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道路自己開,自己的戰鬥機自己研發


Congress wrote:
連發動機都不會作,要...(恕刪)

台灣的發動機技術實力沒有很強,
但也沒有您說的那麼差
新聞連結
擎天神 wrote:
台灣的發動機技術實力...(恕刪)


根據某些人的說法

台灣連二行程活塞引擎都不會做了

台灣好像有些公司有在做飛機零件

中興電工好像有做引擎的零件

Congress wrote:
連發動機都不會作,要...(恕刪)


雖然不敢自己說自己有多厲害,但也不需要把自己貶低的多難看...
漢翔從很久以前就在發動機上面努力了,只是因為經費不足的關係,基於成本考量,與國外共同開發才是符合成本的。
否則漢翔開發出發動機,在商言商,空軍若不買單,是要賣給誰阿.....

國防展可以去漢翔的攤位看看,每一次都有看到他們的進步的

PSIR wrote:
籲政府千萬不要自廢武...(恕刪)


有些東西也不是做不出來,就算有錢做出來
廠商不配合也沒辦法~
之前有和民間合作合作開發某件用品(我忘了)...
但是礙於那些民間大廠有在大陸設廠
結果原本投標的那些廠商,後來紛紛退出...
你看對岸多麼...

漢翔也有做出部分F16的替代零件,但是空軍礙於原廠問題沒有採用

東西不是做出來就好!國家不用也辦法
飛機我是不敢想啦~
至少國產的輕型裝甲車或是近岸的驅逐艦加油一下好嗎???
不要雲豹裝甲車和陀江艦出來後就原地踏步~
再不然你單兵裝備也要更新一下吧.....台灣加油好嗎!!!

wangboss917 wrote:
飛機我是不敢想啦~至...(恕刪)


這些裝備不是像雞下蛋一樣說生就生得出來

以船艦來說設計原案3~4年,投案開標後原型.首艦量產,海試約一~二年,之後才能進入量產

如果原型艦海試後評估性能良好,具有發展潛力才會再進行後續型號或放大開發,不然就是要錢很多,多到夠讓你同一個時間裡連開2案以上同時進行
(連量產也要,不然開發後案子放超過5~10年以上才投產就變成落後艦種了,還得開個性能提升案才能量產)

未來5年左右的預算與規劃三軍其實都分配得差不多了,有些敏感度較高計畫只有在計畫結案,可以投入量產(甚至量產後都還會保密數年的裝備也有)後才會正式公開

跟美國都買了60年的東西了. 很多東西其實我覺得不是做不出來而是我們政府的心態一直都是不想"或礙於什麼因素"不去做吧!

講真的看起來台灣真的是個很可悲的國家.
自製武器

戰車 做不好 只是 拋錨............不會怎樣

戰艦 做不好 只是 拋錨............不會怎樣

戰機 做不好 只是 摔下來..........有跳傘 還可能沒傷亡

潛艦 做不好 那是............浮不上來 潛艦 可是最少 60人以上的官兵

參考國外 那種 潛艦 萬一發生事故...........很多是 連救都沒機會救
發動機真的很難 設計難 製造難 測試難

要不然 印度也不用搞那麼久 還先要用美國製的F404來測試原型機

大陸也不會裝俄製的發動機到殲20上 就是做不出來啊

機匣與冷段的葉片並非是什麼難事(我們的機械加工很擅長)

難的是能夠耐1700度的高溫旋轉葉片與突然90度爬升發動機不會熄火

怎樣辦到 唉 沒有辦法就是沒辦法

政治上美國大概容許當年的TFE-1088再復活 增加一些新花樣

從10000LB 到12000 LB 甚至14000 LB 夠嘛?

向量噴嘴與超音速巡航就看著辦吧

關鍵還是錢 5億美元夠嗎 我不知道 但只是發動機的研發而已

其他像雷達也是問題 ASEA應該也要吧 中科院可以做嗎?

還是用拼的 想辦法整合

先別說硬體 軟體也夠嗆的了 程式怎麼寫?

當年30年前IDF計劃單研發大概就10億美金

那時一個便當30塊就可以吃飽 現在要多少?

這是一首歌 唱唱就好了 火氣不用太大


vince0928 wrote:
跟美國都買了60年的...(恕刪)


我會建議到傳產,機械工業裡多打滾幾年

親身體會一下台灣工業擅長的,不擅長的,以及根本做不到的有那些?

事情絕不是你想當然爾的那回事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