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sk wrote:因为美国在海上人走后自己让飞船沉到海里面,中国和俄罗斯还得回收利用,什么说都是铜铜铁铁的,买给收废旧也是几十块钱,总结起来就是有钱任性) 別在這邊鬼扯,美國的太空船都有回收,就連水星計畫時,因意外沈掉的那艘,38年後也撈上來了。唯一的理由是,整個太平洋都是我家的
houmh wrote:主要原因是美國城市化...(恕刪) 美國無人區很少,就算是戈壁灘,還有拉斯維加斯這樣的城市,小城鎮更不必說了。最關鍵之處在於無人區面積不夠大。況且美國西部地區可是有很多的大城市。
理由是傳統,因為美國從開始就選擇海上微降落地點,安全方便且回收容易,所以就一直繼續不用費心改了。反正五大洋都是美國的,除非哪天五大洋有哪裡美國去不了,不然這個傳統應該會一直延續下去....BTW, 中國跟前蘇聯(現在的俄羅斯)選擇陸地的原因也不是無人區廣大,是擔心降落點選海洋的話,可能東西不小心就被老美先攔截扣住了....
那只跟海上實力有關,跟你海岸線狀況無關,美國一堆在大西洋降落在加勒比海小島中間,太平洋也一堆降落在三大群島中間的,阿姆斯壯那次失敗的雙子星8號還降在西太平洋,沖繩外海,都降落到亞洲門戶上,這跟自家門口海岸應該扯不上關係了吧...
挑選降落地點主要是政治因素而非技術問題,海上降落的優點是不容易砸到人,降落區域也能盡量選擇靠近赤道的位子減低風險,當你有個強大的艦隊時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或是降落技術的精度太遜時也不得不選擇,例如上世紀70年代解放軍首次破天荒大艦隊出航,就是為了打撈東風5的數據回收艙.如果很不幸你沒有夠屌的艦隊可以保證安全回收,好死不死領土又離赤道有點遠,那就只能砸錢在提升降落精度上由陸地回收,這一方面需要設計一條複雜的返地軌道,二方面也要加裝反推火箭減低著陸衝擊力,可想而知這就限制了回收艙的的重量跟容量,但是好處是必要的時候也能選擇在水面降落,整體來說算是次佳的選擇.
sp0609 wrote:例如上世紀70年代解放軍首次破天荒大艦隊出航,就是為了打撈東風5的數據回收艙....(恕刪) 你記錯了。向南太平洋發射洲際彈道導彈是1980年,而且那是因為中國的幅員不足以讓發射和濺落點都在國內。第一次衛星返回艙回收(1975年)是在陸地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