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wrote:能不能成是要看工業的發展,不是堅持就能成,沒這麼簡單以前中科院風光的年代有時代背景,當時很多優秀的人才在那邊,很多技術是政府主導的,那個年代政府的力量還很大,相在背景不同了,別妄想太多...(恕刪) 你都離開多久了! 現在進來的許多很有料的,你見過幾個? 老美海軍派多少人過來你知道多少? 老美海軍知道這個案子對中共的影響,它們不能讓這個案子失敗,你又知道多少,失敗主義者!
farmer3000 wrote:潛艦作戰系統是從聲納到發射一體的,只能發射美製武器彈頭的話,就不值得花大錢做長期投資。..(恕刪) 若單指魚雷,除非美方鬆口否則自製潛艦要裝國產魚雷幾乎是沒指望的但若要利用魚雷管發射攻陸導彈由於陸地目標資訊與聲納系統無關只要我們能打造出潛射版雄二E應該有機會成功!
中科還有多少實力 要怎麼解讀 搞不清楚的人 就是搞不清楚 不是只有人數而已很多人可能不曉得在1980年代台積電 聯發科 大立光還沒有以前 中科院的軍容旺盛中科院與航發中心大概吸納了1/3以上機械 電子 電機與航空 國產與海歸的博碩士生小時就聽業內敘述 大學兩萬 碩士三萬 博士五萬起薪價碼 當年的基本薪資才幾千塊1980年代台灣軍工產業的蓬勃發展 加上那時的大學很少 理工科的畢業生都很優秀所以造出很多現在還不可以講的東西 不要懷疑也是有一堆計畫失敗或沒有錢來繼續以前的中科有之前的問題 那就是技術管制很嚴 很多人不是搞技術而是來布建根本不懂專業只是也沒用 最大尾的還不是跑了去告密 1990年代以後經費減少後 很多人就從龍潭到新竹現在的中科院是甚麼樣子去看個展覽就知道了 目前中科院有相當大的比例是這幾年才招募現在的領導多半是當年菁英沒有去電子業留下來帶新來的人 只是這些人退了就有技術斷層
farmer3000 wrote:怎麼沒料? 年輕時...(恕刪) 外行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很多人可能不曉得在1980年代台積電 聯發科 大立光還沒有以前 中科院的軍容旺盛中科院與航發中心大概吸納了1/3以上機械 電子 電機與航空 國產與海歸的博碩士生 內行的在這有些人去了太空實驗室可以說那個年代,台灣最優秀的一群人中,有相當大的比例在中科院現在跟以前比,會覺得有得比那是搞不清楚狀況現在優秀的會去中科院還是TSMC
economic wrote:外行內行的在這有些.那個年代,台灣最優秀的一群人中,有相當大的比例在中科院現在跟以前比,會覺得有得比那是搞不清楚狀況現在優秀的會去中科院還是TSMC..(恕刪) 台積電當然留下許多優秀人才收入好是主因今天一個潛艦計畫就是數千億起跳高教機、三代機加起來也是幾千億只要國防投資能持續,優秀人才來源不是問題!!
oculata wrote:台積電當然留下許多...(恕刪) 差太多了啦TSMC每年的資本支出就超過百億美金,中科院一年營收才差不多台幣500億,連研發支出中科院都缺錢,買設備買到主持人跑過立法院,結果還不是沒給那麼多連買設備錢都不足,那是要多能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