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飛彈一旦離開boundary layer, 飛彈就開始受到外界強大氣流所帶來的風阻,開始減速。
3. 為利用戰鬥機本身的速度,取得更高初速: 1. 要在連結狀態下,點火發射。 or 2.在離開boundary layer後,盡快啟動飛彈的引擎。
4. 目前F-22跟F-35 看來都有發射飛彈的影像,F-22甚至是在倒飛狀態發射過。
5. F-22 主彈倉跟側彈倉都有AVEL,F-35也是。
6. F-22 用的AVEL ,基本性能可以做到: 飛彈在1/10 秒內離開邊界層,拋射速度超過8m/s, 加速度到40 G.
所以,我的推論,
主彈倉
1. 目前F-22 跟 F-35的主彈倉應該都是AVEL拋射出去,超過邊界層才點火。
2. 但是因為拋射速度甚高,所以不虞有撞自己的風險。
3. 也因如此,不用考慮匿蹤塗料的耐溫問題。
4. 間20,從未展示過發射的鏡頭,無從評估
這有三個可能:
a. 支架可以彈射,就跟F-22/F-35一樣,不用考慮塗層。(冷發射)
b. 支架不可彈射,支架不伸出,單純用氣流帶出。 (冷發射)----> 這個要考慮發射時飛機的姿勢。而且尾焰有一些可能傷到塗層
c. 支架不可彈射,支架可伸出,並當作滑軌讓飛彈加速 (熱發射)--->這個尾焰有可能傷到塗層,但不用擔心發射時飛機的姿勢
(但有陸媒宣稱,用的是AVEL, 就是a,不用考慮塗層,但我懷疑,所以還是把三種可能寫出)
側彈倉:
1. F-22,不用說,就是有擋焰板 (熱發射)。
2. 間20,就是伸出,應該無法彈射,所以兩種可能:
a. 自由落體: 但在纏鬥中,飛機的各種攻角,速度,加速度,十分複雜。
要避免釋放後,回撞到自身,需要考慮因素太多,所以應該不會用自由落體,
而且因為尋標器要作用,在無動力飄移期間,敵機容易超過尋標器範圍,所以也不太合用。
b. 滑軌發射 (熱發射): 就像傳統派龍,但要考慮尾焰傷到塗層。
我的結論,間20還是用滑軌熱發射,這種可能性最高。
所以 沒有試射的影片,代表還未完成 or 塗層耐熱問題未解。
總之,沒有辦法排除這種初看無法置信問題。
我支持giga giga大的說法。
jjong wrote:
1. 飛彈要發射,得考慮各種狀態下的狀況: 空速,攻角,高度,不是只看水平狀態。
2. 飛彈一旦離開boundary layer, 飛彈就開始受到外界強大氣流所帶來的風阻,開始減速。
3. 為利用戰鬥機本身的速度,取得更高初速: 1. 要在連結狀態下,點火發射。 or 2.在離開boundary layer後,盡快啟動飛彈的引擎。
4. 目前F-22跟F-35 看來都有發射飛彈的影像,F-22甚至是在倒飛狀態發射過。
5. F-22 主彈倉跟側彈倉都有AVEL,F-35也是。
6. F-22 用的AVEL ,基本性能可以做到: 飛彈在1/10 秒內離開邊界層,拋射速度超過8m/s, 加速度到40 G.
所以,我的推論,
主彈倉
1. 目前F-22 跟 F-35的主彈倉應該都是AVEL拋射出去,超過邊界層才點火。
2. 但是因為拋射速度甚高,所以不虞有撞自己的風險。
3. 也因如此,不用考慮匿蹤塗料的耐溫問題。
4. 間20,從未展示過發射的鏡頭,無從評估
這有三個可能:
a. 支架可以彈射,就跟F-22/F-35一樣,不用考慮塗層。(冷發射)
b. 支架不可彈射,支架不伸出,單純用氣流帶出。 (冷發射)----> 這個要考慮發射時飛機的姿勢。而且尾焰有一些可能傷到塗層
c. 支架不可彈射,支架可伸出,並當作滑軌讓飛彈加速 (熱發射)--->這個尾焰有可能傷到塗層,但不用擔心發射時飛機的姿勢
(但有陸媒宣稱,用的是AVEL, 就是a,不用考慮塗層,但我懷疑,所以還是把三種可能寫出)
側彈倉:
1. F-22,不用說,就是有擋焰板 (熱發射)。
2. 間20,就是伸出,應該無法彈射,所以兩種可能:
a. 自由落體: 但在纏鬥中,飛機的各種攻角,速度,加速度,十分複雜。
要避免釋放後,回撞到自身,需要考慮因素太多,所以應該不會用自由落體,
而且因為尋標器要作用,在無動力飄移期間,敵機容易超過尋標器範圍,所以也不太合用。
b. 滑軌發射 (熱發射): 就像傳統派龍,但要考慮尾焰傷到塗層。
我的結論,間20還是用滑軌熱發射,這種可能性最高。
所以 沒有試射的影片,代表還未完成 or 塗層耐熱問題未解。
總之,沒有辦法排除這種初看無法置信問題。
我支持giga giga大的說法。...(恕刪)
謝謝您顯然比我內行許多的解釋! 且容我再補充2點:
1) 側彈艙
J-20側彈艙因為採用 (不得以只好) 自創的 '翻板式側掛彈架', 造成致命缺點使得她無法側射飛彈:
因為 '翻板式' 的空間與重量 (至少100公斤荷重)限制, 側掛的PL-10必須貼近蒙皮, 且和機體蒙皮大致平行。 這樣不但射彈時尾焰會燒著蒙皮, 而且飛彈與飛機行進方向一致又貼近, 非常容易兩者自撞。 所以其側彈艙根本無法安全發射飛彈。
F-22伸出的側掛架已將彈頭往外多推, 發射後飛機與飛彈行進方向有夾角, 不會互撞。
2) 主彈艙
J-20主彈艙顯然沒裝備AVEL一類裝置, 理由除了我前面提出的 '沒道理在各彈艙全開, 連獨創的側彈艙都秀出來時, 不展露AVEL' 以外, 還有一個 'AVEL材料與工藝難題'。
一般很容易小看AVEL, 認為只是個電動可撓曲的金屬棒而已。 錯! 個人估計它至少必須空心 (容納控制線路, 點火線路等), 能細小又堅硬且荷重大於100公斤以上, 還要能提供幾十G的強大噴流, 還不能震動, 這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製造出來的。 所以我推測大母牛的主彈艙與IDF發射TC-2一樣的模式——以高壓拋下飛彈一段距離後點火。
因此大母牛迄今仍無安全有效的發射飛彈能力, 所以寧可頂著質疑與上級壓力, 仍未公開射彈。
giga giga wrote:
123樓【PL-15...(恕刪)
怎麼總是在講一些廢話,引用也要看看前後文
PL-15的"長"我明明講的是拿來跟PL-12比
又長又粗才是講PL-15跟那根AIM-120D比
兩者射程到底有沒有差?光看身材也有個底了吧

