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

敘利亞政府軍正在扭轉戰局!(中東戰場全盤局勢討論)

M60a3那種裝甲本來就擋不住,砲塔還轉45度給人家打(更軟)

60a3正面裝甲有300mm嗎?
短號AT-14穿深可是1000mm以上
貫穿1000–1200毫米RHA + 連爆炸反應裝甲

沒有主動防禦裝置的坦克,遇到穿深1000mm以上的反坦克武器
要打穿這60~70年代的坦克跟開罐頭一樣簡單

2015年初伊拉克的140輛M1A1戰車損失超過一百輛
通用公司意圖再推銷一批M1給伊拉克補充然而第一次會談遭到拒絕
伊方認為反恐戰中M1戰車表現並不佳進入市區後成為埋伏戰的高價活靶

2015年胡塞武裝人員發射的反坦克飛彈擊中了M1A2坦克炮塔側面,隨後造成彈藥殉爆
坦克的炮塔上騰起了巨大的火球,整輛坦克如同火炬一樣熊熊燃燒
看看這幾回合 :
TOW best shot!!!

雖然戰車在攻勢作戰中有無可取代的必需性,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 反裝甲武器在防守的策略戰術運用上, 會是很靈活的棋子!
可以機動, 可以隱身在建物與天然遮蔽物中, 小組分頭行動等.

看了 幾個片段, 會開始認為, 是否國軍應該建置這種"游擊"的能量呢?
kennychou0529 wrote:
看看這幾回合 :
TOW best shot!!!

雖然戰車在攻勢作戰中有無可取代的必需性,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 反裝甲武器在防守的策略戰術運用上, 會是很靈活的棋子!
可以機動, 可以隱身在建物與天然遮蔽物中, 小組分頭行動等.

看了 幾個片段, 會開始認為, 是否國軍應該建置這種"游擊"的能量呢?(恕刪)


1. 台灣的反裝甲武器種類多,輕中重型都有,載具也有,只是戰術上的選擇和演練,有沒有那麼靈活就不知道了.

2. 拖不能在室內打,筒後噴火會死人的

3. 拖式算重型,移動和操作要單人來執行有困難(雖然有單人炮操)

4. 如果我在某篇所言,執行反裝甲攻擊的人員要抱著必死的決定.射擊後的目標實在是太明顯.容易被反擊.
拖式射完還要再追瞄(射後要理),不能落跑.

5. 拖式後勤: 彈藥庫的儲存環境要很乾燥.電池特規維修不易,常常需要充電.

6. 2:42開始的這一段就是坦克遭遇反裝甲武器的正確做法,用射擊干擾反裝甲武器射手, 訊速移動找掩蔽.

天災人禍我們避免不了,但車輛主被動安全,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權力!!!
A兄,
4.點:和看過中東戰爭不太一樣。在絕大部分影片中,挨打的車輛人員都搞不清楚發射的地點,連開火反擊都沒有,加上發射點和命中點,應該相距幾公里,在一般遠在單兵武器直射範圍外,要是以飛彈的操作極限射距,其實也遠過戰車炮的直射範圍。

這麼遠要馬上找到偷襲發射位置,已經實屬困難,就算找到了,火力也不容易搆到。飛彈操作人員很容易就脫逃(打了還跑掉)

這是看了幾百片後,觀察到這些遠程重型反戰車飛彈優點的心得。

A兄, 可以觀看土雞被開兩個M60A3的影片, 第一台發爐後, 其他兩台還在自故作自己的事, 第二台挨打前到處找射手, 甚至
已經正對直直過去的飛彈, 還是無法觀測出所以然, 一直到發爐都沒做迴避.

針對托式來說, 若沒有反光, 就算看著飛彈直直飛過來也看不出來, 所以無法觀測出射手位置.
而拖式飛彈脫離發射管瞬間似乎沒有火光或濃煙, 似乎也很難觀測出來射手位置.

