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自製潛艇參考俄羅斯"食人魚級"如何


typetin wrote:
為什麼美國人這麼可惡...(恕刪)


老實說這方面我們的反諜報作得真的很差

新購置的空中預警機、反潛機的參數和部屬配置就外流了...

偵破的間諜多數是中高階將領...

花大錢買來的樂山雷達 由美軍駐軍管理維護

呵呵
吾為台中人 不食台中米
當海軍,空軍都受創時,雷達站也完蛋時,自走魚雷是要怎樣遙控啊!

我是人,我反咳!

john0002 wrote:
當海軍,空軍都受創時,雷達站也完蛋時,自走魚雷是要怎樣遙控啊!...(恕刪)


那種時候,只裝備2顆魚雷,還要不時上浮換氣的【食人魚】,怎可能存活啊?

john0002 wrote:
當海軍,空軍都受創時...(恕刪)


大概只能讓他定點繞圈圈
這種潛艦的技術水平 其實跟一兩千噸的相去不遠 如果是要自製的話就不要浪費太多時間了

買的話 或許可以評估看看 至少上次北韓不也是偷襲得逞 小型潛艦總是比沒有好

但是現在美蘇情勢緊張成這個樣子 我們這條看門狗怎麼可能會不識趣去跟"敵人"交易

前幾樓說的沒錯 美國就怕台灣把潛艦拿來當作反制武器 恨不得拿一條鏈子綁了台灣的潛艦

這個論調出於十幾年前的美國的海軍行政部門 所以才會拿那些不對等條件要我們海軍吞下去

那是買得到才有鬼 或許現在的時空背景不一樣 但誰曉得那一天又會發生美國海軍擔心的事
不過實際上潛艇對台灣的用途不是在海峽,因為台灣海峽太淺。

但是佈署在南北海域就大幅強化海軍的水下作戰能力,還可以反封鎖,所以這種航程短的小型潛艇還是不適合。

不過我們應該也買不到吧?
使用小型(或微型)潛艦,先要看她能做甚麼?再問我們要她做甚麼?
單以本文所引用的食人魚級潛艇而言,弱點顯而易見:
1、航程短
2、潛航時間短
3、酬載量低
4、發電功率低,勢必戰系或偵測系統效能低
5、組員維生系統不足以支撐長期離港操作
我們要她做甚麼?
1、滲透形式的特戰。(這蠻適合的)
2、造成敵方心理壓力,拖延行進進度。(這一點效果是有的)
3、潛航埋伏,伺機攻擊船團主體;這倒是有極大的討論空間。
這種航程短、航速慢的小型潛艇是無法佈署在離岸太遠的地方去「追獵」艦艇的。只能佈署在近岸預計敵登陸點,那麼使用水雷會不會更好一點,現代的智能形式水雷,根本就是顆套了殼的主動式魚雷,啟動方式除了磁性,還有水壓(船艦排水噸位)、聲紋(不用太細,抓槳葉尺寸即可)、還有紅外線偵測(這不提了)。這比前面提及的「無線電遙控」自走式水雷高明多了吧!也比只能帶兩發魚雷的小型潛艦好用多了。
就算是佈署傳統形式的繫留式水雷,阻絕效果也比較好!清除水雷比清除地雷困難一點,就算用直升機掃雷,還是停留在一顆一顆的找出來予以引爆,沒有甚麼導爆索、掃雷車這種快速通行的方式。海軍這幾年一直有獵雷艦性能上的提升計畫就是這個原因。
另外,潛艦的作戰方式也值得討論:
1、潛艦到現代為止,因為水底通訊技術及隱匿的需求,還是海底的獨行俠,就算二戰納粹海軍的U-BOAT,也是劃定各潛艦游曳區,採無差別攻擊,主要對象是貨輪,就算偶有圍攻戰術,也是在確知無敵情顧慮(反潛兵力)下,各艦用燈號聯繫,甚至於採浮航方式,用艦砲擊沉。
以現代軍事船團行進而言,潛艦、反潛機、預警機一定先行,小型潛艦試圖運用數量優勢「狼群攻擊」的條件根本不存在。
2、潛艦噸位大小與其隱匿條件不一定成正比!主要是戰術迴避或本體靜音科技。就像是F-22一定比F-16的隱匿條件好很多!多年前一架幻象墬海,也是靠側掃聲納及ROV精準定位予以打撈上岸,現代反潛使用的探測裝備比之功能強大許多,小型潛艦很難有突擊的機會。
3、魚雷攻擊雖然強大,但是射程短、噪音大,對攻擊方而言必須身陷險境,絕非上策。
對於已經擁有「潛射魚叉飛彈」的我國,籌建小型潛艦,感覺是戰略運用上的退步。

