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hrotal wrote:那是單一軍區模擬對付(恕刪) 可笑啊! 連48+6+6>54,一看就知道假資料錯了,這種古書裡說的三尺童蒙皆知道的錯誤,都只會當笑話來看,五毛們還得費心地解釋,只為了賺那區區五毛。可憐哪!我還是老話一句,如果阿共真的有那麼強,依照你們這麼野霸,你們早就打過來了。講了快80年,你們的內應早就老死,確定他們的第2代、第3代現在還有戰鬥力嗎?人還是實際點,不要一直吹那種法螺,留點時間精力好好去找食物。
在敵我兩方軍力懸殊的狀況下,防守是傻子才做的事情.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玉石具焚是台灣目前最好的戰略(等中國侵犯才反擊是錯誤的戰略),只要中國大陸有蠢動,台灣所有的飛彈就一次全部射出到中國大陸北京,上海,廣州....等所有一線城市,相信就算台灣2300萬人一次都死光,中國大陸當下至少也要死1億人以上.一次就讓中國大陸倒回到50年前的中國.這才是台灣目前最好的戰略!PS:所以台灣目前只要準備800-1000枚飛彈隨時瞄準中國,就可以了!
林林小 wrote:PS:所以台灣目前只要準備800-1000枚飛彈隨時瞄準中國,就可以了! 最近才模擬了飛彈7波攻擊,又有大陸缺晶片火箭爆炸,飛彈打不見,還有專家估算要8x8次才命中一顆800-1000枚飛彈隨時瞄準中國,太少了,現在有9000顆防空的飛彈對準大陸。
LIKE-SEIKO wrote:那就打來呀 阿共(恕刪) 哥忍不住笑了在J.F.C.fuller 所著的 The Conduct of War 1789-1961 一書中提到雖然內戰使南方變成了一片廢墟,雖然重建南方時期的報復行為加深了罪惡,但是對北方來說,內戰帶來了勝利和前所未有的繁榮。以前,美國人民從來沒有表現出這麼大的活力,而他們的一切活力,也從來沒有伴隨過這麼多的魯莽和不負責任。對於挽救了這個聯邦的這—代人來說,除了不可征服的精神世界之外,任何事情都像是可能的。沒有一個世界不可征服,人們冷酷、放肆地撲向這塊大陸,就是要強奪她的財富。 新帝國的資源幾乎是無窮無盡的:鐵、煤、油、勞工和充沛的個人精力。從制圖板上出現了發明,從工廠裡運出了貨物,從田土間長出了小麥;同時,成千上萬的移民穿過了大平原,湧進了城市。這次戰爭結束以後,在不到兩代人的時間裡,美利堅合眾國就興旺起來了。她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和最大的工業化國家。=========================================================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把台灣打爛了不過就徹底重建而已,那國內那一大把開發商豈不樂死
ICQ921 wrote:我舉個比較近的實例給(恕刪) 哥忍不住笑了台灣人自己承認路透社引用一名台下的學生說法,「中國可以簡單地用經濟實力摧毀台灣。沒有必要打一場浪費錢的戰爭。」他說: 「我對國家軍隊沒有太多的信心和期望。」一名20歲的畢業生最近抽籤分配到海軍服役,他表示自己並不想成為義務役。他說:「無論如何,跟中國的打仗我們也贏不了......為什麼我要在軍隊中浪費時間?」那當兩年兵會不會好一點呢?這是1995年台灣雜誌的文章,當中共飛彈演習隆隆大作,一群空特部的阿兵哥討論的話題不是如何抵禦而是猜測幾個鐘頭內會投降另外本版老名人FUTABA 高雄旗山網友 1762T金炮兵的回憶每天就只會對那些不知道能不能打的槍與子彈擦擦擦這種鬼部隊能打仗才有鬼兩年兵都這種心態了,現在的軍事訓練役能多好?那志願役又如何呢?台灣人自己承認:某年漢光小弟服務的單位很榮幸的被派到海上佈靶任務 靶上一律加裝火藥及雷管 為什麼呢??因為前幾次預演我們的AH1-W打不到海上的靶 開了幾次檢討會議陸軍說 靶雖然海底固定可是有浪 會上下移動左右飄移打不到要求我們海軍派船去把靶拉直很蝦的要求當然沒人會理他們後來聰明的長官說 靶上裝火藥及雷管 既可增加靶被擊中時的 聲光效果如果打不到就把它給搖控掉漢光三十四號演習前後,軍方全面盤點解放軍可能登陸地點,因為地貌改變,再加上淺灘蚵架等因素,高層一度認定,能做為登陸的灘岸「比過去少很多」。沒想到近期再以AAV7兩栖突擊車到各地驗證,發現可以在離岸十到十五公里處向岸上推進,西部海岸全線竟然「幾乎都是登陸點」,更雪上加霜的是依陸軍基本戰術圖解中之步兵營防禦正面寬度為例,若要在 400 多公里的海岸線上實施營級單位之兵力部署,保守估計需要 160 多個營才能涵蓋所有範圍。也就是說,我海岸線長度,已經超過國軍現行守備兵力之負荷,加上目前灘岸後方地區亦無固定掩體設施,如何量地用兵以及有效隱、掩蔽我軍守備與打擊部隊戰力,將是防衛作戰灘岸決勝考慮重點。目前因灘岸地區無永久性或半永久性軍事地下設施,基此現況,對於國軍戰力防護而言,要在短時間內構築具防護能力之地下掩體,更是一件極大的挑戰。在解放軍火箭炮15分鐘內可以將台灣300多個戰略目標打成一片火海台灣那些防空導彈 反艦導彈有多大的生存率不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