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強弓與蜂眼 中科院證實研發

懶人國 wrote:
強弓是英國的強弓手最...(恕刪)


愛國者三型在30公里高度做50G瞬間轉彎

愛國者2型在15公里高度做30G瞬間轉彎

天弓3型45公里高度做35G瞬間轉彎

如沒有輕型大氣層外動能攔截彈頭(LEAP)的技術, 直接撞擊是別想了, 所以若可用化學藥品去吃東風的外殼, 希望中科院可以找到打不準但可以解決的方法, 或是真打到台北市, 那就2枚在70公里先看看, 若不行再降低天弓3的攔截高度
不知道中科院有沒有下一代主力戰機的發展計畫?

台灣空軍主力目前主力戰機,IDF/F16/幻象,都是上世紀90年代成軍的,
F16目前有性能提升案,IDF也有翔昇計畫,戰力還可以維持一段時間,
但幻象因為跟老法關係搞砸了,不但不可能升級,連零件也快拿不到,
但不管怎麼升級,這些飛機性能相對於老共的新一代戰機,如殲10,殲11,殲15,
甚至是隱形戰機等殲20/殲31等相比,性能戰力都已經相對落後.

而如何掌握空優,是台海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如果未來台海發生戰爭衝突,
一旦台灣空軍失去空優,台灣海軍與陸軍也將很快會失守,
如何能繼續維持台灣空軍的空優實力,真的已經刻不容緩的地步了.

希望主事者能早日尋求應應方案,早日規劃台灣空軍下一代主力戰機,
不要像海軍潛艦那樣,經過10多年後還是一無所有~




ROC Paratroopers wrote: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9157927.shtml
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冠群今天在立法院證實,2015年的科研計畫有「強弓」、「蜂眼」等高性能武器系統。
知情人士透露,強弓案即是目前天弓三型反飛彈系統的的增程型,可在中國大陸導彈進入大氣層時,予以攔截擊毀。蜂眼案則是最新型的3D偵搜雷達,可精準提供防禦系統。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天邀請國防部、中科院報告103年度工作報告及104年度政策規劃,以及國產雲豹甲車從研發至今超過10年,遲未量產及成軍的成因與改進作為等。

wucl_2008 wrote:
不知道中科院有沒有下...(恕刪)


放心好了!
國軍"不可能"想那麼遠!

F-16剛升級,
還可以用20年,
所以現在空軍除了"幻想"F-35外,
不會去做任何事,
更不要去肖想自製下一代戰機!

除非等到F-16變成"寡婦機"時(20年後),
空軍才會在那裏拼命想辦法,
就如同現在說要造潛艦一樣!
所以說那些老師米蟲真應該跟這些先賢先烈下跪
J-10的性能要跟哪個批次的F-16比較才有優勢?
目前看來 J-10B應該差不多是略低於F-16A/B MLU的水準.........

wucl_2008 wrote:
不知道中科院有沒有下...(恕刪)
說到一個重點, 彈道飛彈的拋物線攻擊路徑是固定的, 所以飛行路徑是可以事先預測(但還是需要長程雷達在SRBM飛彈剛發射爬升時 就進行偵測,好爭取時間 讓ATBM火控電腦計算彈道/落點), 之前看國軍在反飛彈方面的訊息, 就有提出在中共SRBM必經路徑上 事先計算ATBM攔截點.

愛三ATBM因為彈體本身就有有向量推力,可以在最後關頭調整姿態,直接撞擊, 中科院近期也宣布掌握飛彈向量推力的引擎/燃料技術, 應該會用在這批新開發的飛彈上......不過小弟懷疑這計畫說 不定只是中科院用來掩護不知名長程導彈的名目......

newshunshan wrote:
除非美國願意賣台灣 ...(恕刪)

cche1079 wrote:
不過小弟懷疑這計畫說 不定只是中科院用來掩護不知名長程導彈的名目...(恕刪)


我倒是比較好奇, 台灣為何會想要將地對地導彈, 用 衝壓發動機 與 天弓 結合, 請問這樣有什麼好處

好像沒有人這樣做過, 或者這是台灣不能發展短程地對地導彈的替代方法

會不會太貴又不好用

我還是比較喜歡探空火箭
newshunshan wrote:
愛國者三型在30公里...(恕刪)

天弓三型的定位是以消滅具有高威脅性的先進匿蹤目標為主 包括匿蹤戰機(F-22戰機匿蹤等級太高可能無法攔截).巡弋飛彈 反輻射飛彈都是天弓三型飛彈設計用來"照顧"的對象
再搭配 愛國者三型飛彈 台灣應該自豪台灣的防空網之堅強已經到達只有F-22戰機和射程1000公里以上的彈道飛彈才能突破之境界

cche1079 wrote:
說到一個重點, 彈道...(恕刪)

彈道飛彈的拋物線攻擊路徑是固定的, 所以飛行路徑是可以事先預測>雖然某些彈道飛彈號稱可以機動變軌躲避攔截,但是ATBM依然可以用資料鏈更新目標資料進行追蹤或是加上末端主動雷達導引或紅外線影像導引 去攻擊攔截機動變軌的彈道飛彈
原理就跟ESSM飛彈攔截進行高G機動躲避攔截的超音速靶彈差不多

cche1079 wrote:
說到一個重點, 彈道飛彈的拋物線攻擊路徑是固定的, 所以飛行路徑是可以事先預測(但還是需要長程雷達在SRBM飛彈剛發射爬升時 就進行偵測,好爭取時間 讓ATBM火控電腦計算彈道/落點), 之前看國軍在反飛彈方面的訊息, 就有提出在中共SRBM必經路徑上 事先計算ATBM攔截點.
...(恕刪)


這是我們正在努力的方向.

愛國者3型抵台 介面無法整合戰力減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8889749.shtml
長程預警雷達與愛三之間,必須透過三軍指管通資情監偵的迅安系統即時接收,識別空中飛行物航跡,讓愛國者三型飛彈及早鎖定目標,但目前介面、飛彈情資整合,與接戰程序的建立上,都遭遇瓶頸,台美還沒有解決方案。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