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為啥防空炮打到天空會變黑煙啊?

88砲真是從天打到地
原來是高射砲
某次德軍臨時拿來打坦克
卻發現效果出奇的好
後來就有了專用的戰防砲型
覺得文章有小幫助請不吝給分吧!
印象裡太平洋海戰中,

日軍有在砲彈裡裝彩色的東西(煙霧?)

這樣可以由對比知道敵機的高度,調整下一發砲彈,

因為要設定爆炸高度,直接命中的機會不高,是靠碎片傷害,

美軍研發出新的雷達,可以測得更準確的高度後就不這樣搞了,

所以那時日軍因為新雷達死傷慘重。

現代的防砲是高速砲,像機槍的連射,原理不同,只要大概知道敵機在射程內就可以了。
ODDIE wrote:
88砲真是從天打到地
原來是高射砲
某次德軍臨時拿來打坦克
卻發現效果出奇的好
後來就有了專用的戰防砲型
...(恕刪)


隆美爾在北非與英軍作戰時
因為戰車數輛不夠,所以只好88砲來打英軍的戰車
當時英軍戰車數量雖多,但是人員素質差加上戰車的速度不快
所以被非洲軍團的88砲慘電
88砲連U艇都有配備,真是打什麼都可以的砲

英烈的歲月其實是英國片
裡面除了演投彈手的是美國演員外(看過鐵達尼應該都知道)
其他主要演員都是英國人
描寫的是二戰末期英美聯手轟炸歐陸的影片
白天是美軍,晚上是英軍
其實根據美軍戰後的統計報告,英美聯手轟炸對德軍損失不大
因為多數武器生產工廠早就分散到各地
英美的千機大轟炸反而淪為屠殺老百姓跟犧牲轟炸機飛行員的愚蠢行為
英烈的歲月~當年我是在電影院看的..................是去看B-17.......
nypg1111 wrote:英美的千機大轟炸反而淪為屠殺老百姓跟犧牲轟炸機飛行員的愚蠢行為
+1
大轟炸是錯誤的策略..........也不能怪什麼啦,以前誰打過那麼大的仗呢?
nypg1111 wrote:88砲連U艇都有配備,真是打什麼都可以的砲
+1
美軍雪曼式戰車,碰到豹式或虎式....是真的會當場絡跑 沒像電影那麼神啦
(倒是在諾曼第大空降影集中,"市場花園"那段,就沒亂唬人了...........M4雪曼來不及倒車)

來看U艇大砲~


另附上U-Boat上的37mm高砲照片

這礮~裝上輪子也可以打人喔.....cc
Alumin wrote:
大轟炸是錯誤的策略..........也不能怪什麼啦,以前誰打過那麼大的仗呢?
恕刪)


在杜黑的空權論發表後
許多國家開始都有個迷思,相信轟炸機轟炸能對敵方民心士氣構成重大打擊
能盡早結束戰爭
最早是德軍的齊柏林飛船轟炸倫敦
有些軍人甚至於相信轟炸機是萬能的
美軍在珊瑚海戰役曾經企圖拿B-17來轟炸日軍航母,不過沒有成功
根據美軍戰後統計有20%的轟炸機值勤是回不來

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跟對於戰爭傷亡的容忍度降低
現在是導引武器的時代,再也看不到這場景了

英烈的歲月拍的比珍珠港好多了
nypg1111 wrote:在杜黑的空權論發表後
許多國家開始都有個迷思,相信轟炸機轟炸能對敵方民心士氣構成重大打擊
能盡早結束戰爭
+1
nypg1111 wrote:最早是德軍的齊柏林飛船轟炸倫敦
有些軍人甚至於相信轟炸機是萬能的
還好德軍的戈林是頭豬.........(當年他們很多王牌飛行員講的喔/不是我喔)
nypg1111 wrote:
美軍在珊瑚海戰役曾經企圖拿B-17來轟炸日軍航母,不過沒有成功
根據美軍戰後統計有20%的轟炸機值勤是回不來
日軍航母~我覺得它比較好用

nypg1111 wrote:英烈的歲月拍的比珍珠港好多了
這部電影我覺得是將"飛行堡壘"這個名詞表達的相當清楚,無論是分工與向心
珍珠港啊.................那好像是演給美國人自己看的

講到電影~就像"從海底出擊"比"獵殺U571"好看實際多了,同樣道理


PS~從海底出擊_Das Boot (Director's Cut).........密切注意東森洋片台
"英烈的歲月"並沒有描寫到英國對德轟炸的部分

該片主要是描寫美國第八航空軍第一架在歐洲完成二十五次戰鬥任務而無人死亡的B-17轟炸機"曼菲斯美女號"的故事.


在該片中登場的防砲應該都是德國的Flak18型或36型88mm以上等級防砲,因為德軍當時服役中的防砲,從最小口徑的20mm和37mm口徑防砲,然後馬上就跳到88mm口徑這個等級,暱稱"88砲",在德軍中使用相當廣泛,以B-17的飛行高度來說,也只有88砲以上能威脅到她

中/大口徑的防砲都是以破片來擊傷敵機,二戰時除了美國使用的VT引信砲彈外,都是在發射前要先設定引爆時間的引信,至於要設定多久引爆,就要看測距測高的精準了,目標的方位在哪?高度和速度多少?都要快速且正確的測得,才能求出砲彈飛行多久之後引爆,可是影響射擊精準度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天候,風速風向,溫度,砲膛磨損,裝藥品質,砲班素質,說不清的上帝之手等等因素,都會影響每一發砲彈,如果單一門砲單挑一架轟炸機,可能永遠揍不下一架,所以防砲單位為求殺傷力,都是大量部署在敵軍最可能出現的方位,以大量防砲的彈幕來擊傷敵機,在一些惡名昭彰的城市周圍如施偉因富特,防砲單位非常密集,某漫畫中曾經有轟炸機機組員說當地的防砲彈幕"密集到可以在上面走路........."其恐怖可見一斑

至於彈藥的名稱?應該是預製破片彈 生產時在彈體內側預先刻上溝槽,使彈體炸裂時可以產生均勻的破片,同樣的道理也運用在一般的高爆彈上,另一種可能是在彈體內側緊密排列鋼珠,彈體內部火藥引爆後就會把鋼珠炸射出去,相信我,你不會想站在這種東西附近的


再來提到"英烈的歲月"中的演員,我能認出來的只有機長,在金甲部隊中他飾演Joker,是Cow Boy的好友,還有就是投彈手啦


另外還有一點有趣的是,美軍在二戰大量裝備的40mm口徑防砲,其實是瑞典波佛斯廠的傑作,很多國家包括蘇聯和英國都有授權生產,可是最大量的使用國"美國"卻是直接仿製,並沒有得到波廠的授權,為此還打了官司所以算起來"仿冒"和"盜版"美國在二戰時可是光明正大的幹過啊!可惜當時沒有301條款這種東西..........
sheep7101516 wrote:"英烈的歲月"並沒有描寫到英國對德轟炸的部分
很多人都不知道,英國的蘭卡斯特折損率也很高

請注意機腹夜間暗色塗裝
二戰美軍(好像是海軍)的數據是,平均5000發炮彈打下一架飛機......

空權論啊...其實美軍好像不是用杜黑的那一套,而是用米契爾的,至於實際內容在下就不知道了,只是聽別人提到過這點,而當時那位友人也不知道差別是什麼XD

機炮和防空炮都是灑彈幕,都是要預測目標軌跡的
Live long, and prosper!!
看完忽然腦中響起 Advanced 大戰略 的音樂
找搖桿去...............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