Funnyshow wrote:
啟動方式除了磁性,還有水壓(船艦排水噸位)、聲紋(不用太細,抓槳葉尺寸即可)、還有紅外線偵測(這不提了)。這比前面提及的「無線電遙控」自走式水雷高明多了吧...(恕刪)


已喊出「自走式」水雷,當然不是找個人用無線電操作它去撞船,是已經包含尋標器(聲納,。。),再以遠程無線電遙控它推進佈署到敵航道和軍港潛伏後,它用自己的尋標頭自己去找敵艦攻擊。

智能或弱智水雷都需要飛機或船艦去佈雷,這對台灣來說大概來不及派機艦出去佈,就等著打台澎防衛戰了。有必要發展它自己在水下跑一大段路去就定位的方法。或無線搖控,或慣性導航,就是不靠機艦。或許可發展一個水下無人載具,有充份的燃料或電力長程推進和良好的遙控或制導方法(電腦計算GPS軌跡?水下慣性導航?遠端無線遙控?),長程推進進入敵航道後,每隔500m放出一顆自走水雷,左右連放個12顆,那敵軍港整個都要癱瘓了。
自走式水雷 靠甚麼走? 吃電
怎麼偵蒐? 吃電
你的水雷有多大? 能有多少電力?


不過上文很像黃河艦長的小說的情節
genome wrote:
自走式水雷 靠甚麼走...(恕刪)


這叫酸民吧。
引對岸對解放軍自走水雷介紹。人家發展到什麼程度,怎麼用來鎖死台灣軍港。

魚水雷

 上世紀90年代後期,解放軍基於對臺封鎖作戰和打擊美國潛艇的需要,開始大力發展魚水雷。所謂“魚水雷”,就是將魚雷技術用於水雷的一種新型水雷,它將水雷和魚雷的優點集于一體,極大地提高了水雷的殺傷威力。

  目前,魚水雷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被稱為自航水雷;另一種被稱為自導水雷。二者的差別主要是在魚雷的運用上。其中,前者利用魚雷動力進行布放,布放之後就與常規水雷一樣,成為一種被動性兵器。自航水雷一般由魚雷改裝而成,使用潛艇發射布放,主要作用是在敵警戒區之外,遠距離向敵港口、河口水道,海軍基地或艦船錨地進行隱蔽佈雷,以將敵海上兵力封鎖在固定狹小的海域內。通常,自航魚雷在距佈雷目標海域10公里以外秘密布放,水雷跑完預定航程後,沉到海底成為1枚非觸發性沉底水雷。自導水雷在布放時上則如同一般沉底雷,並不使用魚雷的動力,只有當被目標啟動後,魚雷才從水雷的夾殼中射出,然後自動追尋並擊毀目標。就技術而言,自導水雷的研製難度大於自航水雷。

  自航水雷的發展。解放軍首先研製成功的魚水雷是自航式水雷。目前解放軍潛艦艇部隊不僅配備有自航水雷,而且已經具備了實戰能力。早在上世紀70年代,蘇聯就開始研製自航水雷。對已具製造魚雷和水雷能力的中國而言,用現役魚雷改裝自航水雷的難度並不大。上世紀90年代初,解放軍海軍在購進俄制基洛級潛艇的同時,也引進了53-65型熱動力自導魚雷。所以,解放軍完全可以將此型熱動力自導魚雷改裝為自航水雷。就戰術而言,自航水雷的最大優勢,是可以從較遠的距離上對敵軍港口、河道、艦船泊地、海軍基地等實施秘密佈雷,達成將敵海上力量封鎖于港的目的。

  自導水雷的發展。嚴格地講,自航水雷不能算作真正的魚水雷。在中國軍工專家的定義中:魚水雷是“將一定程式儲存于引信裝置之中,當艦船從遠處經過時,引信會迅速接收其微弱的信號,如程式判別它是敵艦,則自動啟動並調整航向,向敵方目標發起進攻”。

