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我來插花的 荷蘭已...(恕刪)
你說了好幾次荷蘭失傳潛艦工藝了,我決定Google一下,dutch/netherland submarine
Higher defence budget for new submarines、DUTCH DEFENSE CONSIDERING €2.5-BILLION SUBMARINE PURCHASE荷蘭準備新建兩艘潛艦取代四艘海象,研發工作已進行多年,只等國會批准,荷蘭仍有能力設計,但將會委託德國建造
這篇文章順便提到,海象級在1999年演習曾摧毀整個美國海軍航艦戰鬥群(羅斯福號與8艘護航艦),以及在2010~2014年,荷蘭根據最初售艦合約,每年仍然出售700~2900萬歐元的技術授權給台灣以持續改進更新海龍海虎
瑞典和荷蘭可能合作開發新潛艦
荷蘭不是不會造,是沒有經濟效益。如果挪威、波蘭決定向荷蘭採購潛艦,有可能荷蘭還是會重開生產的。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台船造潛艦的技術跳躍 相當於當年漢翔(航發)從介壽號直接跳到IDF 省略組裝F5E/F跟AT-3研發
請參考113樓,直接按目前戰術需要制定規格開工建造是不成的,我認為台灣要自製潛艦就要有20年規畫:
3年建壓力殼下海試驗
3年建潛航艇實驗潛艇生活機能 (能夠讓艇員長期在艇上生活才能開展各種實驗)
3年建實驗艦,作為各子系統評估發展平台 (比方說太大的操作台可以先上實驗艦,一版縮小50%,三版就到可用程度了),這時已經可以確定台灣最多能做到什麼程度了,此時才能定下性能規格
7年建原型艦,先驗証改進各子系統,再發展作業SOP
(實驗艦作為各單項子系統原型的發展平台,常常要被開肚更換子系統,所以造型可能很怪,航行能力不講究;原型艦是「有一定成熟度」的子系統的驗証平台,重點是測試評估整合性和可靠度)
之後才能建造首艘作戰潛艦