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中國量產型殲-10B大量現身 試飛編號已到130 -- 看到中國百花齊放 反觀台灣無法獲得新戰機 覺得真辛酸

看到很多台灣人都說對岸GDP炒房炒出來的阿~

然後又如何copy別國技術阿...等等

這就是我們台灣的某些負面思維

客觀上來看,不管你說對岸有多糟糕

但他們確實有在明顯進步

包括國防科技,人民平均所得,培育人才等等

你不要管他們是不是copy

copy技術也需要有相當程式的技術及大量資金才搞的起來

而且copy完就不用研發嗎?當然也需要再大量研發

在某些人批評別人有多不堪的時候

有沒有想過台灣在過去十幾年有進步多少嗎?

批評的人真的有去過對岸觀察過嗎?

台灣本身過去十幾年來一直退步不止,這時候還有人敢取笑對岸?

只能說...等你真的比別人好的時候,再來嘲笑別人都來的及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不是量產了,怎還有試...(恕刪)


一整個試飛師團?
美國戰後在勝利的龐大軍力上順順發展 中共卻是從戰爭動亂後荒廢的景況中從無到有,中共的國產武器裝備在性能與可靠度上 仍與歐美有所差距 但中共仍然堅持自主研發生產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國防自主。

戰爭除了比武器,戰術...外 還有國家經濟與生產能力的較量。如果軍備要依賴外國 戰時容易受到封鎖,禁運,國際政治阻撓...等影響,因此建立完全自主的國防工業 除了避免受外國控制,干預外 更增進工業技術與產業發展 並可依據國情研發最適用武器, 最後還能外銷賺錢 回饋回來壯大發展 美國不就是這麼幹嘛。
完整自主的國防工業 所有生產線都在國內 對以陸權為主海權為輔的中共而言 戰時依托國土縱深保護 使工業生產能保持運作 不受外國影響 以提供完整的後勤支援 支撐戰爭進行。
許多人只會看帳面的武器性能 批評中共武器不佳 卻不了解自主的國防工業 對一個 大規模國家 的長遠戰略的重要 與支撐戰爭的必要性 , 隨著技術提升 中共的自製武器 正逐步縮小與歐美的差距。

台灣經濟規模不很大 能投入國防的資源有限 自主國防研發受經費限制 而外購又受制於人 花大錢買的不是要的 要的又不賣 要不老是幫忙清倉 這就是沒有自主國防的痛 , 然而台灣也沒本搞完整的自主國防 常受歪國支援 就算研發有了成績 許多好裝備也沒法外銷賺錢 反而產生成本問題。
台灣缺乏足夠工業生產力與經濟力來支撐戰爭遂行 , 所以就算發展不對稱作戰 開發各式飛彈 購置先進戰機 建造新型艦艇 , 當戰時隨時間進展 各式飛彈耗盡 主戰裝備損傷,故障或缺料停用時 戰力大減 已無後繼之力 。台灣需要完全自主國防 卻又受限於國情,環境,經濟,技術...而無法實現 。

殲10是一款非常成功的非匿蹤多用途戰機。本身良好的氣動佈局 新的dsi設計 更新的雷達航電與自製發動機 較低的成本可大量編裝 使之完全符合共軍需求 作為下代匿蹤戰機佈署前 抗衡周邊非匿蹤戰機之用 並與高端機種形成高低搭配。

keifang wrote:
看到很多台灣人都說對...(恕刪)


有人不知道台灣連COPY的來源都沒有嗎?

對岸變得多強不需要你說, 有腦子的都看在眼裡~

當這位仁兄在羞辱抗戰時國軍的時候, 老兄你在哪阿?


jenweih wrote:
我知道台灣光檯面上投...(恕刪)

這樣從大陸拿的黃金啦國寶啦要不要算一下

還是別亂歪樓回歸軍武討論

我覺得沒甚麼好辛酸

殲-10B不過是F-16等級

國力比我們強大的多,跟美國關係更緊密的日韓

也沒自製或獲得比F-16強大多少的戰機

人家可是吸引對應中俄東亞大部分兵力
選我正解:
反過來說台灣,缺乏有力外援技術/市場規模狹小有限/無任何天然資源的小國,能站到今天這個地步,台灣一路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一個IDF戰鬥機(台灣自製的先進戰機)靠著台灣由0到有的航空工程研究30多年的累積結晶,在此之前,台灣自製螺旋槳教練機, 再自行開發AT-3攻擊機基礎上又搞了很多實際上是實驗性質的改進測試。96飛彈危機,面對中共空軍購買自俄國的新銳Su-27戰機,台灣除了70年代台美合製的F-5E之外,跟少量剛剛服役的台製IDF之外,國軍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戰機與中國的俄製戰機與之對抗。但是,台灣就牛在腳踏實地,還要兼顧民生發展。經驗的積累,人才的培育,體制的改良,絕對不窮兵贖武 罔顧人民,才迎來了之後台灣一個全面大發展的時代。


lab2010 wrote:
反過來說大陸,能到今...(恕刪)
cche1079 wrote:
才迎來了之後台灣一個全面大發展的時代。...(恕刪)

是買了很多新武器的時代吧

之後就從台灣錢淹腳目變成....
jenweih wrote:


我知道台灣光檯面上投資大陸的金額,

你應該算上投資回報加上對大陸的貿易順差
jenweih wrote:
有人不知道台灣連CO...(恕刪)


重點從來就不在台灣有沒有copy來源,那只是一個舉例罷了

台灣過往可以成為亞洲四小龍,足見小國只要國策方向正確

也是可以使得國富民盈,社會進步,時空背景只是其中一個有利因素罷了

我本身立場並無偏坦對岸,只是認真對岸早已超過台灣,非當年吳下阿蒙

現在台灣最需要的應該是看清自身條件的不足而制訂長遠的國策發展

而您之前言論的重點不就在批評對岸如何假強假富嗎?

事後又說現在對岸的茁壯程度不需要我說

那麼敢問您到底想表達什麼?

我只是以這篇主題作回應,並不清楚樓主過往的言論,無法評論

最後,若有建設性討論還望不吝賜教

但若淪為無意義筆戰請到此為止,恕小弟不奉陪




jenweih wrote:
我知道台灣光檯面上投資大陸的金額, 就超過3000億美元~...(恕刪)



喔 ~ 媒體上有些名嘴是這樣宣稱的沒錯啦 ~


可是事實上根據中國大陸商務部公布的數據, 截至2014年8月底,大陸累計批准臺資項目

91,520個,實際使用臺資607億美元。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臺資佔大陸累計實際吸收境外

投資總額的4.1%。




http://twbusiness.nat.gov.tw/countryNews.do?id=259883008&country=CN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