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美遲遲不賣我海軍「無法長期等待」:啟動潛艦國造!

潛艦在美國允諾造艦給台灣之前 已經尋找了20年 要把荷蘭劍龍不足的數量給補上來

可是沒有國家肯賣 20年來不斷尋找 台灣等的絕對不是只有10年 而是已經30年了

從一條荷蘭的精銳潛艦 等到如今已經變成垂垂老矣的劍龍


國造如果那麼簡單的話 老早就造了 台灣會造的只有船殼 不但無法增加就業機會

還會讓台灣付出造艦造價高到破錶天價 以從未有造艦經驗來看 國造只有一條不歸路

台灣不是不能造潛艦 而是台灣不應該造潛艦 日本累積了數十年經驗 年年都在造艦

我們的國防部三軍將領 都沒有那種魄力和認知 對武器研發經費的延續性做正確決策

包括民間在內 很多團體都私心自用吧 台灣潛艦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想想當年經國號的研發過程

耗費人力物力所建構出來,一整個研發能量、生產機制
在經國號戰機全數交貨之後呢.......沒了~沒有後續了

研發能量沒有相關計畫延續
那些研發人才何去何從?
產能怎麼規劃?

現在如果突然決定說要再搞第二代的IDF或ADF
請問要在花多少錢、時間把之前流失掉的重聚回來?

研發是持續性的東西,想想別的國家搞了幾年的飛機,搞了幾年的船艦
累積多少研發能量和產能
而我們主事單位卻很愛花大錢重頭再來,社會、媒體又要求一步登天的事

686crisis wrote:
全台做軍武,再創台灣經濟奇蹟.這樣如何!



這是既全民炒房

第二代的全民做武器嗎???

rukawa1 wrote:
老實說我很討厭政府對高科技的做法,
每次要什麼東西都是用花錢,
以為一付老子有錢什麼都辦的到,
人家不賣的話就擺爛,
好不容易自己做的話,
一有失敗的風聲就開始放話說要追究,
(這麼會抓的話為什麼不處理遠通?)
研發一定是成功的嗎?
即使成功了,也是功成身退,就結束了,
也不繼續研究下去,
如果對方在這時賣的話,
國產的就不要了.....


台灣的問題就出在這

研發就一定要成功

不然就是有人要下台

所以大家根本不想去研發或創新

沒人想找死

拿錢去買

反正錢不是自己的,且花錢誰不會?

況且買到不好的,是美國壞,是賣方的問題

台灣這種思維無處不在

說穿了就是混吃等死的文化

一時間要我們全自製那可能辦到.一大堆東西終究還是得透過美國到國際市場買

買回來之後要整合在一塊.測試.行成戰鬥力是個大難題
cfceo wrote:
只能做出潛艦的外殼!...(恕刪)

軍用潛艦的外殼也是要求很多的高科技...
台灣真的能做到等級這麼高的外殼嗎?
潛艦硬體建造的第一關鍵不是外殼..是壓力殼..

壓力殼關鍵技術沒克服...永遠都是空談...

當然台船老是說已擁有相關技術..我覺得聽聽就好...
台灣 有能力 自製潛艦的話 早在十多年前 就建囉~

台灣是 有能力製造 水面艦

但是 潛艦 就別開玩笑囉

潛下去 浮不上來來就 大條

上面有說的 壓力殼...........基本上就是 焊接 工藝.........

水底下 壓力 是很平均 很公平的......................

只要一個地方 沒焊好............ 水底壓力 會很自然表現出來


更別說其他 裝在潛艦 上面的東西

聲納 噪音壓制 武控............. 台灣都有能力 自製 出來嗎?!

不要造出來

一出港口.........噪音 就比大聲........... 那就好玩囉

不懂車的騎車狂 wrote:
潛艦硬體建造的第一關鍵不是外殼..是壓力殼..

壓力殼關鍵技術沒克服...永遠都是空談...

當然台船老是說已擁有相關技術..我覺得聽聽就好

不管有沒有技術,
這些特種鋼材可以順利取得嗎?...
很大聲很落後很好啊,
讓敵人只會注意到那幾隻標靶物
犧牲那幾艘掩護主要的兩艘去完成任務
誰會注意到在那些逃竄中的海底噪音製造機裡夾了一個真正的殺手

至於那些船上的人,忠烈祠離大直海軍總部很近,海總挪塊地出來自己蓋獨棟透天的吧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