  就自導水雷的構成看,中國已具備了研製的技術基礎。其中,解放軍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裝備了仿製美國Mk46魚雷的“魚七”型反潛魚雷。在研製過程中,解放軍還針對Mk46魚雷淺水性能差的問題做了改進,使“魚七”型魚雷在信號處理和非控制段的性能大幅提升,使它在淺水環境中的作用距離增加到1500米。

  基於海洋戰略環境的巨大變化,解放軍自上世紀90年代後期起已將自導反潛力水雷作為武器研製重點,以對付美國核潛艇和日本常規潛艇的威脅。據報道,中國正在研製中的自導反潛水雷在結構上與美國的Mk60自導水雷很相似,自導戰鬥部為“魚七”型魚雷,但整體作戰性能要高得多。其中,布設水深的設計要求為60~500米,即達到“魚七”型魚雷的最大作戰航深,以便從淺水到深水全方位對付核潛艇。第二,要求自導水雷具有智慧化的作戰能力,即水雷可在遙控系統的控制下隨時進入戰鬥狀態或休眠狀態。這樣既可保證已方艦船和潛艇在雷區的航行安全,又可有意識地設置雷陣,引誘敵方潛艇進入佈雷區後啟動水雷,或在我方艦艇通過後啟動水雷,以使敵潛艇無法通過。目前,該型自導水雷的樣雷已研製成功,正在試驗之中,估計2005年後可用於實戰。

插圖:MK60工作方式


  魚水雷的作戰使用。解放軍大力研製和發展魚水雷,就是基於對台灣實施海上封鎖和抗擊美國核潛艇的作戰需要。其中,自航水雷的主要任務,是將台灣海軍封鎖在港內;自導水雷的主要任務,是將美國核潛艇隔絕於西太平洋第一島鏈之外。鋻於自航水雷具有遠距離秘密布設的功能,自航水雷的研製成功和裝備將會大大增強解放軍潛艇部隊的對臺封鎖作戰能力。近年來,解放軍潛艇部隊訓練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秘密逼近敵港,實施大深度佈雷演練。而從中國媒體關於自航水雷的配備和使用的報道來看,說明解放軍潛艇部隊的遠距離佈雷作戰能力已獲大幅提升,具備對嚴密設防港灣、水道、河口實施水雷封鎖的能力。

  解放軍認為,對美國海軍作戰有兩大重點:一是航母戰鬥群;二是核潛艇。對於美國核潛艇,解放軍認為:一是靜音效果好,難以發現反擊;二是攻擊威力大,必須加以克制。但是,解放軍反潛能力較弱,遠洋深海的反潛能力就更弱。在這種情況下,利用西太洋第一島鏈的有利地形,將美國核潛艇隔離于中國近海之外,就成為解放軍抗擊美國核潛艇的一個重要戰法。這也是解放軍大力發展自導水雷的主要動力。可以預料,一旦與美國發生戰事,解放軍海軍將會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各海峽布設自導水雷,形成一道封鎖線,阻止美國核潛艇進入中國附近海域。當然,也不排除解放軍將自導水雷布設在更遠海域的可能,如布設在關島附近海域等,以制約美國核潛艇對海洋的使用。

佈雷戰力的建設

  水雷戰的成效如何,除需有高性能的水雷之外,佈雷也是重要環節。作為水雷戰重要內容的佈雷,對發揮水雷戰效果至關重要。佈雷通常有艦布、潛布、空投三種方式。

  解放軍海軍的絕大多數水面艦艇和潛艇都具有佈雷能力。就佈雷能力而言,解放軍海軍佈雷的主力為數量龐大的小型艦艇,飛機佈雷和潛艇佈雷能力相對較弱。因為解放軍佈雷戰力建設,過去主要是在沿海以防禦和阻止美蘇海軍進入中國沿海水域。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解放軍海洋戰略的轉變,以及反台獨作戰和對抗美軍介入的需要,解放軍海軍水雷戰開始走向攻勢佈雷,即到遠海去佈雷。攻勢佈雷,自然需要隱蔽、快速和遠距佈雷載具。近年來,解放軍大力發展潛艇部隊佈雷作戰能力,就是建設攻勢佈雷能力的重要舉措。

  解放軍還認為,針對各國海軍反水雷力量發展相對滯後、獵掃雷能力均不理想的狀況,採用新舊水雷混用、虛實結合的水雷陣,不失為對付航母戰鬥群的有效戰法,即便不能直接擊沉航母,所造成的毀傷和所形式的威懾,也足以讓航母戰鬥群怯步,無法發揮作戰威力。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