至於區域拒止被我打臉,立馬就跳到這是美軍要騙軍費的講法
腦筋靈活有一套,簡直比川劇的變臉還快

不過中國的軍費支出雖然世界第二
可是一年也達到了1,682億美元(這還是徵兵制少花錢的數字)
我再講一次,東海不過就1000km*600km這樣的一片海域
軍力在臨海的小區域不斷增強的結果
最終就是造就在局部擁有優勢的區域強權
中國區域拒止理念主要架構在"擁有大量中程飛彈佈署的區域強權"上
你個人信不信區域拒止這件事,中國既不關心也無所謂
但仔細看美國在第一二島鏈的軍力佈署,顯然事實就是信了

YC_Jiang wrote:
要卖就要搞出一堆型号...(恕刪)
在你眼里,美国是真理,在我眼里不是
你不知道,解放军导弹或空空弹只会
比美国强,不会比美国差
美国强在综合军力
不是所有方面都强
比如导弹,尤其空空弹方面
美国就不太行
各种型号,射程,平台适用性
已经被解放军玩出花了
https://www.popsci.com/chinas-new-ramjet-engine-triple-range-missiles
giga giga wrote:
1) '文組' 的...(恕刪)
謝謝你的解釋
原諒我不再和你複習physics
一個視頻,F-15C LAU-106發射視頻 你可以看看飛彈的運動軌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ARvDSPbYY
F-15 使用的LAU-106/A missile launcher
https://pic1.zhimg.com/80/v2-7d2f03ef24db6e3df6569b1535ef1acd_hd.jpg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Qk2bQhbrOc8E_DuX1_xcNJav47hhfdp7RNJfLwO0IOTW7ZheFatQ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330/10117163244_57a1c8e3bc_b.jpg
http://farm2.staticflickr.com/1391/4720880524_553cd11cd8_o.jpg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