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看到台船的人說明潛艦的操作系統與設計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我來插花的 荷蘭已...(恕刪)


你說了好幾次荷蘭失傳潛艦工藝了,我決定Google一下,dutch/netherland submarine

Higher defence budget for new submarinesDUTCH DEFENSE CONSIDERING €2.5-BILLION SUBMARINE PURCHASE荷蘭準備新建兩艘潛艦取代四艘海象,研發工作已進行多年,只等國會批准,荷蘭仍有能力設計,但將會委託德國建造

這篇文章順便提到,海象級在1999年演習曾摧毀整個美國海軍航艦戰鬥群(羅斯福號與8艘護航艦),以及在2010~2014年,荷蘭根據最初售艦合約,每年仍然出售700~2900萬歐元的技術授權給台灣以持續改進更新海龍海虎

瑞典和荷蘭可能合作開發新潛艦

荷蘭不是不會造,是沒有經濟效益。如果挪威、波蘭決定向荷蘭採購潛艦,有可能荷蘭還是會重開生產的。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台船造潛艦的技術跳躍 相當於當年漢翔(航發)從介壽號直接跳到IDF 省略組裝F5E/F跟AT-3研發

請參考113樓,直接按目前戰術需要制定規格開工建造是不成的,我認為台灣要自製潛艦就要有20年規畫:
3年建壓力殼下海試驗
3年建潛航艇實驗潛艇生活機能 (能夠讓艇員長期在艇上生活才能開展各種實驗)
3年建實驗艦,作為各子系統評估發展平台 (比方說太大的操作台可以先上實驗艦,一版縮小50%,三版就到可用程度了),這時已經可以確定台灣最多能做到什麼程度了,此時才能定下性能規格
7年建原型艦,先驗証改進各子系統,再發展作業SOP

(實驗艦作為各單項子系統原型的發展平台,常常要被開肚更換子系統,所以造型可能很怪,航行能力不講究;原型艦是「有一定成熟度」的子系統的驗証平台,重點是測試評估整合性和可靠度)

之後才能建造首艘作戰潛艦
滿擔心20年很久的時間,大環境 有沒有大變動,經濟還支持的了? 變數好多!


whitesox wrote:
你說了好幾次荷蘭失...(恕刪)
...

...

我也不曉得這20年來中華民國政府撥了哪一筆預算請雲漢計畫團隊去"重新生產"20年前的TFE-1042-70(美軍編號F125-GA-100)發動機了?

1992年8月,在法國宣布出售幻象2000、美國批准F-16戰機軍售後,經國號戰機減產兩個聯隊,IDF該推力提升案也隨之中止。


TFE-1042-70不好嗎? 不好的話

M-346教練機
L-159 ALCA
X-45

會採用其無後燃器版本F-124?

2009年印度空軍更換美洲豹攻擊機引擎的訂單時,F-125IN 會獲勝?

更別說是性能更好的 TFE-1088-12 以及F-125XX了




要不這樣吧,你出錢請ITEC生產一顆F-125XX就可以知道有沒有比F-125-GA-100來的性能好了~~~~



...

...

10610081614 wrote:
滿擔心20年很久的...(恕刪)


20年是很久
而1992年荷蘭拒絕再出售四艘潛艦到現在已經24年了

如果當時就展開了20年自製潛艦計畫

台灣現在應該至少有兩艘自製潛艦了

依照目前大家「不可能」「沒基礎」 「沒實力」「等待美國賣」的消極態度來看,我敢打賭再過20年的2036年,台灣還在操作屆時已經50歲的海龍海虎號,一條新的外購或自建潛艦都還是沒有,至於海獅海豹....以台灣海軍的詭異思維,到時90歲的這兩塊鐵坨還在現役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我是覺得潛艇有很好,沒有也不會差到那邊去
以有限的國防預算來看,發展不對稱戰力為比較重要,因為只靠潛艇是無法改變戰局的

1.當台灣被封鎖時,能靠潛艇就能解決嗎?
2.當台海空優消失了海軍也就會差不多了,在水底的潛艇能發揮多大功用


另外台灣海峽也不適合潛艇活動
以日.德的潛艇來看
4000噸蒼龍級只能帶21枚魚雷
1800噸的214型能帶16枚魚雷

...

...

也不是當寶,軍工發展本來就是一步一步的

但大叔可惜您連這"玩具發動機"都造不出來還有臉笑別人啊~

是誰可悲一覽無遺~

要不這樣好了,下一回你到國際上爭取一張軍用發動機的採購合約

等成交了,大叔給你鼓鼓掌好嗎?

...

...

kevinolo wrote:
......也不是...(恕刪)


不用跟他爭
看他所有的發文紀錄就知怎回事

而且他大概搞不太清楚TFE-1042系列在輕型機裡頗好用,燃耗跟推重比均衡,誕生至今它一直都是輕型機搭配的好選擇之一

光看Yak-130跟義大利自己再調整與更換發動機為F-124後的M346,這兩個兄弟機性能規格差異,就知道為何此系列一直陸續有買家採用了


lordkon wrote:
我是覺得潛艇有很好...(恕刪)


跟水面艦用作對海壓制不同

潛艇是靠隱密性製造不確定威脅跟封鎖航道用的

戰時它不是光在台灣海峽跑,而是在重要或想定航道上潛伏做獵殺,以及避免敵艦隊/潛艦繞過防守側

難抓好藏的特性正是潛艇的威脅性所在
...

...

就是有這種人,自己連自己幾兩重都搞不清楚就只會盲目潑酸當有趣啊~

連power shift是手自排還是自手排這麼簡單的問題還要上01發文問別人就知道這人有多天才了

呵呵~

這屁孩行徑大叔也不是第一天見到了

只是為他的父母家人感到心寒罷了
台灣四面環海,東部太平洋,南部南海都適合潛艦活動。潛艦可以對敵軍船團伏擊,同時對付潛艦最好的還是潛艦,東部基地是國軍海空軍持續作戰的重要倚靠,應付敵潛艦在東部海域活動。潛艦能執行一些特定任務。因此國軍還是需要潛艦。

反過來說,潛艦可以幹的活,中共也知道,他更清楚,中共潛艦數量還在增加中,中共更依賴潛艦,因為中共至少必須抗衡日本的潛艦威脅。

台海若有事,球一定是在中共手裡,打不打看中共,我們只是被動地因應反擊。而台海周邊水文資料,中共摸得差不多,適合潛艦的戰術區,中共應該都清楚。

若戰事發生,中共預先於事前將潛艦部署在戰術位置,或其船團有潛艦伴隨行動,或潛艦先行,以1~2個潛艦小隊,用蛙跳至可能威脅船團之位置交互蹲點掩護。國軍潛艦必須有準備,可能遭遇中共潛艦,還不只1.2艘,或許一群。

所以啦!國軍要自製潛艦非常好,但是如果試做性能沒法達到作戰需求,千萬別量產,要不真打仗,噪音值什麼的性能比阿共差,真心說,是去上菜的,要有必死的決心,優秀的戰術作為,加上好運氣,才能一拼。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