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漫談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蘇聯-該終結謠言了—-那些說蘇聯只重視軍用科技,不重視民生科技的

foxrus wrote:
這論壇很多文盲連俄羅...(恕刪)


重複發文
自刪
abc003 wrote:
第三產業是寄生在第二產業(工業生產)之上的 炒金融和炒房地產對民生一點幫助都沒有
...(恕刪)


這套原教旨馬克思主義的觀念早就破產了。
社會「自動」實現消費品和生產要素合理配置的機制是必要的。取消這個機制,代之以「國家計劃委員會」之類已被證明是不可行的。
種蘋果的人吃了太多蘋果,不再想吃蘋果而想吃梨;種梨的吃了太多的梨之後想吃蘋果。這叫作邊際效用遞減。
做水果生意的人看似沒有產出,但是他的職業幫助實現了產品的優化配置,社會總效用就增加了。

abc003 wrote:
其實在90年代 蘇聯已經開始建設手機通訊網路了
他的標準和西方國家使用的2G CDMA不同的...(恕刪)


當然跟2G不同,因為它的技術連1980年代西方的1G(類比訊號FDMA)都不如。
第13張圖那台膝上型電腦

原始設計可能不是俄國

如果規格是

AC輸入無電池(當年有配鉛酸電池的機種)

無硬碟(當年的硬碟約5~30MB)

CPU為6800或6802或6805

64K~256K SRAM

那就可能是台灣出過去的

當年台灣有家強榜出這個到俄國

沒拿到現金,用木材跟鋁錠交換

但是無法處理原材料,這家公司3~4年就倒了!

我為何知道?因為電源是我設計的!
moriarty1 wrote:
當然跟2G不同,因為...(恕刪)



你在睜眼說瞎話根本沒看完文章

當時蘇聯已經有2G行動通訊的基礎建射了 2G行動通訊的架構是蜂窩通訊也就是蜂巢式基地台收發基站

需要大量建設基地台基站 這跟1G通訊不同

另外無線電技術最早也是俄羅斯人 波波夫發明的

一般認為是馬可尼發明的無線電通信,而俄羅斯人尊波波夫為無線電發明



「阿爾泰」系統之後,蘇聯新一代的移動通訊系統於80年代初開始研製,1985年後受「改革」影響遭遇經費問題,80年代末儘管研製完成並準備推廣,但最終因經濟政治局勢動盪而被放棄。目前僅能知道,沃羅涅日通訊科學研究所和其它相關企業將新系統定名為「Волемот」,即參與項目的科研工作者所在地的簡寫:Во-沃羅涅日,ле-列寧格勒,мо-馬洛傑維奇,т-捷爾諾波爾。新系統是完全意義上的無線通信——大量使用基站,全信號覆蓋,從一個基站覆蓋區進入另一個覆蓋區時可保證無信號丟失現象。運動過程中可保證通話不中斷,不被干擾。用戶在一個蘇聯城市註冊移動通訊號碼後,在其它蘇聯城市中也可使用。新系統的基站使用330兆赫頻率,每個基站的信號能覆蓋數十平方公里範圍,能為農村居民,集體農莊莊員,在別墅度假的居民和旅行者提供通訊服務。
當然,蘇聯在自己最後的時刻還是建立起了完全意義的無線通訊:1991年9月9日,離解體僅有三個半月時,列寧格勒」Дельта Телеком」開始運作,而在此一年半之前,蘇聯完成了這套系統的配套安裝工作。





亞歷山大·斯塔帕諾維奇·波波夫(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Степанович Попов,1859年3月16日-1906年1月13日),俄國物理學家和電力工程師,是研究電磁波的先驅。

