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中共解放軍測試高超音速飛彈 Wu-14可達10馬赫..這東西飛彈防禦系統 因該沒辦法欄截..

至於為什麼要讓末段有滑翔能力呢

有兩種可能性

1.一種是單純的提高彈道導彈突防能力 類似俄羅斯的白楊M和亞爾斯打固定目標

2.第二種可能是用來反航母 打機動目標 這樣航母幾乎不可能攔截也不用搞什麼飽和攻擊浪費錢了

1發就命中航母 不需要上百沒反艦導彈保合攻擊去對抗神盾艦

但是第二種方案困難點在如果沒有解決黑障問題

在10倍音速飛行時

重返大氣層 空氣摩擦產生的高熱達數萬度 會離子化空氣中自由電子和裸原子 形成電漿體會隔絕通訊和電磁波

就很難在10倍音速下制導 不管是指令制導 還是雷達波主動制導 都要求電磁波能通過

而黑障周圍就是產生電漿體會隔絕通訊 這個物理定律的瓶頸要讓開他的限制是很困難的

例如美國1980年代的 潘星2導彈 雖然也能末段雷達制導但是在大氣層外重返大氣層階段之前主動雷達開機

似乎之後利用減速度7倍音速

之後在利用彈頭尾部末端的電漿稀薄之處來通訊

但潘星II型他也只能打固定目標 無法對移動目標打擊 如果研發成功英美搞了100年的航母體系作戰會廢掉

abc003 wrote:
重返大氣層 空氣摩擦產生的高熱達數萬度 會離子化空氣中自由電子和裸原子 形成電漿體會隔
絕通訊和電磁波...(恕刪)



如果是一般載人重返地球載具 , 由於要由二十幾倍音速大幅減速至時速兩三百公里 , 所以

只好用熱能來換動能 , 以最大迎風面增加空氣摩擦力來降速 , 這種情況下溫度當然高囉 !


不過彈道飛彈卻不必減速 , 重返大氣後幾十秒便擊中目標 , 累積熱能不多 , 所以基本上沒

有溫度過高問題 . 事實上現在在新型彈道飛彈 , 很多都是倚靠GPS作為重返大氣後調整末端

修正哩 ! GPS信號多微弱你應該曉得吧 ?


至於30年前的潘興二號飛彈之所以需要減速 , 純粹是當年但載電腦速度不夠快 , 無法在短時

間內完成比對地貌雷達資料庫比對工作 . 以現今科技 , 就算仍以雷達做為索敵目標方式(其實

現在攻擊固定目標 大家都已改用GPS之類定位了) , 當然飛彈是不必減速的囉 ~

piwu0531 wrote:
如果是一般載人重返地...(恕刪)


重點在於黑障區會屏蔽所有電磁波

而且因為彈頭重返大氣層的時間短 所以速度更高溫度也更高 電漿體只會比太空船返回艙更厚而不是更薄

太空船重返大氣層時角度很淺 頂多是15度角 返回時間可以達到數分鐘

但是彈道導彈彈頭因為是無人的 且單次使用 可以承受更高G力和速度和溫度 返回時間只有數十秒

所以溫度只會更高 動能在更短的時間裡消耗掉

GSP頂多只能用在中斷制導 末段"製導"技術沒有一個國家有

末段只能機動變軌 無法進行製導

因為彈頭外圍那層火球等離子體會屏蔽電磁波和所有通訊 是無法製導的 這是物理學定律的瓶頸

不論是雷達波還是無線電指令都無法穿過

至少沒有國家證實過 公開過實驗數據

至於重返大氣層 如果從同溫層開始計算80KM開始到達大氣層稠密處 10倍音速就是3.4KM/S 公里/每秒

至少需要20~30秒的時間通過黑障區

這20秒航母是可以移動的 以航母35節航速計算 20秒已經移動了500公尺

沒有末制導技術的化這樣命中航母精度會在數百米以上

俄羅斯的白楊M和亞爾斯能夠末段機動變軌 是用來打固定目標的

但是制導指的是要和目標物交換訊息 以進行機動追殺你要時刻更新目標的位置和速度

這樣要讓彈頭和外接通訊 不管是雷達波或是無線電指令












abc003 wrote:
GSP頂多只能用在中斷制導 末段"製導"技術沒有一個國家有

末段只能機動變軌 無法進行製導 ...(恕刪)



