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网军 wrote:
您是從商人的角度看,可是從國家的角度看,追逐高利潤,拋棄低利潤不一定是好事。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美國把傻大黑粗利潤低的製造業轉移到中國,玩起了金融和研發。可是結果呢?賺了錢的是華爾街,硅谷。輸到底褲的是美國眾多的藍領工人。
就像台灣,西進后GDP房間年年漲,普通台灣人的薪水呢?
現在中國和美國都明白了,川普要把製造業搬回美國,習近平限制外匯出境,怕製造業轉移走。
(恕刪)
在轉進中國之前與之後,歐美都有在不同國家設據點,包含但不限於,因為低成本。沒有轉進中國的非常多。
就近生產是一個觀念,若想學習,可以自行查詢。
先不談歐美,連中國的習主席與北京政府,都喊要轉型與升級,包含搞了一大堆的資訊服務等等,從AI到大數據,各種行頭。
您要不要去把您的論點建議中南海與習主席?
美國沒有不要製造,一直是要高端,無論是製造、管理、研發、設計以及各行各業。
當然,美國與任何國家都一樣,也有底層行業,也有轉型不了,也有貧富差距,只是比例問題,不是有或沒有。
把低階製造移回去,沒人想過,因為以物價薪資,不可能生存,也沒有祖父母能做免費義工看小孩,必須自己負擔,想辦法,所以,各方面都與中國不同,歐美皆是,不可能走白菜路線。
只有一條路,往前,往上。
不要忘了,歐美的人均都很高,成熟經濟就是成長緩慢,中國目前也有此現象。
若只是用初始的高速成長,定論成熟的體系,可能誤判很大。
不過,信者恆信,不信者,就以信念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