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火箭的節數不夠就再加一些 原來火箭只有2節變成4節也可以上太空
只要把物體推升到第一宇宙速度 環繞地球軌道一圈也算是人造衛星了
但只有追求一個把人造衛星放到太空的空名 實在是很虛的一件事
人造衛星要有真正的用處 太空計畫才有真正的意義
這麼一點錢與人力資源能夠也這樣的結果也是不簡單了
自己造火箭上太空的計畫其實我國在20多年前已經都提過了 但這計畫後來因為種種壓力而修正
當年打算花了1百億自主上太空也只能把一顆大型垃圾桶大小的衛星送上太空
這個太空計畫的真正的用途其實大家都很清楚 當然無法讓美國人接受
這個計畫最後因為政治與其他因素而修正為"半自製"一顆真的有用的衛星送到美國去發射
就是現在的福衛等一系列人造衛星 現在福衛可以做的事可比"大型垃圾桶"大小的衛星多太多了
北韓多次核子試爆 日本的海嘯災後重建資訊 有很多資料都跟福衛二號的偵測資料有關係
當年連韓國人因為缺乏合適的"間諜"衛星而需要福衛的資料來評估北韓核爆的威力而抱怨連連
(北韓核子試爆 福衛二號因為設定軌道的關係總是第一個可提供即時偵查的人造衛星)
國家驕傲是一回事 現實跟務實也是要考量
如果不是美國拿經濟與美台關係來修理台灣 或許中科院造出第一枚原子彈的時間並不會大陸晚太久
1973年那時以色列是拿核武威脅阿拉伯國家要死一起死 台灣的核武進度跟以色列相比並沒有慢太多
當然了美國是直接到龍潭拆了法國在1960年代賣的核子反應爐與離心器才讓台灣核武夢醒了一半
當時台灣的盟國像南非也有類似的故事 最後一任白人總統戴克拉克曾經說道 1990年時接任才知道
上一任已經造出來好幾個"核子"裝置另外有幾個待組裝 其實1979年偵測到的南非核爆應該是真的
戴克拉克上台以後就要求拆毀所有的"裝置"與製造設備 最後交給曼德拉一個沒有核武能力的南非
1980年代中科院核研所所長的叛逃算是讓台灣的核武計畫完全絕望的最後一擊 那已是小蔣總統執政時
至於火箭 所謂地對地導彈 相關發展時程是配合核子武器的 裝個TNT彈頭叫做用大砲打小鳥
1970年代中科院早就測試過固態火箭 導引系統與相關的配套作業早就有一些基礎在了
當然了 液態火箭的研發台灣是絕對比不上大陸 但固態火箭多試幾次 成分對了 組合對了就可以用了
畢竟這些能力當然就跟法國的原子爐一個下場
對岸的大大跟台灣講核武是沒有意義的事 拿甚麼公差來比 甚麼台灣做不出來 很無聊 真的很無聊
這些大家辯來辯去的東西 台灣早就都可以做出來 但做出來的代價 是甚麼? 或許就是永無止盡的對抗
對岸的IP也別想到這邊來登記 還可以討論 繼續對抗的結果說不定某個世代的前途都毀掉了
像北韓這種被國際社會孤立自認為絕望而造出核子武器與長程導彈來壯自己膽的國家是正常的嗎?
我是小時候被教育反共抗俄的那一代 深深感受到被國際孤立與兩岸緊繃對抗的那一代人
在我們前一代為何會去想要發展這些東西 就是心中對被孤立的怨恨及害怕被美國人出賣的不信任
好不容易走過那段時光 還比什摩長程導彈 核子武器 公差多少 只能說無聊 真的很無聊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