喔 ~ 您可能搞錯了 ~


新型的彈道飛彈末段就是要由GPS制導 , 才能攻擊點目標的呀 !! 有些甚至可以配備鑽

地彈頭並垂直攻擊增加破壞力哩 ~

要不然一般中短程彈道飛彈自返回角度約40度至60度 , 也就是說自返回大氣至擊中目標

至少要跑一百多公里 , 沒有終端修正的話 , 偏移量太驚人囉 ~




ATACMS - Block IA Unitary






abc003 wrote:

但是彈道導彈彈頭因為是無人的 且單次使用 可以承受更高G力和速度和溫度 返回時間只

有數十秒所以溫度只會更高 動能在更短的時間裡消耗掉...(恕刪)



喔 ~ 您這裡也搞錯了啦 ~

彈道飛彈在擊中目標前並不必減速 , 所以不需借助空氣摩擦來消耗動能 ! 自然不需產生高熱 .


事實上 , 以一般兩千八百公里等級的中程彈道飛彈來說 , 擊靶速度可達14馬赫 , 而洲際

飛彈的擊靶速度更高達20馬赫以上哩 !!
piwu0531 wrote:
喔 ~ 您可能搞錯了...(恕刪)


打固定目標並不需要末端制導

只需要慣性導航系統(陀螺儀+加速度計) 這是不需要外界傳遞任何資訊的 彈道飛彈 目前末端根本不能制導

目前只有中斷制導配合衛星導航 中程導彈的CEP(圓概率偏差)可以達到數十米之內 洲際導彈CEP在100公尺內

末段製導是前沿科學 就跟太空戰機 雷射砲一樣只是說說而以

實際上沒有國家已經做出來 請不要相信偽科學 和媒體炒作 東風21D很可能根本不存在 只是一種戰略欺騙

piwu0531 wrote:
喔 ~ 您可能搞錯了...(恕刪)


MGM-140 ATACMS 可以從M270多管火箭炮系統上發射

這是美國的戰術導彈系統 這是短程的導彈射程不到500公里

就很類似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 或圓點U

ATACMS重返大氣層的速度是1500M/S 只有4.4倍音速 當然可以末段製導 這速度比反艦巡航導彈快一點而以

洲際導彈不需要任何制導都不會改變CEP太多 如果要核轟炸一座城市 半徑如果是10公里....

ICBM光靠激光陀螺儀 光纖陀螺儀 還有重力異常數據庫 也可以把CEP壓在200米以內

慣性導航系統INS=陀螺儀+加速度計 這些都是封閉的系統並不需要跟外界交換任何資訊

核大戰爆發的時候衛星是會被反衛星武器摧毀的


性能特點
修改 MGM-140A ATACMS 1座 MGM-140B ATACMS 1A座 MGM-164A ATACMS 2座 MGM-164B ATACMS 2A座 MGM-168A ATACMS座4A
開始運作的一年 1991 1998年 2003 作品被停止了在2003年 2003
步數 1 1 1 1 1
長度 3.96米 3.96米 3.96米 4.00米 4.00米
直徑 0.61米 0.61米 0.61米 0.61米 0.61米
跨度 1.4米 1.4米 1.4米 1.4米 1.4米
重量 1670公斤 1320千克 1480公斤 不適用 不適用
馬薩礦工 560公斤 160公斤 268千克 不適用 227公斤
float類型 WHAT Kassyetnaya
950 M74
WHAT Kassyetnaya 275 M74 Kassyetnaya
13 samonavodyashikhsya DID BAT Kassyetnaya
6 WHAT samonavodyashikhsyaP³II-BAT Осколочно-фугасная
WDU-18 / B
靶場 165公里 300公里 140公里 220公里 270公里
控制類型 INS INS + GPS INS + GPS INS + GPS INS + GPS
精度(CHED) 225-250米 小於100μm 200米 小於100μm 10-20米



https://ru.wikipedia.org/wiki/MGM-140_ATACMS

abc003 wrote:
MGM-140 AT...(恕刪)


喔 ~ 你又搞錯了啦 ~

如果沒有大幅減速產生高熱 , 十幾馬赫的中程彈道飛彈以雷達索敵根本一點問題都沒
有啦 ~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 S-400速度是12倍音速 , 並能擊落400公里外的飛行中目標 ~~
該不會是俄羅斯那邊天氣冷, 物理定律與台灣這邊不同吧 ??

S-400最大射程400km是指以彈道模式飛行的最大距離 ~ 雖然在這個距離只能攻擊大型飛
機 ~ 不過再怎麼說飛機還是比航母快多了吧 ? 這個彈道的頂點是185km ~

而且S-400這種防空飛彈還不是最恐怖的 , 另一種53T6專職反彈道飛彈更是可在三秒內
加速到5.5 km/sec(15倍音速) !


