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有沒有可能首戰變消耗戰? 拖泥帶水的

Derek2025 wrote:
新加坡是被馬來西亞迫(恕刪)

美國、印巴地區、大馬脫英、菲律賓脫離美國獨立呢?
中國亦在蘇格蘭獨立公投中企圖支援獨立派,借當地華商辦沖繩獨立組織,中國只是個雙重標準的偽君子。
peterpan200206 wrote:
道聽途說是你,拿中國自己的論點、對着親歷其境者撒謊、長篇大論說教,說了一堆廢話而且完全無重點,還抵賴責任全在對方,典型中式八股文。

中國選擇性承認條約有效性已不是中英聯合聲明一項,在國際法庭判決上、入世承諾上、甚至到解放軍在南蘇丹部署的兵力上。

好喇,入正題喇!你認同中英聯合聲明失效論,那條約可有列明失效日期、有效時間、或者失效的條件?英方同意嗎?又為何早陣子香港社運期間,英方提出給予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持有港人居英權,中國又忽然指英方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呢?說好的聯合聲明是歷史文件、恐嚇港人留地不留人呢?

香港科技產業上,97之後因外人不相信中國,香港在這方面的競爭力比97前已打了折扣,但第一任行政長官(市長)董建華,先將後來變成中國半導體之父的張汝京氣走,之後將數碼港變成房地產項目,科學園變成失敗的商廈項目、中藥港就沒有然後了。


你既說是親歷其境, 那你就應該是傳說中, 和呆灣人一起活在平行世界的香港黃絲吧!

若說我是拿中國論點來說事, 那為何不是你在拿著西方觀點來說事呢?

維護國家利益就只有中國一個國家在做? 建國兄上任以來, 打著國家利益的理由, 廢除了多少前任政府簽下的承諾? 英國政府亦打算立有追溯期的法律, 以國安為理由, 撤銷過往外國公司在英國的收購和合併. 你的說法, 只是選擇性針對中國.

中英聯合聲明的主要作用是香港移交前後的過渡安排, 其失效日應該是2000年1月1, 中英聯合聯絡小組解散當日. 事實上, 就如其字面所說, 中英聯合聲明只是一份聲明, 內裡基本上是自說自話, 無法就此達成一個協議. 而在中方的角度, 英方的確是違反了聯合聲明, 提出來是很正常的事.

另一方面, 中方何時提出過要香港"留地不留人"呢? 你能否提出確實的證據?

然後, 先不說"97之後因外人不相信中國,香港在這方面的競爭力比97前已打了折扣"只是你的主觀想法 (否則請提供證明), 外人不信中國, 並非中國的問題. 做生意講的是有沒有利可圖, 而非信不信. 要講信不信, 現在美國動輒以國家安全, 就可強迫抖音賣盤, 英國以國家安全, 就可推翻已完成, 真金白銀的交易, 這才會實實在在打擊外國投資者的信心.

你說是董建華氣走張汝京, 將數碼港變成房地產項目, 你是道聽途說還是知道詳情?

你說董建華裝瞎, 那你能說出董建華在任時, 曾提出過甚麼經濟轉型和民生的主張嗎?

今日事忙, 這是第一部份的問題, 餘下的晚點再談.
stever2018 wrote:
個人行為偏差與軍方的後勤方針沒有任何關係,

所以這是連長在胡搞瞎搞????
再吹啊,想看你多會吹...
正腐助大家吃萊豬,配核食, 用心涼苦。>>>>>>>>> 大馬女子來台讀書被姦殺,讓全世界看見台灣。
jettakimo wrote:
所以這是連長在胡搞瞎(恕刪)
習近平是管理三軍總方向吧.....
淡紫小草 wrote:
亞美尼亞和阿賽拜然的戰爭,
20天內死掉人口千分之一...而且全是現役軍人,
目前徵召現役軍人同年紀的女性上戰場,
15歲以上的國民後備....
(台灣的DPP政府不敢報阿... 美、中、英、法、德...等國的媒體都有報導。)



台灣基礎建設非常扎實

全往建築物一躲根本打不到

根本找不到
~01呀 你甚麼時候要改進 換一次頁花了我4秒鐘~
peterpan200206 wrote:
立法會的民主派、大學的學者指香港科研GDP佔比長年都低於0.2%,甚至清華大學一年的經費都多於香港八大院校總和。要求港府補助科研項目,否則會被鄰近地區超越(鄰近地區是2-4.x%),結果董建華裝瞎,空降的曾蔭權就聲稱金融業可以養活1000萬人、甚麼都不肯做,之後的梁振英好政治鬥爭、到後期自知不能連任就拋出願景給下任接棒,現在的林鄭月蛾,一上任已說明科研成果會交中國,大學要職由中國留學生和教授負責,而且科研GDP佔比亦僅加到0.8%。而反對香港發展產業的反而多是藍營,早年香港連想搞垂直農場、海水化淡廠、甚至新發電廠,是建制派在自己控制的論壇製造輿論反對的,完全與主流民意相反,人家舉新加坡比僅香港一半大都可以做例子,他們會說新加坡是國家、香港不是。

講白一點,中國一直在閹割香港的自主能力來消滅香港的獨立性,將香港變成無法自己生存、所有方面都要完全倚賴大陸的普通的中國城市,近兩年是變本加厲,很多港資都「被自願」將自己的業務出售給中企,包括前特首兼船王董建華的家族企業(董氏不想出售),本來廣播條例規定不能出售給非港資的電視台,還引入中國同股不同權的做法,本來偏中立的報社,房地產發展商、建築公司,明知經常出問題仍堅持多次向中企採購列車等等。台灣「回歸」中國後,產業鏈、房產、醫療產業、公共交通肯定會被割韭菜。


梁振英好政治鬥爭? 梁振英任內, 正值雨傘運動, 作為中國特別行政區的特首, 正因為他處理傘運得宜, 香港才免郤一場大禍.

不讚成搞垂直農場、海水化淡廠、甚至新發電廠等, 和經濟轉型有何關係? 搞不搞, 有各種各樣的考量, 不搞就一定是錯嗎? 這只是你的選擇性歧視別人的決定.

講白一點, 香港和呆灣一樣, 本來就沒有甚麼獨立性. 香港之前近百年的輝煌, 本來就是背靠內地, 做內地和西方的橋樑, 才有那些好日子. 呆灣拒絕中國市場, 搞南下政策, 一樣死直直的.

中企收購港企, 你可以說是搞紅色經濟圈, 但香港的黃絲, 也一樣在搞黃色經濟圈, 我不覺得你們有多清高, 重點只是你們不夠中企有錢而已. 況且, 你以為中企是甚麼也買嗎? 那些虧本的黃小店, 你想賣, 人家也不想買. 人家有錢要擴充業務, 這是正常的商業行為, 你有錢, 也可以買起中國. 說到尾, 還是你選擇性歧視中國而已.

很多事情, 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只有觀點與角度, 你就別太自以為是. 只看自己符合自己立場的資訊然後獨立思考, 和沒有思考並無分別.

多走出井底去看看真實世界吧!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