樣從發射管發射出去。它既可以自主捕獲空中目標、實施攻擊,又可通過光纖雙向傳輸信息由“阿穆爾”級潛艇內的操作人員遙控攻擊。該彈具有全自主全向攻擊能力,可極大地削弱反潛直升機等航空平台對“阿穆爾”級潛艇的空中威脅。如今中國的潛艇面臨著美日反潛機幾近飽和的圍攻,如果“元”級潛艇也裝備該系統,那麼,就會大大提升自己的生存機率,使得美日部署的反潛機不敢輕易靠近、搜索和發起攻擊。而且在今年底,中國在南海的競爭對手越南,即將引進俄羅斯的最新改進型“基洛”級潛艇——6艘“阿爾羅薩”(636M型)級柴電潛艇。該艇採用了先進的隱身技術,擴大了作戰範圍,並提高了對陸上、水面和水下目標的打擊能力。外界普遍認為,越南購買此款潛艇是為了與中國海軍對抗,應對南海局勢。而且,據稱為了和中國的潛艇進行對抗,應越南的特別要求,俄羅斯對這些潛艇進行了特殊改進,使其具備了戰勝中國現役常規潛艇的能力。將來這6艘潛艇入役後不僅能彌補越南潛艇兵力的缺失、水下作戰能力弱的短板,還可以提高越南海軍的綜合作戰能力,尤其對中國的水面艦艇和潛艇甚至是未來部署到南海的國產航母構成嚴重威懾。對此,不能不引起中國海軍的重視。“阿穆爾”級和“元”級能否互補有熟悉談判進程的俄方消息人士指出,向中國供應的“阿穆爾-1650”型潛艇將配備外國生產的AIP動力裝置。根據外國用戶的要求,潛艇動力裝置將由他們自己生產。這很可能意味著中國採購的四艘“阿穆爾”級柴電動力潛艇將採用中國裝備在“元”級潛艇上的國產AIP裝置。 “元”級艇上裝有中國自行研製的斯特林發動機,已先後多次在官方媒體中得到了證實,而且技術十分成熟,這或將是該級潛艇最值得自豪之處!如果中俄雙方達成使用中國的AIP技術+俄羅斯的其他裝備的協議,那麼,對於中俄兩國來說,也是雙贏。中國可以藉這次合作,獲得自己想得到的多項俄羅斯先進技術,而俄羅斯也可以得到中國的AIP技術和改進“拉達”級所需的資金,雙方各取所需可謂皆大歡喜。因為對於俄羅斯來說,“阿穆爾”級潛艇最受困惑拖延太久的主要原因,就是俄羅斯研製的AIP技術不過關,從而導致俄海軍拒絕接受。如果俄羅斯自用的“阿穆爾”級裝上中國的“心臟”,那麼,該型潛艇就完全達到了俄海軍的要求,從而也就為該型艇批量生產並進入俄海軍服役掃清了障礙。而中國海軍在獲得俄羅斯的部分先進技術之後,再結合自己的AIP 技術,就能獲得一種比“元”級潛艇整體上要先進的新型AIP潛艇,就擁有了與周邊日韓的AIP潛艇對峙的條件。根據中俄的協議,四艘“阿穆爾”級中的前兩艘在俄羅斯製造,這樣供俄羅斯學習應用中國先進的AIP技術;後兩艘在中國建造,俄羅斯提供技術供中國同行學習俄羅斯的先進潛艇製造技術。整個四艘潛艇的製造過程,就是中俄之間互相學習,互補短長的過程。如果此次中俄真能以合作方式共建“阿穆爾”級潛艇,可將兩國的潛艇技術水平雙雙推入新階段。也有可能所謂的裝備AIP技術是中國額外採購的歐洲國家的技術。因為歐盟武器禁運的限制,中國不可能直接從歐洲採購到先進的AIP技術,但是俄羅斯卻不受這一限制。可以由中國付錢,俄羅斯購買,再由俄羅斯安裝到中國採購的“阿穆爾”級潛艇上去,這樣就繞開了歐盟軍售禁令的限制。當然,“阿穆爾”級潛艇的優勢並不僅限於這些,如其消音瓦幾乎覆蓋了潛艇的所有艇體,甚至連魚雷發射管的蓋子也沒有遺漏,而且敷設的水平之高,就連中國最先進的“元”級也不能相比。此外,“阿穆爾”級潛艇的縫隙式流水孔,也比“元”級學習“基洛”級的格柵式後傾斜流水孔更先進,前者可以有效的屏蔽敵方探測聲吶的回波,後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小或降低迴波的強度。