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清末北洋水師照片集

jayco wrote:
可以請教一下,為什麼正副艦長會取名叫"管帶","幫帶"嗎...(恕刪)

管帶、幫帶就只是當時的海軍官職稱謂,"管帶"是管理帶領的意思,"幫帶"是幫忙帶領的意思。

明清兩代軍職官制大概有提督、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及把總等稱呼,提督約等同於今日的中將指揮官、軍長、艦隊司令部主官等等職務,總兵約等同於今日的少將~不過由於陸海軍的編制與今日相差很多,有時不是可以那麼精確的比較。

日清海戰與日俄日本海海戰都有其相似的地方

中級與高級軍官的能力與操守就是比起日軍差 武器裝備剛好也差了一點

即使底層的軍人拚了命也無法扭轉局勢 戰敗也是沒辦法的事

清國那時已經失去了自我檢討與改善的能力了 才會讓革命的風潮在十幾年後席捲

想想若日清戰平甚至清國戰勝(慘勝也算) 朝鮮宗主國的地位仍為清國

中國要革命不曉得要等多久?

北洋打輸日本有很多原因
一來慈禧不喜歡錢往北洋倒
二來人員問題(那時內奸太多,高階官員無能)
三來日本確實素質比清朝好很多

反觀現在的台灣,不就在步入清朝後塵嗎?
也不用一直八股式的評論北洋水師是因為裝備、訓練、還是什麼腐敗而戰敗的,如果兵精、糧足、訓練精良就能打勝仗,那一次大戰時英、法老早就被德意志帝國打扁了。當年的日本軍隊一樣問題叢生,百姓承擔重稅(大約6倍於清帝國),藩閥把持經濟、政治大權,與清帝國的開打差不多可以說是軍方押著政府開戰的,清帝國打敗了最多就是割地賠款,嘴砲檢討,而要是當年日本打敗仗那差不多可以說是要直接亡國的,拿國家命運當賭注的行為,幾十年後換來的就是兵敗焚城,孫子當到現在。

不論勝敗中國都會輸的...只差輸在日本手裏還是英國人手中
西方可以讓日本戰後吐出到手的鴨子,朝鮮問題真要介入,絕對有實力..只是它們想要的是狗先咬狗...
英法俄不會讓中國真正強大的,因為它怕復仇...
先支持太平天國,想搞顏色革命沒成功...
軍售日本本來就是為了制衡中國..
中日國的自製戰艦都不夠水準,誰比較強大都要看西方的臉色.



lutin111 wrote:
不論勝敗中國都會輸的...(恕刪)

沒常識可以回去讀書行不行?
西方勢力從未幫助太平天國
叛亂初期,西方列強至多考慮要不要幫。

太平天國比清朝更自大,雖表面是拜上帝,骨子裡卻仇恨洋人
同時,列強又需要滿清維護其在中國利益。
幾番考慮,轉支持滿清。

太平天國之亂,洋人在中國訓練的西式軍隊是幫助清朝!

黑單先,學識素養如此不足,搖頭
甲午戰爭的關鍵在陸戰~

大清並不是如我們所想的那麼不堪~
大清當年跟日本總體實力懸殊.日本卻敢悍然開戰~
今天的中國跟日本總體實力相當.日本卻不敢輕言開戰~
其理何在?
prettyguy wrote:
甲午戰爭的關鍵在陸戰~

大清並不是如我們所想的那麼不堪~
大清當年跟日本總體實力懸殊.日本卻敢悍然開戰~
今天的中國跟日本總體實力相當.日本卻不敢輕言開戰~
其理何在?
...(恕刪)


朝廷腐敗連年內亂,光內亂就焦頭爛額了
日本蠢的是想統治中國,實際上沒有任何政府有能力把中國給完全治理好
中國就算自願把自己雙手奉送給美國讓美國治理,美國也沒這個本事治理中國啊........

evil_dick2 wrote:
剛在另一樓看到了解放...(恕刪)


加分

一直以為北洋海軍是木造船

想不到是當時極先進的船艦

沙克0222 wrote:
加分一直以為北洋海軍...(恕刪)


我一直以為這是常識

問了一下朋友和同事很多人都認為是木造船~

果然阿~~歷史沒興趣的真的考過就忘了..


有聽過一種說法是因為日本賭贏了甲午日俄等戰爭

和某些說書人在那話唬爛

造成日本內部自我膨脹造就了二戰的失敗~

所以該謝謝大清和俄國嗎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