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為何抗戰後期 國軍面對日軍也是處在劣勢的情況呢?


terrylaw wrote:
我覺得不知道時間序...(恕刪)


Terry大, 說得好,

順便補沖一下, 發生在1941年底的第三次長沙會戰, 薛岳將軍的天盧戰法以“後退決戰, 爭取外翼"的戰法對抗日軍,而日軍指揮官阿南惟幾則出現了明顯的判斷失誤,最終導致戰役結果為我方成功防守長沙,日方遭受慘重損失撤退而結束。此次戰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後, 盟軍與日軍交戰的首場戰役勝利。
terrylaw wrote:
我覺得不知道時間序的話還是要查一下,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在東南亞發動一連串攻勢連戰連捷。

就在士氣最高之時,孫立人將軍1942年4月在仁安羌獲得盟軍首勝。

這是中國軍隊打的漂亮的一仗,以少勝多幫盟軍解圍。

別再幫日本人擦脂抺粉了吧。

然而那只是一場<戰役>

之後日軍還是處於擴張階段

緬甸戰場真正的反攻要到 1943年 新38師於12月29日攻克於邦。

主要戰果是1944年4月份新22師、新38師、第30師、第50師與美軍聯合圍攻下了密支那。

距離戰爭結束 (1945年8月14日) 只有一年多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7%BC%85%E5%8D%B0%E6%88%98%E5%8C%BA
owan29 wrote:

你相信中國士兵 那...(恕刪)

台灣人不是兵,是軍伕!不過裝備要贏當時國軍應該也是理所當然呀!畢竟是日本編制

軍伕不是軍人,無武裝、無軍事訓練的,分級在裝備、軍馬之下(軍犬就不確定了?),而且是基本上是徒手的,國軍再差也不可能連空手的人都打不過吧?

那怕是日本編制下穿著軍服,沒有軍事訓練+空手的死老百姓
從漢人來了島上以後一切都變了,黑暗籠罩了我們的前途,從我小的時候,族中的長老就有一個疑問,我們該怎麼做?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

往事越百年 wrote:
五年以後的國軍降兵在朝鮮戰場把美軍從鴨綠江打回三八線又怎麼解釋?...(恕刪)


韓戰靠得是意志力對美軍火海,老共這方面的宣導與思想改造的激勵力量很成功,韓戰很慘,老共敬畏老美的武器精良,老美敬畏老共的拼戰精神,幾十年來雙方敬畏對方,整個亞太和平。
日軍武器先進,訓練精良,武士的心理素質佳,中方是亦民亦兵,裝備落後,營養不足,所憑藉的是國仇家恨的意志力。
抗戰後期,雙方戰場經驗與將領指輝能力豐富了,日方強弩之末很明顯,尤其是衡陽保衛戰,是日本戰史中記載的唯一一次日軍傷亡超過中國軍隊的戰例。

軍長方先覺雖然投誠告終,但無損於日後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殊榮。

ygyangkimo wrote:
抗戰時國軍的程度
從松滬會戰時
國軍最精瑞的部隊
到上海時,沒看過電燈
竟然用燈泡點菸
這種水準
難怪誰都打不過,
根本就土匪的水平而已...(恕刪)


不能這樣說是土匪的水平,整個清朝末年的落後西方甚遠,地大物博要實施文明教化需要時間,要說整個中國文明落後,跟土匪什麼關係
說的很好,那是一場戰役,之後呢?

原本豬隊友英軍一潰千里,造成日軍反包圍遠征軍。

10萬大軍能回來只有一半。日後以中國軍隊為主力時才能有效獲勝啊。

我想說什麼美國如果要登陸日本會犧牲一百萬美國軍人,

所以才使用原子彈來加速戰爭。

那是日本人幸運原子彈出現的早,

如果是中國軍隊上去的話,

那犧牲的一百萬應該就在日本方面了。


孫浩彧 wrote:
然而那只是一場<戰役>...(恕刪)
terrylaw wrote:
我想說什麼美國如果要登陸日本會犧牲一百萬美國軍人,...(恕刪)

原子彈跟俄國參戰,加速日本投降

如果沒有原子彈,老美是不會犧牲一百萬美國軍人去登陸的

取代的只是更多的戰略轟炸,甚至用艦砲直接打擊日本本土

最終日本還是會投降

但會多死好幾百萬日本平民
狗宏 wrote:
軍伕不是軍人,無武...(恕刪)



哈哈 國民黨教給你的歷史 你還當真理來讀啊

軍伕是日軍中 沒有名號的隱形戰鬥部隊

可以達到迷惑敵方的效果 況且當年日本從台灣徵招12萬軍伕做什麼?

搬東西、幹粗活 隨便抓個佔領區的中國仔就好了 他要那麼多軍伕幹什麼

日本是嫌軍糧 軍餉太多了嗎?
^^
  • 3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