而且,由於“阿穆爾”級潛艇採用單殼體結構,這就使得其在有限的排水量和有效的空間內,可以裝載更多的武器和設備,從而實現更強的作戰能力。特別是單殼體結構的外觀更簡潔,有利於執行快速作戰任務,特別適用於近海作戰。 “阿穆爾”級潛艇的這種特點,再配合中國先進的AIP技術可謂如虎添翼。更重要的是,中國有可能會拿已經應用於“元”級潛艇的“交直流雙繞組發電機系統”,來與俄羅斯做交易。該系統系中國海軍工程大學馬偉明教授的世界首創,可以用一台電機同時發出交流和直流兩種電。這種技術在潛艇上應用,可以減少空間的佔用,從而使新型潛艇有了一顆堅強的“中國心”,可大大提升海軍潛艇部隊的戰鬥力。如果中俄兩國的“阿穆爾”級潛艇協議可以實現雙方潛艇技術的互補,那麼,就不能認為是中國單方面採購“阿穆爾”級潛艇,或者可以解釋成這是中俄兩國在共同研發一種分別適合各自需要的新型潛艇。因為中俄兩國各自拿出了自己的絕活,從而組合而成了一種同時擁有中俄技術的AIP靜音潛艇,或許未來該艇將有中俄兩國分別建造出口呢!對中國未來潛艇的影響中俄雙方達成的協議一旦執行完畢,那麼,中國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在靜音能力上將獲得突破,可以相信不久中國的核潛艇也將會有較大靜音能力改變。這些靜音潛艇在實現作戰部署後,那麼美日澳海軍在亞洲的反潛網將面臨非常大的壓力,因為解放軍潛艇佔據數量和地域上的優勢,要想完全摸清這些水下“猛獸”的越來越神秘行踪並進行追踪,幾乎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另外,隨著潛艇搭載的武器射程範圍逐漸擴大,中國潛艇完全可以在安全海域對預定目標進行火力打擊,讓對手的反潛力量無可奈何。如果將“阿穆爾”級部署到南中國海,那麼,東南亞國家目前紛紛引進的常規潛艇,將不再像他們想像的那樣能夠與中國進行對抗。比如越南,現在引進的6艘“阿爾羅薩”雖然比較先進,但與“阿穆爾”級相比還差得遠,中國雖然只引進了4艘,但以其先進的作戰能力來看卻足以應對越南的6艘。但中國預計不可能把其放在南中國海,相信會有更重要的地方利於發揮其特長。比如把雖數量有限但極具戰鬥力的“阿穆爾”級部署在東海,就會具備與日本先進的常規潛艇相對抗的能力,或許其優異的靜音性能和先進的作戰能力,也會對美國前沿部署到中國近海的艦艇構成嚴重威脅。而“元”級潛艇在“阿穆爾”級的基礎上獲得改進的靜音能力之後,限制中國常規潛艇水下生存能力的瓶頸將被打破。如果“元”級艇成功實現水下2週左右的連續靜音巡航,那麼,其突破潛在敵對國家反潛封鎖鏈的成功率將大大提升,其作戰水域、攻擊區域都將有成倍的增長。這將讓中國常規潛艇部隊作戰效能出現質的飛躍,並顯著提高中國潛艇部隊在戰時,對潛在敵對國家進行破交、狙擊、偵察、布雷等作戰行動的有效性。美國最近幾年連續租用瑞典“哥特蘭”號AIP潛艇進行反潛訓練的事例,也直接證明了中國裝備AIP潛艇後對其海軍造成的巨大壓力,以使得美國不得不思考應對的方法。而中國的造船部門通過與俄共同建造設計“阿穆爾”級潛艇,也會培養一批熟練的設計人才,並豐富潛艇設計單位的研發經驗,為將來研製作戰力更強、靜音性能更好、水下續航力更久、綜合性能更先進的新一代國產常規潛艇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加速發展的中國潛艇工業也能更快地彌補中國與世界最新潛艇科技的差距,由此,也將使得中國潛艇有更多機會出售給世界其它國家的海軍!About thes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