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以前的態度是對教練機是採外購,
根本不考慮(不屑)自製,
而蔡去年的政見就是教練機自製跟啟動下一代戰機研發,
現在蔡快上去了,
國防部就趕緊拍馬屁....
至於是否真的自製?
依目前來看是真的會去做,
只是說不確定到時候漢翔拿出來的是否有達最低標準,
而且即使通過最低標準過關,
也由於這個計畫太晚決定,
生產一定來不及,
必會造成AT-3和F5延後退役,
不過有自製總比整天只想花錢當凱子跟別人買來的好!
教練機我覺得問題還不大,
大的是下一代戰機研發,
採用垂直起降.....
當然知道台灣情勢需要這種垂直起降戰機,
但是如果連美國這種水準的,
連垂直起降都還有相當問題要克服(F-35B),
這種情況要台灣去研發垂直起降.....恐怕是浪費錢!
為何不敢斬釘截鐵講 就是漢翔用IDF的設計與技術 自己設計與製造而不用其他國家的設計
有人要到原型機飛了才相信 原型機可能都還不算 畢竟當年以色列LAVI都快做出來不都被美國幹掉
對不起 現在以色列的LAVI竟然就是義大利的那一架 哈哈 真是一個很巧合的事
以色列也才剛汰換A-4教練機 這些A-4的機齡都比起AT-3跟最後一批F-5要老不少 真有那麼急?
要不要等美國新教練機計畫? 說不定是全機都是用複合材料做出來的高性能飛機
真的自製 想到使用單位以後還不是拼命的嫌? 月亮還是外國的圓要罵就罵外國人不是比較好嗎? 哈哈
漢翔的股價也別急著漲 其實是中科院航空研究所比較需要這個案子 很多人還以為漢翔真是研發主力?
漢翔最近民航機與發動機組件代工的部分其實是主要的收入來源並非像以前完全倚賴自己軍方的需求
中科院航空研究所的研發角色其實超過漢翔 國防部砍價其實也不會手軟 漢翔有國人的期待這錢不好賺
基本上做IDF跟AT-3的大大還多半還找得到只是現在不在漢翔罷了 說不上斷層只是看要不要找來幫忙
TFE-1042其實是最合適的發動機(雖然已經造出來20多年) 近年來歐美各國沒有一款可類比的發動機
看是不是能夠有一點錢去改良一下 20年來有許多材料與空氣動力學的進步都可以用來改良並提升性能
不過應該想太多 一點感想
是報朝垂直起降和短程起降的方向去做,
到沒細說是採單一種或這兩種都包含
基本上如果是包含兩種,也就是基礎為垂直起降,就是AV-8,F-35B這種。
而如果是短程起降單一種,那就是一般非垂直起降戰機,
配合機身跟大引擎推力達到短程起降,像瑞典JAS-39這種。
不過因為多數不同報導我看到的大多都有同時談到垂直起降和短程起降這兩種,
所以我想應該是打算朝AV-8,F-35B這種垂直起降的去做。
垂直起降最難不說,
短場起降也不容易,引擎推力不夠大根本不用談,
可能還需要把戰機設計成鴨型或是三角翼來取得較好的短場起降效率,
但相對的翼面大會導致RCS跟著大......
這兩種所需技術都有點高,
以台灣來說不研究個1.20年以上是辦不到的
去跟瑞典談當初的FS-2020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