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哈爾特 wrote:
沒錢真是最好的藉口不...(恕刪)
可是這當初也是我方跟美國要求採購的項目,而且還持續要求好多年了,要不然美國哪會想到台灣?
sp0609 wrote:
1.
美國國防部長蓋茲已經立案縮減陸軍,
最近五角大廈更打算關閉M-1的生產線以節約軍費,
為此與多位國會議員爭論不休,
這種情況下採購新型戰車一事太過離奇,
不知道方不方便提供相關連結?
(恕刪)
sp0609 wrote:
2.
主力戰車在台灣適合的活動空間不多,
主要原因是山巒與河流阻隔讓地形破碎,
道路與橋樑乘載力都有限,
無法發揮戰車的戰力關鍵"航程與機動力",
所以操作巴頓系列都已經相當勉強,
比巴頓更重的艾布蘭運用將會更為侷限,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若戰事真的已經到戰車對轟的階段,
實季上表明海空軍都已經被全殲,
主力戰車必須在破爛不堪的地形上面對敵人的空襲,
sp0609 wrote:
以波灣戰爭中伊拉克陸軍的經驗而言,
坦克大概還不到開炮階段就會被擊毀,
以伊拉克及阿富汗反抗軍的經驗而言,
這時候快進快出的游擊作戰才能爭取更多時間與殺傷更多敵人,
主力戰車在台灣恐怕很難應付這種局面.
炒飯烏龍麵 wrote:
抱歉我沒辦法提共 因...(恕刪)
炒飯烏龍麵 wrote:
抱歉我沒辦法提共 因為我是在友版友網友貼的外媒新聞連結看到的
時間有點忘了 但是今年的事是錯不了的
炒飯烏龍麵 wrote:
其實台灣的條件沒你想像的差
一般大眾會這麼認為不夠 是因為平時有交通安全的限制
以致於綁手綁腳的 所以戰甲車很難能在民間路上跑
炒飯烏龍麵 wrote:
還有共軍登陸不代表海空軍完蛋了
但空軍能不能支援陸軍實在是一個問號
陸軍到時要能有獨自應付共軍地面部隊的能力
台灣未來的輕形戰鬥車(黑熊??)或許有能力和對岸戰車互轟
但輕薄就代表一招受反裝甲火力摧毀
所以堅固火力強大的MBT乃是重要一角
我並沒有一定要M1但目前共軍登陸能力一在加強的情況下
以及我國MBT逐漸老化預算有限 這批M1我認為是划算的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