波波夫出生於烏拉爾山區的一個小村莊,父親是一位神父,1877年進入彼得堡大學學習,1892年畢業後留校在實驗室工作,1893年到俄國海軍喀琅施塔得魚雷學校任教。

波波夫於1894年發明了第一架無線電接收器,一個金屬檢波器,1895年改進成接收閃電發出的電磁波裝置,同年5月7日他在彼得堡物理和化學協會物理學部年會上演示了他製成的一架無線電接收裝置-雷電指示器,這一天後來被俄羅斯定為「無線電日」慶祝。7月將這個裝置安裝在聖彼得堡林學院的氣象站中,幾個月後發表了一篇論文說明這種裝置可以接收人工震盪源的信號。1896年3月在彼得堡物理學年會時,在彼得堡大學的兩座建築物、距離約為250米之間進行了發送和接收電磁波信號的實驗,這比義大利物理學家馬可尼於1896年6月取得專利的裝置要早。

1898年他和俄國海軍一起進行了10 千米距離的海岸和軍艦之間的通信實驗,1899年實現了50千米通信。但由於馬可尼先取得了專利,國際上一般認為是馬可尼發明的無線電通信,而俄羅斯人尊波波夫為無線電發明人。

1900年俄國海軍在波波夫的指導下在波羅的海中的高戈蘭島設立了無線電站,和芬蘭沿海城市科特卡之間實現了無線電通訊。(當時芬蘭屬於沙皇俄國),2月5日發出第一條信息,到了4月份,破冰船愛爾馬克號前往高戈蘭島解救被冰困住的戰艦,同時解救出50名芬蘭漁民,無線電站已經成功地發送了440條信息,這時馬可尼剛開始第一次通信實驗。

1901年波波夫被任命為電技術研究所的教授,1905年被選為研究所所長,年底健康狀況惡化,翌年初即死於腦溢血。

還有門德列夫 化學元數周期表 也是俄羅斯人發明的

如果沒有俄羅斯人對基礎科學的貢獻

現在很多東西也不會有 包括手機 無線電 托卡馬克裝置 載人太空飛行 等等等



現在國際熱核實驗ITER 這個比美大強子對撞機的國際科研計劃

使用的托卡馬克裝制 環形的磁約束核融核裝置

也是以蘇聯科學家托卡馬克的名子命名的


契倫科夫輻射 也是蘇聯科學家發現的物理現象



現代隱形飛機首次成為可能是在,通過開發一個數學模型彼得·烏菲莫切夫,一名俄羅斯科學家,開發了一個名為迴聲1.迴聲計算機程序,使我們能夠預測雷達簽名與平板製成的飛機,被稱為方面。當丹尼斯奧弗霍爾澤,數學家工作的洛克希德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的飛機,


彼得·烏菲莫切夫(俄語:Пётр Я́ковлевич Уфи́мцев,1931年-),蘇聯科學家,被認為是現代匿蹤飛機技術的創意推動者,在1960年代,他開始研究簡單二維物體的電磁波反射方程。

1964年,他在《莫斯科學院無線電工程學報》上發表了一篇頗有創意的論文「物理衍射理論中的邊緣波行為」。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出,物體對雷達電磁波的反射強度和物體的尺寸大小無關,而和邊緣佈局有比例關係。烏菲莫切夫說明了如何計算飛機表面和邊緣的雷達反射面。從他的理論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使一個很大的飛機,仍然可以被設計成能夠「匿蹤」的。

他的大部分研究成果被翻譯成英語,到了1970年代,美國科學家發展了一些烏菲莫切夫的理論,發明了飛機「匿蹤」的概念。


abc003 wrote:
你在睜眼說瞎話根本沒...(恕刪)


你的引用裡面似乎沒有一個字提到它是數位化的系統。
1G就是蜂巢網路,這一點跟2G沒區別。
類比還是數位,以及實現信道複用的方式(FDMA->TDMA、CDMA即頻分->時分、碼分)才是1G和2G的關鍵區別。

larry-han wrote:
第13張圖那台膝上型...(恕刪)


第13張圖那台電腦, 看接下的幾張圖, 就知道那台是 Intel 8088 的電腦, 還跑 微軟的 MS-DOS 3.20, 那台不會是蘇聯自行開發, 應該是找國外廠商代工的.


