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提著短刀和生鐵鍋子的步兵 , 面對訓練有素的火槍三段陣 , 現實戰鬥中真的有任何希望嗎 ??

PLAYER553386 wrote:
其實那大約是二戰「大...(恕刪)


洪秀全不過是個讀過一點書的白痴 支持者也大都是無知的農民

自稱上帝的兒子 卻有一狗票的後宮 西方只當他是邪教罷了

科普 wrote:
太平軍,電影中火槍隊...(恕刪)


別忘了後面還有弓隊,

以有效射程70~80公尺來算,

只要前面盾牌兵撐過前兩波射擊,

跟在後面的弓箭手到下一波射擊前至少還有發3~4箭的機會,

很夠打亂對方的陣型節奏了。

yhchao wrote:
前膛裝填槍 以英國火槍兵來說
一分鐘射速兩發 最大射程約100~150碼 約90~130公尺

雙方對陣前 刀劍兵如果在150米外開始衝刺
一挺前膛槍最多發2~3發 
所以只要人夠多不怕死 肯定可以衝到火槍兵陣前
冷兵器對火槍肉搏戰就有利多了

所以...基本上對上火槍兵打勝的機率 還比對上刀劍槍兵來得高些呢

還有...光靠兩段或三段輪流裝填開槍 不足以抵擋大批軍隊
還要加上防馬柵或鐵疾藜等障礙物 效果才會明顯


1860年英法聯軍,雙方主力在八里橋決戰,清軍統帥為蒙古貴族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自知海戰絕非洋人對手,所以當八裡橋野戰快要打響時,他願意相信這一戰仍是樂觀的。因為他手下兵馬是大清的精銳,蒙古鐵騎——幾百年前,僧格林沁的祖先成吉思汗就是帶領著蒙古鐵騎從亞洲掃到東歐,無人能擋。

八裡橋大戰經過:
擔任正面主力的法國步兵(大約4000人),面對滿蒙鐵騎5.5萬人,試探射擊後,便開始轉入白刃衝擊。
(因為法軍指揮官認為同清軍對射是浪費時間、火藥、以及生命)。

4000多把明晃晃的刺刀推過來,滿蒙軍就全軍崩潰了。沒當場掛掉的不跑是孫子。  
是役,法軍炮兵未參加戰鬥,滿蒙軍損失超過1萬人(其中被法軍刺刀當場捅翻5000多人),法軍傷亡共12人。

另:英法聯軍外國軍人回憶
當時滿清軍隊火炮數量龐大,發射的炮彈像雨點一樣猛烈 !!
但是全都從聯軍頭頂上高處飛過,根本沒有打到人

yhchao wrote:
前膛裝填槍 以英國火...(恕刪)


另外若太平軍缺乏的用槍的經驗與不當的領導

也可能會犯了太早射擊的的錯

導致頭幾波射擊都在有效射程外就射擊了

另外清軍應該也會用大砲射擊來掩護步兵的衝鋒才對

在那麼的環境下要瞄準與射擊應該不太容易


我對太平天國當時的戰爭能力缺乏了解

看了幾本書敘述18/19世紀的中國內戰/剿匪/叛亂

那時在中國的肉搏武器應該還是充斥"冷兵器"的年代

看到投名狀以後 想想如果太平軍有這樣的能力

基本上就跟美國南軍與北軍相當(應該不太可能吧)

依照南北戰爭的標準場景來看

衝鋒的一方也只裝填一發子彈

而防守方也只有2-3次重新裝填的機會就要肉搏


也就是一部電影

戰爭場景應該都被美化與灑狗血化了
太平天國後期軍隊裝備:後膛槍+大炮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另外若太平軍缺乏的用槍的經驗與不當的領導

也可能會犯了太早射擊的的錯

導致頭幾波射擊都在有效射程外就射擊了

另外清軍應該也會用大砲射擊來掩護步兵的衝鋒才對

在那麼的環境下要瞄準與射擊應該不太容易


我對太平天國當時的戰爭能力缺乏了解

看了幾本書敘述18/19世紀的中國內戰/剿匪/叛亂

那時在中國的肉搏武器應該還是充斥"冷兵器"的年代

看到投名狀以後 想想如果太平軍有這樣的能力

基本上就跟美國南軍與北軍相當(應該不太可能吧)

依照南北戰爭的標準場景來看

衝鋒的一方也只裝填一發子彈

而防守方也只有2-3次重新裝填的機會就要肉搏


也就是一部電影

戰爭場景應該都被美化與灑狗血化了


說到電影投名狀,據說,本來是要叫名字是要叫刺馬....

因為怕影射到某個人,所以改名. 這整個故事,就是馬新貽案的改編及醜化,曾國藩的人格及政治生命也算是因此斷送了.
呵呵呵!我來了!!!

科普 wrote:
太平天國後期軍隊裝備:後膛槍+大炮

==================

太平軍是否有使用後膛槍目前沒有太多資料.....
如果前輩有資料可提供參考的話更好...


太平天國在洪秀全於1864年敗亡時 其實氣勢已不復攻入北京城時的氣勢
相較之下 清國的湘軍武器裝備就與歐陸國家接近同步
1866年 普奧戰爭時 那時普魯士能夠戰勝奧地利
除了普軍本身的嚴格訓練之外
普魯士大量使用先進科技裝備 後膛槍已經是一個例子
而清國尤其湘軍 尤備推崇克虜伯的火砲及火槍

其實西元1860年前後 就已有後膛槍問市 
但當時歐美各國的軍隊仍大量裝備前膛槍
因為前膛槍發展已有數十年 技術層次低 各國軍隊中會使用的較多

至於單發後膛填裝的後膛槍的設計,當時有非常多種
這些槍機的設計大多從西元1840年代開始
在西元1850~1860開始只有小量裝備

所以即使是1866年的普奧戰爭中
前膛槍仍然是奧軍的主力兵器
有大量槍械是因為列強趁亂大發戰爭財,把庫存落後軍備高價勒索賣給交戰雙方.

甚至提供傭兵.

yhchao wrote:
==========...(恕刪)


有時採用前膛槍完全是成本考量,就像差不多同時期的南北戰爭,雖然有像史賓塞來福槍及格林機關槍
這種神兵利器,但也只有少數聯邦軍的部隊才有配備,其他聯邦軍還是以前膛槍為主要武器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