簡直是不把台灣網友這些什麼黑障呀 減速呀什麼的規定放在眼內 .. 真是氣死人啦



53T6試射影片
piwu0531 wrote:
喔 ~ 你又搞錯了啦...(恕刪)


錯很大S-400是一個系統 不是一種型號的導彈

包括 48N6E,48N6E2,48N6EZ,9M96E2,40N6E 5種型號的攔截彈

並且發射管可以和S-300的攔截彈實現通用化


48N6E 48N6E2 48N6EZ 攔截彈的速度最高只有7倍音速(在大氣層內)

40N60E在大氣層之外的反導攔截彈才能達到12倍音速 這實已經跑出大氣層外反導了當然可以達到12倍音速



S-400凱旋防空導彈

導彈型號 推出年 射程公里 最大速度公尺/秒 靶目標,米/秒的速度 長度,米 直徑,mm 重量,kg 彈頭重量,公斤 制導方式

48N6E / 48N6 1992年 150 2100公尺/秒 7,5 519 1800-1900 143-145 半主動雷達尋的無線電


48N6E2 / 48N6M 1992年 200 2100 公尺/秒 2800 7,5 519 1800-1900 150 半主動雷達尋的無線電


48N6E3 / 48N6-2 / 48N6DM ? 250 2500 高達4800 7,5 519 1800-1900 180 半主動雷達尋的無線電

9M96E2 / 9M96M 不出口 1999 120 / 1-135 1000公尺/秒 240 420 24 主動雷達制導

9M96E 40 333 主動雷達制導
40N6E 2008 高達400公里 185 主動/半主動尋的


-----------------------

在40N6很長程導彈能夠摧毀射程可達空中目標可達400公里(250英里)。主動雷達尋的彈頭。(2012年預計)從地面打擊目標的視線(用於尋的導彈,可以),是為了尋找目標。系統的S - 400可以在185公里的高度擊中目標。

該48N6DM遠程導彈能夠摧毀射程可達空中目標可達250公里(160英里)的。半主動雷達尋的頭。


該48H6E3 / 48H6E2 -該二百分之二百五十○公里,目標速度4800 /2800米/秒,火箭速度2000米/秒。[ 10 ]

該9M96E2 [ 38 ]增程導彈能夠摧毀射程可達空中目標可達120公里(75英里),飛行高度為5m〜30公里,。它具有抗快速,機動目標,如戰鬥機的最高命中率。重量420千克。主動雷達尋的頭。


該9M96E中程導彈(40公里),飛行高度20公里重量333千克。主動雷達尋的頭。[ 34 ]


在9M96(不適用於出口)中程導彈。範圍更120公里,對目標的破壞1火箭(0.9為飛機和無人機的機動- 0.8)的概率很高。可以在機動的高度35 [ 39 ]與超過20克,這大大增加了破壞彈道導彈中,短範圍的效率的過載公里。[ 21 ]
該反導能力是在附近(現在無效)允許的最大反彈道導彈條約。


新的反導77N6-N和77N6-N1在2014年進入服役據說惰性/動能反導能力添加到系統中。[ 40 ]同樣的導彈也將使用的S-500,它有一個明確提出反洲際彈道導彈的作用。[ 41 ]

只有1系統,包括多達八個師(營)可控制多達72個發射器,最大為384 [ 42 ]導彈(包括導彈,射程不超過250公里),[ 26 ] [ 27 ]導彈發射的彈射器的高度超過30米。這增加了最大範圍,並降低最低。[ 22 ]在實際的投籃命中率達到了慘敗56公里的高度[ 43 ]


能夠達到10倍音速以上基本上都是出大氣層外反導的攔截彈

大氣層內飛行的低彈道攔截導但都是針對巡航導彈 飛機這類低空目標採取低彈到 只有7倍音速


abc003 wrote:
錯很大S-400是一...(恕刪)


喔 你又被唬了啦 ~

S400反導範圍只有幾十公里 , 比起反飛機時的射程差遠啦 !


最大飛行速度:

12馬赫 (40N6飛彈)
7馬赫(48N6飛彈)
5馬赫(9M96飛彈)


有效射程:

400 km (40N6飛彈)
250 km (48N6飛彈)
120 km (9M96飛彈)


有效射高

25-30,000 米


還有你有一個搞不清楚的地方是 , 彈道飛彈射程愈遠 , 返回角度就愈小 . 洲際飛彈的返回

角度甚至不到25度 ! 也就是說必須在大氣圈內飛行極長距離 ~ 這就是為何新型洲際飛彈需

要末端制導(以GPS或其他方式)才能縮小誤差的原因呀 !!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