冷戰時期蘇聯的科技跟軍事的確是比美國更強一點
但最後蘇聯還是垮了啊,因為經濟輸美國太多了...
Hamata wrote:
第13張圖那台電腦,...(恕刪)




這臺老式PC電腦就是蘇聯生產的瑪瑙—4。瑪瑙—4是山寨APPLE—II的電腦 當然長得很類似

蘇聯研發的西洋棋遊戲




初代《俄羅斯方塊》街機版海報,當然這是蘇聯版。
《俄羅斯方塊》(TETRIS)的發明人是一位名叫阿列克謝·帕吉特羅夫的前蘇聯科學家,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人會把遊戲翻譯成「俄羅斯方塊」的原因。《俄羅斯方塊》的玩法很簡單,就是把一堆方塊扭過來搬過去,然後插進空缺裡。關於遊戲的誕生説法不一。一説是帕吉特羅夫同志生病臥榻,傻傻地盯著天花板看,因為天花板是一個個的方塊組成的,所以他腦袋瓜裡就產生了這樣一個奇怪的想法。
另一種説法則是説《俄羅斯方塊》是美蘇冷戰的怪胎。雖然遊戲的發明人是蘇聯人,但遊戲卻是由美國人構思的。阿列克謝有一次翻閱書籍時,偶然看了一本美國人寫的數學書。書中有一道很有意思的題目。在下面不同形狀的空當中,你必須找到合適的方塊把空當填起來。這一道訓練思維能力的數學題引起了阿列克謝的注意,於是《俄羅斯方塊》誕生了。
頗有意思的還是《俄羅斯方塊》在冷戰時期還被當做是政治宣傳的工具。有個PC版《俄羅斯方塊》的背景圖是80奧運、紅場閱兵和加加林上太空之類的。就連GAME BOY版《俄羅斯方塊》的宣傳語就是「來自蘇聯的遊戲」。





蘇聯研發的街機遊戲
Hamata wrote:
第13張圖那台電腦, 看接下的幾張圖, 就知道那台是 Intel 8088 的電腦, 還跑 微軟的 MS-DOS 3.20, 那台不會是蘇聯自行開發, 應該是找國外廠商代工的.


你是不是指這台蘇聯產筆記型電腦

Электроника МС 1504 (ПК-300)



Электроника МС 1504 <- WIKI有介紹

這裡有詳細說明

這是兼容英特爾80X86的電腦 作業系統的確是西方的

為了讓軟體能夠兼容 所以必須用微軟

但是PC硬體是蘇聯自己製造的 當時會做X86 CPU的不只英特爾 和AMD 還有許多10家CPU廠商後來都倒閉了

CPU是КР1834ВМ86 (i80C86 совместимый)

所以根本不是英特爾



電子 MS 1504 -第一個蘇維埃便攜式個人電腦的外形尺寸“ 筆記本電腦 “處理器KR1834VM86(i80C86兼容)。原本在PC-300的名稱和550美元的價格[1]。作為原型使用的一個小型便攜式電腦«T1100 PLUS»東芝公司(EN)。


CPU:KR1834VM86在4.77Mhz和7.16Mhz的時鐘頻率。
位處理器:16 位元
數據總線寬度:8位
內存:RAM - 640 KB
Видеоконтроллер:CGA
毛重:4.5公斤(含電池)

接口

並行接口:IRPR-M(並口)
串行接口:聯合C2(RS-232)
接口,用於連接外部顯示器多色GOST 28406-89(RGB)
與GOST 28406-89(VIDEO)連接外接顯示器的單色按照界面
以容量為360字節連接一個外部驅動器5.25“的能力。
控制器2個3.5“驅動器
信道的數量與軟盤接口:2
格式化後的容量 - 720 KB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