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們的中華民國陸軍還是需要裝甲車輛來進行反登陸或是巷戰
不追求量而是精 300台M1A2 + 1000-1500雲豹甲車 加上11萬陸軍 還有後備軍
就算空優海優都沒了 難道要投降嘛?當然不是! 繼續頑強抵抗跟共軍打巷戰...
而且別忘了我們主戰車M60或勇虎都是30-50年的古董了 所以陸軍在阿怕契跟黑鷹之後...
下一步就應該考量M1A2 而且M1A2是可以跟阿帕契做一個戰術資料鏈整合的
豹2 別想了 德國肯定給中共面子 90%不會賣台灣 而且買歐洲武器還有個大缺點
只要它們不賣我們零件 妥善率更本不行 看看那可憐的幻-2000 買美國武器至少後勤還有零件用
結論 中華民國陸軍下一代坦克還是M1A2比較好
給你4神盾 8潛艦 給你300台隱戰F-35 又怎樣 <<況且有沒有錢都是問題>>
中共解放軍以後有5大航母戰鬥群阿 它一樣有新式戰艦300+ 潛艦50+
蘇35 隱戰殲-20 肯定超過500+
台灣失去空優海優只是時間長短問題 弱一點也許3天就掰了 強一點也許撐1個月
或許美日會救 或許國際壓力會給中共...等
兩岸現在是不對稱戰爭 重點不是贏不贏的問題 而是決心問題
我不會去打你 但我有防禦能力 我打不贏你 但如果你打我 我也一定讓你損失慘重
回過頭來講到我國建軍 當然空>海>陸 這是一定的 空優海優很重要這也是正確的
空的方面 台灣買不到F-35 只好先強化現有的F-16 IDF 電戰跟武器設備
很多人會說現在去買F-16CD 我只能說意義不大 審預算到製造到成軍都2020以後了
到時候3代F-16更本不是4代隱戰殲-20 3.5代蘇-35的對手 我們應該把錢省下來等F-35才是對的
不用擔心它不賣 美國是很標準的會看兩岸平衡 看第一島鏈安全 然後決定對台軍售的國家
2020後當它發現兩岸空軍大失衡 第一島鏈有危險時自然買F-35的機會就來了
海的方面 這幾年正在大規模國艦國造計劃 光華飛彈快艇 迅海飛彈巡防艦 油彈補給艦...
買4艘派里級取代老舊的諾克斯級 拉法葉的防空也要強化...
神盾跟潛艇我看短時間還是買不到
陸的方面 就是30架阿帕契跟60架黑鷹... 修伊真的老了也40年跑不掉
也許之後是主戰車跟輪甲車 沒辦法誰叫台灣的主戰跟甲車都是40幾年的古董 強化是有必要的
而且我們買M1A2基本上應該會買美軍封存的 所以基本上是半買半送跟當年M60差不多
基隆TOM wrote:
台灣是海島地型跟那些大陸地型 美中俄印...不一樣 我們玩幾千台坦克大戰的機會很低
但我們的中華民國陸軍還是需要裝甲車輛來進行反登陸或是巷戰
不追求量而是精 300台M1A2 + 1000-1500雲豹甲車 加上11萬陸軍 還有後備軍
就算空優海優都沒了 難道要投降嘛?當然不是! 繼續頑強抵抗跟共軍打巷戰...
而且別忘了我們主戰車M60或勇虎都是30-50年的古董了 所以陸軍在阿怕契跟黑鷹之後...
下一步就應該考量M1A2 而且M1A2是可以跟阿帕契做一個戰術資料鏈整合的
豹2 別想了 德國肯定給中共面子 90%不會賣台灣 而且買歐洲武器還有個大缺點
只要它們不賣我們零件 妥善率更本不行 看看那可憐的幻-2000 買美國武器至少後勤還有零件用
結論 中華民國陸軍下一代坦克還是M1A2比較好
原則上這段同意您的見解
但M1這樣吃油且過於沉重的武器
台灣地形與戰術需求上是否合宜
基隆TOM wrote:
兩岸現在是不對稱戰爭 重點不是贏不贏的問題 而是決心問題
我不會去打你 但我有防禦能力 我打不贏你 但如果你打我 我也一定讓你損失慘重


基隆TOM wrote:
空的方面 台灣買不到F-35 只好先強化現有的F-16 IDF 電戰跟武器設備
很多人會說現在去買F-16CD 我只能說意義不大 審預算到製造到成軍都2020以後了
到時候3代F-16更本不是4代隱戰殲-20 3.5代蘇-35的對手 我們應該把錢省下來等F-35才是對的
不用擔心它不賣 美國是很標準的會看兩岸平衡 看第一島鏈安全 然後決定對台軍售的國家
2020後當它發現兩岸空軍大失衡 第一島鏈有危險時自然買F-35的機會就來了
F35就算了吧
先別說F35是炸彈卡車而非制空戰力的角色對台灣的戰術需求是否符合
日本第一批購買的42架就是取代F4J作為對地目標使用
光是可怕的單機售價不含武器後勤補保體系建立、備料等
可能台灣購入單價要花到2億鎂以上
日本第一批買的42架含協助後勤補保建立
不含武器、備料、升級費用就要100億鎂了
另外養護成本上
光是依照美國海軍評估每一飛行小時維護成本要6-8萬鎂
飛行維護比雖然沒有B2 1:60那麼誇張
但也因為匿蹤外加過多電子設備而高達1:25
台灣買得起幾架又養得起幾架
FA18E/F可能更符合台灣需求
如果真買不到
F16V升級案其實也已經不錯了
守法 一定要守法
公平 一定要公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