不過也有可能因為射手活下來才能上傳影片, 沒活下來的案例不知道佔幾成.
所以若以目前中東的案例作為未來教案來訓練射手, 我認為還是有一定嚇阻作用. 一顆飛彈換一個 主戰車是值得的.
沙兄,您好。
這些光學線控,熱影像或熱追蹤的反戰車飛彈,沒有發出任何鎖定訊號,目標很難發現。

如果是雷射或雷達鎖定飛彈有鎖定訊號在目標上,才有可能知道被鎖定了。

可是被開罐都T-72等級或以下的戰車,車輛。擊中前最後幾秒目測到已經少的了,大部分目標都算被暗殺掉,一頭霧水,連旁邊的車輛,人員都搞不清。
KENNY兄,
另外有相當多影片中,飛彈射後才從鏡頭旁邊進來。

拍攝者和飛彈路線有小夾角,應該離飛彈射手有些安全距離,只是推測:要炮打中發射點,拍攝者不一定會跟著掛掉,但很難說拉,畢竟沒親眼目睹。
先跟大家說一下拖式的特性
1. 發射架阻泥:
阻泥調的緊,發射後的偏位較小,對攻擊固定的目標很有幫助
阻泥調的鬆,發射後的偏位較大,對攻擊移動的目標很有幫助
2. 射速:
拖式速度不快,所以射後可調整的時間和距離成正比
越遠我修正瞄準的時間就越長
也等於敵人可反應的時間越長
也等於我曝露的時間越長
也等於可瞄準的敵人面積很小
3. 筒後噴火
若射界後方是砂地,可揚起的灰塵很多,若有易燃物也可能會著火.
若在柏油地上,就還好
筒火噴火的安全範圍有固定的規範,但我已經忘記了,但室內一定不行開火(標槍好像可以)
4. 射後調整
若射擊後發現偏位,射手可以透過光學瞄準鏡來修正
但拖式有一個特性,光學瞄準+線控.
發現偏位太多時,你修正的幅度太大,飛彈會移動很大,就很容易失控隨便它飛了.

以我實際射擊的經驗(載具M113A1/車射/彈體TOW 2A)
扣下板機後你會聽到"啵"的一聲,然後飛彈射出去.
一陣晃動後透過瞄準鏡來看,全部都是煙,煙要散去你才看得到目標
等到煙散了,飛彈已經飛了一段距離,我發現目標是在準星的上方
我慢慢向上修正,不敢修太大力,又怕來不及修,在命中前修到/瞄到靶的位置,然後打到靶的下緣.

所以,以拖式來說,而且越遠越準(陸射射程65M~3,750M)(越水射距1,100M),越近越不準.
拖式算是重型反甲武器,射程算遠,標槍我記得射程只有二公里多,,RPG/66火箭彈,106炮就更近了.
所以就我說的第四點而言,我必需修正一下,
如果是拖式,相對人員的存活率就高了,畢竟距離遠,目標體又小.
但隨著反裝甲武器的射距越小或使用越輕型的反甲武器,
人員勢必得更靠近,當然壓力就越大,存活率也越低,
越靠近敵人通常就是單兵作戰,沒有什麼支援.

當你面對是一台落單或一群坦克.
當你面對是訓練有素的美軍或PLA(假設他們訓練很扎實)或沒什麼訓練的IS
當你面對的是M1A2豹式或T72/M60A3
當你是獨立作戰或是一個排一個連協同作戰
此時的指揮官/車長/射手要不要選擇攻擊,都是一同學問.
像影片中是一對四或對多,我只有一個人/一台車,我不會出手


至於坦克發現被攻擊後的處置,應該是放煙霧彈+排煙(可阻斷光學瞄準)+落跑.
聽教官說先進一點的坦克被雷射/光學瞄準時會有警告然後做出反制
這點就有請坦克專家了
至於M60A3,我看了就心酸,我國的主力戰車的防護力.....唉

拿中東戰場的案子來教國軍,是可以參考.
但國軍對反裝甲武器的定位,教案怎麼寫,都考驗那些星星的智慧.
中東戰場多為丘陵地+城市
台灣平原多,城市多,山更多,要怎麼利用....真的講不完.


天災人禍我們避免不了,但車輛主被動安全,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權力!!!
個人也認同幾位網友對單兵反戰車飛彈的戰術價值。

很像戰車狙擊手。偷偷摸摸幹掉對手。

其它用載具的,雖然機動性高,可是車輛各種訊號就是大,容易被偵觀。現代戰爭被發現=被擊中的機會很高。




A兄,感謝您有實際操作的經驗,謝謝分享。

當然台灣和中東有很大的差別,而美軍等級的陸軍更是三D立体作戰,偵觀達到自動化,火力超猛超大,應該會不一樣,不然美軍在伊阿時,戰車就不是如此被打。
  • 18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