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除了比武器,戰術...外 還有國家經濟與生產能力的較量。如果軍備要依賴外國 戰時容易受到封鎖,禁運,國際政治阻撓...等影響,因此建立完全自主的國防工業 除了避免受外國控制,干預外 更增進工業技術與產業發展 並可依據國情研發最適用武器, 最後還能外銷賺錢 回饋回來壯大發展 美國不就是這麼幹嘛。
完整自主的國防工業 所有生產線都在國內 對以陸權為主海權為輔的中共而言 戰時依托國土縱深保護 使工業生產能保持運作 不受外國影響 以提供完整的後勤支援 支撐戰爭進行。
許多人只會看帳面的武器性能 批評中共武器不佳 卻不了解自主的國防工業 對一個 大規模國家 的長遠戰略的重要 與支撐戰爭的必要性 , 隨著技術提升 中共的自製武器 正逐步縮小與歐美的差距。
台灣經濟規模不很大 能投入國防的資源有限 自主國防研發受經費限制 而外購又受制於人 花大錢買的不是要的 要的又不賣 要不老是幫忙清倉 這就是沒有自主國防的痛 , 然而台灣也沒本搞完整的自主國防 常受歪國支援 就算研發有了成績 許多好裝備也沒法外銷賺錢 反而產生成本問題。
台灣缺乏足夠工業生產力與經濟力來支撐戰爭遂行 , 所以就算發展不對稱作戰 開發各式飛彈 購置先進戰機 建造新型艦艇 , 當戰時隨時間進展 各式飛彈耗盡 主戰裝備損傷,故障或缺料停用時 戰力大減 已無後繼之力 。台灣需要完全自主國防 卻又受限於國情,環境,經濟,技術...而無法實現 。
殲10是一款非常成功的非匿蹤多用途戰機。本身良好的氣動佈局 新的dsi設計 更新的雷達航電與自製發動機 較低的成本可大量編裝 使之完全符合共軍需求 作為下代匿蹤戰機佈署前 抗衡周邊非匿蹤戰機之用 並與高端機種形成高低搭配。
keifang wrote:
看到很多台灣人都說對...(恕刪)
有人不知道台灣連COPY的來源都沒有嗎?
對岸變得多強不需要你說, 有腦子的都看在眼裡~
當這位仁兄在羞辱抗戰時國軍的時候, 老兄你在哪阿?
反過來說台灣,缺乏有力外援技術/市場規模狹小有限/無任何天然資源的小國,能站到今天這個地步,台灣一路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一個IDF戰鬥機(台灣自製的先進戰機)靠著台灣由0到有的航空工程研究30多年的累積結晶,在此之前,台灣自製螺旋槳教練機, 再自行開發AT-3攻擊機基礎上又搞了很多實際上是實驗性質的改進測試。96飛彈危機,面對中共空軍購買自俄國的新銳Su-27戰機,台灣除了70年代台美合製的F-5E之外,跟少量剛剛服役的台製IDF之外,國軍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戰機與中國的俄製戰機與之對抗。但是,台灣就牛在腳踏實地,還要兼顧民生發展。經驗的積累,人才的培育,體制的改良,絕對不窮兵贖武 罔顧人民,才迎來了之後台灣一個全面大發展的時代。
lab2010 wrote:
反過來說大陸,能到今...(恕刪)
jenweih wrote:
有人不知道台灣連CO...(恕刪)
重點從來就不在台灣有沒有copy來源,那只是一個舉例罷了
台灣過往可以成為亞洲四小龍,足見小國只要國策方向正確
也是可以使得國富民盈,社會進步,時空背景只是其中一個有利因素罷了
我本身立場並無偏坦對岸,只是認真對岸早已超過台灣,非當年吳下阿蒙
現在台灣最需要的應該是看清自身條件的不足而制訂長遠的國策發展
而您之前言論的重點不就在批評對岸如何假強假富嗎?
事後又說現在對岸的茁壯程度不需要我說
那麼敢問您到底想表達什麼?
我只是以這篇主題作回應,並不清楚樓主過往的言論,無法評論
最後,若有建設性討論還望不吝賜教
但若淪為無意義筆戰請到此為止,恕小弟不奉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