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gamer wrote:你又如何肯定,這個案子就是單純的『組裝』?完全學不到任何東西?...(恕刪) 就我所知 台灣(漢翔)做的不是只有組裝在那個 F16還沒升級的時代我就有之前的同事後來轉到漢翔去工作有次他跟我說他加工F16的零件出問題幾百萬台幣的東西壞了......
rukawa1 wrote:好像前幾個月有發生IDF...(恕刪) 工合案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在軍購戰機案中,就有差一點接到相關案件我公司規模不大,所以承接的是某個模組那個模組可以軍用也可以民用(航太相關)為了該案三次赴美開會與簽約第一次去的時候就是評估作業的可能性當年我也承做軍品,但是到了加州工廠,真的開了眼界!當時要承接的是整條完整的生產線,包含軟硬體(轉移價格三千萬美金)我們不用付任何一分錢,但是要準備場地跟自訓員工(大約300坪),以及原物料錢!這個案接下的話,我們公司的生產製造技術可以增進20年!結果沒接到!太黑暗了!
pcgamer wrote:>>聽說該彈射椅需...(恕刪) IDF飛官誤按 300萬座艙罩炸飛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1112/36894989/據了解,該座艙罩材質是明膠玻璃,加上相關零附件空軍無庫存,須向美國原廠訂購,費用將近三百萬,且至少要等上十二個月。F-16升級的組件全是美國剛研發出來不久的或是較新的技術,會授權技術轉移給台灣製造?如果真的有取得那麼多的"重要技術",(南韓買的到F-35的,跟美國要重要技術都被打槍了,何況台灣!)IDF提升的性能就沒那麼少了!而工業互惠有人說技術有相當層級,那是跟台灣民間技術來比!這些民間公司取得的轉移技術之後呢?除了製造F-16,IDF所屬零件,有幾個公司利用該技術取得多少國外訂單?有幾個公司利用該技術繼續研究下去?還是說繼續在等別人技轉給你?有時後真覺得台灣檯面上的官員好像沒有理工科畢業的,每次都是"想到了"或"買不到"才開始做,做好了之後就停止繼續研究下去,10幾年過去了,又開始"想到了"或"買不到"了,然後又急忙開始研究......><
rukawa1 wrote:F-16升級的組件全是美國剛研發出來不久的或是較新的技術,會授權技術轉移給台灣製造? 記得F16-V的升級~是台美合作,經費全數由台灣出錢...所以研究結果台灣當然也有!!!爾後其它國家的F16系列要升級到F16-V付的錢台灣也有收入~~~這應該是肯定的~~~
rukawa1 wrote:IDF飛官誤按 300...(恕刪) 明明是『座艙罩』你要掰成『彈射椅』,差太多了吧?!IDF的座艙罩當初的確是國造的沒錯,自己在m01裡挖,還可以挖到媒體發表過的航發中心自行用冷凍雞模擬鳥擊試驗座艙罩的舊聞,問題是當初產量就那麼多,生產完畢就收掉了,所以現在要改為外購。
彈射椅全世界就只有那幾家知名的有在做,也只有這幾家的能用,怎可能國產自製。座艙罩反而是自製的,漢翔做明膠玻璃蠻有一套的,雖然早期有尺寸不一的問題。有先東西外購好又便宜何須自製?重新開生產線還要有一定的量才會划算的。
pk-king- wrote:臺灣才剛要作簡配板f...(恕刪) 個人是覺得美國為了F-35有暗地限縮F-16的發展不然照F-16無極限的發展潛力現在應該已經飛到月球暗處去打狂派了當初F-16的設計到今天還是讓人無比驚艷這麼一架潛力毫無上限的戰機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minhua0317 wrote:個人是覺得美國為了F...(恕刪) 暗地限縮?F-16的機體架構極限就這樣了,能大幅開發/擴充的能力在近二十年內都做得差不多了,再怎麼改也不會有更大幅度的改進,不要期望洛馬公司能把F-16魔改成F-22或是F-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